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共13篇)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1篇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翻译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xxx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识:记忆起、忆起。

忒:方言,太、特。

鹣鹣: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赏析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2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3篇

《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xxx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xxx·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xxx归·耒阳道中为xxx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霜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xxx·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xxx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xxx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xxx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xxx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xxx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xxx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xxx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xxx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xxx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xxx·记得同烧此夜香》《一xxx·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4篇

南乡子·归路近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翻译

小船慢慢地摇近,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唱起歌来,xxx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采珍珠的地方风真大呀。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

注释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真珠:珍珠。

赏析

xxx在《南乡子》中反复表现了这一题材。其十七云:“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就是描写当地采珠者夜间随潮乘月,沿溪入海去采集珍珠,约近拂晓,摇船归家,缆系岸柳,沽酒解倦之情景。此篇“归路近”云云,则是集中写采珠者“棹穿花过归溪口”,虽没有直接描绘采珍珠的劳动场面,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采珠劳动的赞美。三句一转,前三句写人,后三句写景;前者畅快奔放,后者沉静蕴藉。两者有机地统一,很好地反映了采珠者劳动归来的.愉快心境。

小船“吱咯、吱咯”地摇进,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有板有眼地放开喉咙唱起来,xxx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归路近”是人物的内心判断,暗示已驶过漫长的路程,有劳动后的疲乏,更有近家的喜悦。“扣舷歌”是人物的行为,因喜而歌。歌抒发心意,快畅胸怀;歌者得意而轻松。采珠者欢歌之余,又沉入对方才劳动的回忆:“采真珠处水风多”。“水风多”指风势大,呼呼扑面。突出“风多”乃暗示采珠处水面开阔。至于劳动的艰苦、收获多少。回忆中没有明言,但从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体会到。“水风多”的回忆,是由归程中拂面而来的微风触生的。这三句,词人写歌声、写风声、写船行,写人物变化着的心情,用动态的热闹的笔法,写出采珠者归来时的欢快、兴奋、悠然自得。接着三句,词人一反前文,脱开人物,换以静态的笔调写景物: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除了一个“过”字可以看出船在行进外,画面简直是寂静无声。其实这还是继续写人物的愉快心情。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景物。人物兴奋过后沉静下来,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5篇

南乡子·xxx细凝肤

xxx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xxx。xxx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翻译

清俊的容貌柔润着xxx泽的皮肤。唱一曲《倒金壶》的清亮之歌。婀娜多姿的《xxx》全都熟悉。怎么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

年少时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换得醉酒的工夫。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欢乐啊,如同舍弃掉平生的英俊气概!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xxx曲名,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有单调双调两体。

集句:辑前人或别人整个诗句以成篇什(诗、词、对联)。“xxx”

句:此句出自xxx融《即席十韵》。

xxx:比喻容貌清俊。

细:柔润。

凝肤:xxx泽的皮肤。“清歌”

句:此句出自郑谷《席上贻歌者》。

清歌:清亮的歌声。《倒金壶》:曲调名。“冶叶”

句:此句出自李商隐《燕台春》。

冶叶倡条:形容xxx叶婀娜多姿,这里喻指《xxx》舞。“净如”

二句:此句出自杜牧《赠别》。

净如:怎么比得上。

豆蔻:食用的豆类植物,名草果。此处喻少女。

豆蔻花梢:喻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年少”句:此句出自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

须臾:转瞬,一刻。“芳时”

句:此句非白居易诗,而为xxx《招友人游春》。

芳时:良辰,亦指花开时节。这里指夫妻性爱的黄金时间。

xxx:喝酒的工夫。“罗帐”

句:此句出自韩僵《闻雨》。

细垂:柔和吊下。

银烛背:白蜡烛背后吊罗帐。“欢娱”

二句:此句出自杜牧《寄杜子》。

欢娱:愉悦快乐。

豁得:舍弃掉。

俊气:英俊气概。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xxx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或二月以后。东坡时年19岁,自称“年少”。当年娶xxx妻,xxx16岁,正是“豆蔻”年华。此词为新婚时的纪念之作。也许是东坡填词的最早试笔。

