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篇
春思二首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xx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古诗简介
《春思二首》是唐代诗人xxx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xxx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第二首诗则是以想象之笔描绘春光艳冶的长安城中**公子们的奢靡生活。组诗就春立意,巧用反衬手法。
翻译/译文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xxx里。
注释
⑴春思:xxx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的愁恨。
⑵历乱:指烂漫。
⑶当垆(lú):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
⑷腊酒:即腊月酿制的酒。酴(tú)醿(mí):酒名。
⑸轻薄儿:指轻佻浮薄的人。
创作背景
xxx在xxx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xxx在《唐诗解》中认为xxx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根据诗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推断,这首诗当为xxx在xxx(xxx宗**,756—758)年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时所作。
赏析/鉴赏
鉴赏
xxx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xxx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xxx在xxx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xxx在《唐诗解》中认为xxx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xxx,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xxx,“xxx”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xxx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xxx”,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xxx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xxx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xxx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xxx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xxx《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xxx《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xxx想;诗人可以**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这组诗中表达的愁恨,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然而,这种深愁苦恨,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文人固有的涵养,在作品中又不能直白写出,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这样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第一首诗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xxx”,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xxx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xxx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xxx已《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xxx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第二首诗则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长安城春光艳冶的画面以及城中“轻薄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是以反衬手法表现诗人被贬谪的失意与愁恨。在艺术上,这首与前首有共同之处,都是以色彩绚丽的词句来写景状物。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xxx《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xxx《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这组诗以春立意,充分运用了想象这一特殊的心理活动,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创遣出新的观念和意境的。诗人的想象与形象思维具有内在联系。诗人巧妙地拟用了反衬的艺术方法,即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以乐景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他虽然以东风、春日这些表象为基本材料,不脱离感性认识,但诗人又没有让读者忽视综合分析效应和理性认识因素,真正用艺术形象说话,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这样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宋代杨万里《诚斋诗话》: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乱杏花香。春风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此唐人xxx诗也,特改五字耳。(xxx:“桃花历乱xxx”,又“不为吹愁”“惹梦长”。)
明代xxx濬《增订评注唐诗**》:xxx:“不”、“去”、“故”、“惹”,句法字法皆妙。xxx云:寻常花柳风日,写得种种关情。
清代xxx《唐诗笺注》:“惹”字绝妙,“不为吹愁”,反能“惹恨”,埋怨东风,思柔语脆。
清代xxx《xxx选详解》:xxx艺曰:诗中用“惹”字,有有情之惹,有无情之惹。***“被惹香黛残古词”、“至今衣袖惹天香”,xxx“衣冠身惹御炉香”、“春日偏能惹恨长”,xxx“暖香惹梦鸳鸯锦”,xxx“眉黛惹春愁”,皆有情之惹。xxx“扬花惹暮春”,xxx“古竹老梢惹碧云”,皆惹,而春独为无情之惹,此又大奇。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2篇
原文
莺啼燕语报新年,xxx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xxx。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xxx。
翻译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xxx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xxx。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xxx,何时班师回朝刻石xxx山。
注释
1、xxx:xxx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xxx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xxx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xxx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xxx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xxx:xxx山,即今蒙古人民***杭爱山。
赏析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xxx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xxx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xxx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xxx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xxx邻汉苑”,xxx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却是“心随明月到xxx”,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xxx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xxx?”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3篇
原文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xxx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xxx来?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像碧绿的细丝,
xxx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xxx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日子,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寸断之时。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xxx,搅乱我的情思?
注释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xxx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xxx。
3、xxx:丝织的帘帐。
4、xxxxxx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代妇女自称。
赏析: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4篇
原文:
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
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着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时近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对着落花醉酒酣饮,这伤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入夜后重门紧闭庭院更加宁静。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时,哪里还能再忍受xxx光,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
注释
乍暖:天气骤然暖和起来。
庭轩:庭院和走廊。
清明:节气名,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
中酒:喝醉了酒。
去年病:指去年喝醉了酒,即中酒。
楼头画角:指谯楼(城门上的望楼)上的画角。画角,绘有彩画的军中号角,多以竹木或皮革制成。
重门:一道道门户。
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隐约点出醉酒的原因。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xxx的风格。
【集评】
xxx《xxx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xxx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xxx《蓼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xxx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
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在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在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xxx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xxx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xxx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在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xxx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xxx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在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5篇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翻译
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xxx,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注释
手种:亲手栽种。
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xxx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赏析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6篇
《清江引·春思》原文及翻译
导语:《清江引·春思》是一首典型的闺怨曲,下面是关于这首元曲的`介绍,欢迎参考!
