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第1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文物修复也获得了更多科技赋能。修复工具的改进也让文物修复师______________。现在,使用CT技术探伤已成常规操作,不是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而是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背后,也蕴藏着深厚的文物修复理念。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为了当代,也是为了后世人能够以同样的视角、方式欣赏文物。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物修复师也是在保留文物“残缺的美”。随着文物保护工作在舆论场上不断走红,不少人______________,期待有机会接触文物修复工作。现在的文物修复团队不仅有“老师傅”,还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守护,才能让我们______________的历史遗产流传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不仅能让文物保护事业发扬光大,更能让我们的文物______________。因此,在肯定公众的文物热情的同时,也要借势宣传和普及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让专业价值起主导作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虎添翼 蠢蠢欲动 不可或缺 延绵不息
B.为虎傅翼 跃跃欲试 不可或缺 生生不息
C.如虎添翼 跃跃欲试 弥足珍贵 延绵不息
D.为虎傅翼 蠢蠢欲动 弥足珍贵 生生不息
18.下列填入文xxx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小干预度”的理念贵在坚持保护与修复
B.保护与修复的“最小干预度”的理念需要坚持
C.坚持保护与修复方能实现“最小干预度”的理念
D.保护与修复需要坚持“最小干预度”的理念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使用CT技术探伤已成常规操作,这不仅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
B.现在,使用CT技术探伤的常规操作,不仅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而且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
C.现在,使用CT技术探伤已成常规操作,这不是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而是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
D.现在,使用CT技术探伤的常规操作,这不仅可以了解到前期修复时有无细小的裂隙,而且能明确文物具体的损伤情况。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第2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①
xxx
大江分九流,淼xxx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②,吊屈痛沉湘③。
魏阙④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xxx,冰泮⑥也回翔。
[注]①此诗是xxx自浔阳泛舟至xxx的遣兴之作。②枚发:汉代枚乘在《七发》中曾有对“广陵观涛”壮观景象的描写。xxx:屈原所沉汨罗江为湘江的支流,所以说“沉湘”。④魏阙: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⑤上xxx:xxx是宫苑名。事见《汉书·苏武传》。⑥冰泮:冰融,解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开头两句从景入手,写大江分为多个支流,xxx国江水淼淼,视野宏大开阔。
B.三、四句写船夫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契合了诗题中漫游的出发点。
C.五、六句叙述诗人乘舟漫游五湖三湘,为后面自然引发“观涛”“吊屈”之事做铺垫。
D.末两句通过写春天到了,上xxx在河水解冻时往北飞之事,表明自己展望未来的喜悦。
15.清代xxx潜评孟诗是“语淡而味终不薄”,请以此诗为例简要赏析。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第3篇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xxx元和元年,xxx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辟遂发兵围东川节度使xxx于梓州,欲以同幕xxx若为东川节度使。推官莆田林蕴力谏辟举兵,辟怒,械系于狱,将斩之,阴戒行刑者使不杀,但数砺刃于其颈,欲使屈服而赦之。蕴xxx曰:“竖子,当斩即斩,我颈岂汝砥石邪!”辟顾左右曰:“真忠烈之士也。”乃黜为xxx。
上欲讨辟而重于用兵,公卿议者亦以为蜀险固难取,xxx独曰:“辟狂戆书生,取之如拾芥耳!臣知神策军使高崇文勇略可用,愿陛下专以军事委之,勿置监军,辟必可擒。”上从之。高崇文屯长武城,练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时受诏,辰时即行,器械糗粮,一无所xxx甲午,崇文出斜谷,xxx出骆谷,同趣梓州。xxx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xxx陷梓州执xxx高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xxx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辟归xxx于崇文以求自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斩之。丙子,严砺奏克梓州。
九月壬寅,高崇文又败xxx之众于鹿头关。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高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日,惧诛,欲深入自赎,军于鹿头之西,断其粮道,城中忧惧。于是辟鹿头守将xxx辅以城降于崇文,获辟婿苏疆,士卒降者万计。崇文遂长驱直指成都,所向崩溃,军不留行。xxx、xxx若帅数十骑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之,及于羊灌田。辟赴江不死,擒之。文若先杀妻子。乃系石自沉。崇文入成都,屯于通衢,休息士卒,市肆不惊,珍宝山积,秋毫不犯。槛xxx送京师。斩辟大将邢泚、馆驿巡官xxx,余无所问。军府事无巨细,命一遵韦南康故事,一境皆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xxx平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xxx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xxx陷梓州/执xxx/高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xxx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
B.xxx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xxx陷梓州/执xxx/高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xxx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
C.xxx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xxx陷梓州/执xxx/高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xxx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
D.xxx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xxx陷梓州/执xxx/高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xxx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年号名,用来纪年。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旌节,指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唐宋时指皇帝赐给节度使的仪仗。
C.竖子,文中指小子,对人的蔑称。《鸿门宴》的“竖子”即为此意。
D.吐蕃,古代藏族所建立的_。唐朝时曾派文成公主前往和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xxx得势之后,心气骄纵专横,自高自大。他向皇上要求兼管整个三川,xxx不肯答应。于是,xxx立即起兵攻克战略要地梓州。
B.唐xxx想讨伐xxx,但有顾虑;许多大臣也认为xxx所占据的蜀地险要坚固,难以攻取。只有xxx坚持讨伐,并得到皇上同意。
C.高崇文富有战略眼光,平时xxx练士兵,始终保持战备状态,因此他一旦接受诏命便能马上率部队进发,粮草器械一样都不少。
D.高xxx军严明。部队进入成都后,他让士兵在道路上驻扎休息,没有惊扰市中的店铺,也没有侵犯市场上堆积如山的珍贵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斩之,阴戒行刑者使不杀,但数砺刃于其颈,欲使屈服而赦之。
(2)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高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日,惧诛,欲深入自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