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首(精选7篇)

古诗十首 第1篇

xxx〔明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平生:平素,平常。

轻:随便,轻易。

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古诗十首 第2篇

xxx〔唐代〕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xxx: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xxx、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xxx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首句“xxx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xxx。“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xxx《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xxx高,天色的一xxx被割xxx的阴、阳面,所以说“割xxx”。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古诗十首 第3篇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xxx,xxx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xxx,鱼戏莲叶西,鱼戏xxx,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xxx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xxx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xxx人xxx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xxx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xxx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xxx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xxx”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xxx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xxx”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莲的花期为xxx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xxx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清人xxx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xxx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xxx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xxx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xxx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xxx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xxx”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xxx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古诗十首 第4篇

满江红·写怀

xxx〔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xxx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xxx耻,xxx。臣子恨,xxx!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山缺一作:山阙)

xxx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_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xxx“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xxx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xxx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xxx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xxx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xxx胸襟,xxx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xxx,喷薄倾吐:xxx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xxx,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xxx,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xxx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xxx慷慨寄敬xxx的xxx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xxx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xxx,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xxx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往,令人起舞!然而xxx头未及白,xxx自陷困境,由于*人谗害,xxx自弃战败。“莫须有”xxx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xxx。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古诗十首 第5篇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古诗十首 第6篇

xxx〔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xxx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xxx东西南北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xxx:扎根,生根。

原: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古诗十首 第7篇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xxx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xxx)。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xxx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