清江引·春思
元代:xxx
xxx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
xxx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释
⑴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⑵雨细清明:化用xxx《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⑶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xxx又归去。”能消,能禁受。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7篇
玉楼春・春思 宋朝 xxx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xxx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玉楼春・春思》译文
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上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xxx。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
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玉楼春・春思》注释
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玉楼春・春思》鉴赏
在现存的词作里,xxx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冰池”指水面光洁xxx,莹澈清碧。“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这种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中有表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不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不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以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xxx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xxx里的圆镜不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以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8篇
清江引·春思
元代:xxx
xxx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
xxx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释
⑴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⑵雨细清明:化用xxx《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⑶能消: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xxx又归去。”能消,能禁受。
创作背景
这首**写在清明时节,写的是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随着时光消逝,而远方的游人却迟迟还未回来,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9篇
玉楼春·春思
xxx〔宋代〕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xxx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xxx。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注释:
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奁(lian):镜匣。这里指镜子。晴绿:指池水。
鉴赏
在现存的词作里,xxx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占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蝶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占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占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冰池”指水面光洁xxx,莹澈清碧。“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这种占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来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占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占反衬自己情意之长。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中有表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占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xxx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xxx里的圆镜“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占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xxx
xxx(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次山,号樵溪,xxx(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好古博雅。xxx诛吴曦,安丙惎而杀之,仁为作长愤歌,为时传诵。与同族xxx、严参齐名,人称“三严”。仁工词,有《清江欸乃集》不传,《文献通考》行于世。存词30首。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0篇
【原文】
xxx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
xxx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赏析一】
《清江引·春思》,元代xxx的散曲·**。此曲的前两句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xxx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春怨》诗意点染出来的。“雨细清明后”,是从xxx《清明》句意中浓缩出来的。接下来,“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承上,说不但思妇禁不起风雨,连游子也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结语“梨花小窗人病酒”饶有余味,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赏析二】
这支有名的**,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1篇
思君恩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翻译
皇宫林苑的xxx停止歌唱,长门宫前的蝴蝶舞姿多样。
眼看大好的春光就要逝去,而**的车驾却从不曾来过。
注释
小苑:皇宫的林苑。
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歌声。xxx《忆幼子》
诗:“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长门:长门宫,西汉时,xxx失宠贬居之地。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xxx清的宫院。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唐xxx《追赋画江潭苑》
诗之一:“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宫怨诗。这类诗歌主要是为皇**子悲惨的遭遇或空虚的生活而作。此诗也不例外,但其创作时间未详。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xxx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不露声色地写出了草长蝶多,小苑寂寞的景象。句中的长门泛指冷宫,诗人以逝去的莺声写冷宫凄寂,复以翻飞的蝶舞来加以反衬,但凄寂也罢,嬉闹也罢,对这位不幸的**来说,都是弃人眼中泪。下一句再着一“又”字,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被贬谪、被遗忘的美人,是怎样年复一年地迎春送春惜春伤春?“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写出了流年无情,美人对此景不禁顿生迟暮之感。结句包含了她无限热切的希望与痛苦的失望。
虽然对于怨妇,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xxx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使人怜惜的。花朵招蜂引蝶,本是常理,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妃嫔们被贬入冷宫,降临在她们头上的是长年失去丈夫的日子。空有花容月貌,但没人欣赏。原本凭借容貌受到宠爱的妃子尤其凄凉吧,看到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心底自然更加苦闷。但那时的宫廷就是一个大笼子,有钥匙的不过是**一人罢了。
封建社会里娶姬妾的多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地位的人。妇女嫁入这样的家庭除去丈夫的威严,她们同时还要受正室的**。处得好的也许不是没有,但地位的低下却是约定俗成的。就算进入了最富贵的人家——**家,皇后之外的妃子也要忍受这种折磨。因此宫中妇女间的争斗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结果惨烈的不计其数。长门宫这种专门关押**弃妇的所在,里面住的便是“思君恩”的失宠妃嫔,甚至风光一时的废后。关于长门,这里用的是典故。相传,汉武帝时xxx失宠,被贬长门宫居住,于是之后就用以代指失宠**居住的内宫。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2篇
原文: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
翻译:
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xxx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注释: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xxxxxx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xxx。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wéi)。
xxx:丝织的帘帐。
赏析:
此诗写一位出征**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xxx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开头两句是说,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xxx的桑树已经叶翠枝绿。
开头两句,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xxx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xxx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xxx时节,xxx茂,独处xxx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素和丈夫的恩爱相处,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产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诗人巧妙的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和怀疑和眼前的真景结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情感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这是一般兴句不容易做到的。两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和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和含蓄美。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三、四句是说,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直接承接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丈夫及xxx归,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xxx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xxx注xxx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xxx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xxx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用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的所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末两句是说,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诗中的最后两句,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行役屯戍未归的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是为了表达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情。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xxx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xxx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的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3篇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注释