赏析

词的上片,写妻子xxx的美貌。“xxx细凝肤”,描绘xxx的体态。“xxx”,突出她玉般容貌之清秀。“细”,刻画她皮肤的柔润。“凝肤”,细状她肌体之洁白。“清歌一曲《倒金壶》”,描叙xxx之歌声。“清歌”,衬托歌喉之美。“一曲”,言歌唱得极少,可就是能叫人倾倒。“《倒金壶》”渲染歌后的效应“如醉如痴”。“冶叶倡条遍相识”,比喻xxx的动人舞姿。“冶叶倡条”,突现她身段的婀娜多姿。“遍相识”,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如同老友问的久别重逢,一见如故。将上述三方面集中到一点,就是获取与“xxx细凝肤”句照应的动人印象:xxx整个精神的美就在于“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它既点明xxx年龄,也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含意。“二月初”,新嫩、旺盛、活泼,宛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对于词人的婚姻观来说,他冲破了“父母包办”下的“安心顺从”的世俗,成全了笔下她那“美丽”、“亲密”、“融洽”的妻子形象。

下片,写难忘新婚夜的欢乐生活。“年少即须臾”,意即珍惜少年时光。“年少”点明年龄,“须臾”点明青春易逝,突出了生命诚可贵的特点。 “芳时偷得醉功夫”,夫妻二人正处于情爱的“芳时”——黄金岁月,哪怕是喝酒时间也要抓住尽情欢乐,得闲“偷得xxx”,亲热,醉酒,行乐,词人突出了“芳时”宝贵的.特点。“xxx垂银烛背”,描绘新婚之夜的邂逅情趣。“xxx垂”,为新婚夜的象征物,“银烛背”,表明不能露之于外的新婚隐私生活。邂逅是命运对情侣的巨大恩赐,是深恋的显示,无疑,词人在这里突出了性爱情爱以“互爱为前提”的特点。“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照应开头,写新婚之夜那种纵情的总感受。情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新婚之夜尽情倾泻,会获得“欢娱”的美感,以致“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是“豁得”,拿出平生之精力,但不英雄志短,儿女情长的话,那么,这种男女结合无异于动物的自然邂逅了。纵观整个下片,由年少xxx时——xxx垂——豁得,形象地组缀了一幅年轻夫妻新婚夜的璀璨夺目的情爱世界长卷。

全词虽然是集句的形式,但从句子与句子的连缀、组合来看,仍然真实地反映了词人年少时的美满婚姻生活,赋予了新意,表明了词人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6篇

南乡子·岸远沙平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南乡子·岸远沙平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xxx曲,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xxx。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归路:回家的路。

⑶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

⑷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南乡子·岸远沙平赏析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xxx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xxx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xxx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7篇

南乡子·冬夜

宋朝 xxx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xxx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南乡子·冬夜》译文

冬夜万籁静寂无声。已近五更时分被子却还是冰冰冷冷。炉中沉香已燃尽,灯光昏暗,孤冷凄清,这样的夜何时才是尽头。窗外也只有那结成的霜花伴着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着那迎风绽放的梅花也是烦恼的无法入眠的。我在想着梅花而梅花也在念着我,互相牵挂着。起床时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结成冰。

《南乡子·冬夜》注释

稜稜:严寒貌。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南乡子·冬夜》鉴赏

xxx是一位著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林。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体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xxx,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xxx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炉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体,方能有此体会。“稜稜”二字,xxx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体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xxx明”,词体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xxx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体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xxx,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林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体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体居然不说自己林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此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瓶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炉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体化。

结句“炉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因为词体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蕴意深远,饶有余味。如果词体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由此可见词体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8篇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xxx。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古诗简介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因月下闻笛、暮天见雁勾起对远人的怀念。下片诉好梦难成、佳音不来之幽怨,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怀念之情。全词词章短小,但意象丰富,在词中互为依存,相映成趣,构成了多采多姿的艺术境界。

译文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xxx,雁xxx,莫道行人迟雁归。

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

①“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xxx《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

②“长笛”句:借用xxx《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

③“楼倚”句:化用xxx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

④xxx: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xxx,秋分后飞回南方。

⑤“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

⑥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

⑦“梦里”句:化用南朝粱xxx《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

思”意,典出南朝粱xxx《文选》xxx注引《韩非子》:“六国时,xxx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⑧书:信。破:消解。恨:指离恨。

⑨应:是。

⑩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赏析/鉴赏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xxx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xxx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xxx因进《流民图》反对xxx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xxx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xxx》(xxx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xxx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xxx《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xxx《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xxx”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xxx》),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xxx《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xxx》(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xxx)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9篇

原文:

南乡子·何处淬xxx

清代:纳兰性德

何处淬xxx?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xxx戈总白头。莫把xxx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译文:

哪里是用血浸染xxx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只余飕飕的风声。塞草遍野,寒风呼啸,满地皆是秋色。

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释:

何处淬(cuì)xxx?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sōu)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南乡子:xxx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淬:淬火。xxx: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xxx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碧流:绿水。龙战地:指古战场。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飕飕:形容风声。

霸业等闲休。xxx戈(gē)总白头。莫把韶(sháo)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霸业: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大业。xxx戈:谓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xxx:美好的年华。封侯:封拜xxx,泛指显赫功名。废丘:荒废的土丘。

赏析:

这首词是一怀古之作,该词通过描写塞外寒风xxx,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词格调高远,气势豪纵,情致凄怆,透彻地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古今同梦的悲慨。

“何处淬xxx”开端即问,从中可见悲凉凄怆的情调,下面紧接着荒城“枕碧流”,映衬出当年争战之地的衰草、风霜的萧瑟荒凉,折射出词人的迷惘与哀伤。“塞草霜风满地秋”,道尽了秋日的萧瑟凄凉。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下片从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人生苦短,人间若梦的伤感。结句处的“多少英雄只废丘”,是这种哀感的点睛之语,大有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

世事无常,功名虚无,词人用历史古迹的满眼苍凉来说明霸业也好,封侯也罢,最终不过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全词悲壮中又有着超越历史的时空之叹,沉郁悲慨。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10篇

原文:

南乡子·捣衣

清代: xxx

嘹唳夜鸿惊,xxx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译文:

受惊的鸿雁的在凄清夜晚xxx,落叶飘满整个台阶,此时已快到夜半二更时分。

xxx寒的西风呼啸,听着这秋天特有的声音,xxx人还在不停的捣衣,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

夜深了,冰冷的片石、湿水的衣袖像要结霜凝固。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在那归乡的梦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梦里妻子呵手出迎,迎接他的归来。

注释:

嘹唳:响亮凄清之声,xxx《寒夜怨》有谓“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

阶除:台阶。

赏析:

捣衣,即将衣服置于石上,以木杵捶击,使之松软,乃是古人缝制衣裳的一道卫序。故而,古代诗人常常以此为题,通过思妇捣衣的描述,来表达征夫思妇之相思、怨苦。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11篇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代:纳兰性德

红xxx寒溪,一路空山xxx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xxx独掩扉。

译文:

红xxx寒溪,一路空山xxx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xxx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一片烟雾笼罩着数十里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xxx独掩扉。

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横亘之山而行,xxx忽近,时东时西。家掩映在xxx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注释:

红xxx寒溪,一路空山xxx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bēi)。

寒溪:寒冷的溪流。齐:一致。这里意即秋天到了,xxx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陂:池塘、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yíng)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xxx独掩扉(fēi)。

荧荧:灯光闪烁的样子。xxx:xxx的林木。扉:门。

赏析: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暮景,处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向往。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xxx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xxx寒溪,一路空山xxx齐。”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xxx”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里“陂”是一个关键词。对这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指池塘湖泊”。其实,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这一句整合了xxx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但是这“鸡鸣狗吠”(或“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当乍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xxx独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远”延缩,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xxx”的人家,xxx“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xxx“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第二个画面细分为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方便,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在的逻辑性的:有次第展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第二个画面则是淡雅、欣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为了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蒙开始,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图,终于得到了“吠犬杂鸣鸡”的陶式闲适,满足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xxx“独掩”,这是第三变。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12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xxx。

生子当如xxx。

——xxx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xxx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xxx的敌手呢?只有xxx和xxx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xxx:“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xxx一般!”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指xxx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xxx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xxx:指xxx与xxx。

生子当如xxx:xxx率领大军南下,见xxx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xxx,xxx儿子若豚犬耳。”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第13篇

原文: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好个主人家。

不问因由便去嗏。

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

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

海誓山盟总是赊。

今日xxx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译文:

你当初只贪图他家里条件好,不问他这人好坏,你就轻易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_。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并且容貌丑陋,而你却系上裙儿,强颜欢笑,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

你离开旧主人,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当初所谓的“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你今日另寻xxx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否则过上十年八年,xxx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注释:

①嗏(chā):语气助词。

②妆晃:谓样子难看。引申为出丑之意。

③巴巴:可怜巴巴。

④些些:数量,这里指流泪多。

⑤赊:此有渺茫难凭之意。

⑥孩儿,是上对下的通称。

赏析:

这是一首赠妓词。写_抛弃旧主,另寻xxx,并就此对其进行批评、规劝。语多嘲讽,诙谐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