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手种:亲手栽种。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⑶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⑷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⑸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xxx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⑹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1086)春。乌台诗案后,xxx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去,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并自号“东坡居士”。而后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xxx等在一些**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
赏析/鉴赏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4篇
原文:
宋代: xxx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译文: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总是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细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注释: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忙生:忙的样子。生,语助词,无意。
与燕作泥蜂酿(niàng)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与:替,帮助。须:要。
赏析: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xxx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xxx、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xxx的**———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
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xxx飞,绿阴浓密。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谈花说柳,当然不是孤立地,而是以之概括xxx风对整个自然界中的植物所起的作用。后面两句,便一句写春风如何照拂鸟雀昆虫,一句写春风如何安排气候。诗写春风吹走了寒冷,使大地解冻,让燕子能衔泥筑巢,孵育下一代;又吹开了花朵,让蜜蜂酿出甜甜的蜜糖。它应付自然界的各种需要,刚安排了一阵小雨滋润大地,转而又安排晴天。这样全方位地写,更加突出春风的疲于奔命,诗人对春的歌颂,也就通过诗细微地表达了出来。
春风本来是一个很蒙浑又很广泛的概念,xxx**了各种意象,娓娓道来,体会精细,令人眼目一新。xxx的纤巧与理趣,在这首诗中都得到了反映。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5篇
思边 / 春怨
去年xxx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xxx。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翻译
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
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注释
去年:刚过去的一年。
南园:泛指园圃。
绿草:亦即春日之时。
今岁:今年。
白雪:即寒冬之日。
xxx:xxx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xxx。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
玉关:即玉门关,汉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汉代大将霍去病破月氏,开玉门关,自此成为**与西域分界的关隘。
音书:音讯,书信。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创作比较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xxx在长安待诏时期。安旗《xxx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天宝二年(743)。
赏析
“去年xxx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开头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南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xxx“蝴蝶飞南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南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花园,未必实有所指。其时正当春天,南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xxx之在评论《诗经・xxx・采薇》“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xxx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xxx。”中间两句,用的也是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对他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正面倾诉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了“西山白雪”与“暗xxx”两幅惨淡的画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语,其实是借此点明丈夫离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xxx”三字,不仅点明了他们夫妻原来家居之地,同时也借思妇在家遥望云天之所见,来刻画她翘首期待之状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两句留下的三点悬念,至第四句方才释然大白。这种写法,较之一开头便和盘托出,更耐人寻味,此诗构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见。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末尾二句,写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难通音信。xxx距玉关达三千里之遥,欲传尺素,又无鱼雁。夫妻二人,一别经年,满腹相思,无由倾吐,这就使思妇更感痛苦万分。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为“西山”,并非“玉关”,思妇欲往“玉关”投寄“音书”,貌似南辕北辙,前后�龟酢F涫嫡獠⒎抢畎资е�粗疏。盖“玉关”自汉代以来,即为汉族**者与西北各******经常发生战争之地,也是闺怨诗中思妇经常梦魂萦系之地。如xxx《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xxx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xxx《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风吹不尽管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此类诗句,唐诗中不胜枚举。在这里,“玉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征战戍守之地,“玉关”自然也包括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现“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换用“玉关”,以免重复。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6篇
【原文】
《春思》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
【注解】: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xxx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xxx。
3、xxx:丝织的帘帐。
4、xxxxxx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代妇女自称。
【翻译】: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xxx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不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xxx来?
【评析】:
xxx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xxx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xxx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xxx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xxx时节,xxx茂,独处xxx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xxx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xxx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xxx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xxx注xxx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xxx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xxx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xxx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xxx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xxx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7篇
原文:
春思诗
南北朝:xxx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译文: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冬雪刚刚停歇,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再次听到xxx的啼鸣声,仿佛那每一声婉转的歌唱,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
注释: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罢:停,歇。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赏析:
全诗写景抒情都十分自然,没有造作之感。前两句景中含情,意在写节序变换容易引起人的思念。后两句借xxx的鸣啭表达对心上人的怀想,情中有景。诗虽简练,却表达了相思之情。
冬雪初罢,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在这大地回春之时,每日独守空闺的思妇,也走下绣楼。她来到春天的怀抱,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干渴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开始复苏。当然,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她也绝不会忘怀自己日夜思念的xxx。她与他分手,正是“xxx依”的时节,她还曾亲手折xxxxxx送别。那柔丝xxx娜低垂的xxx,正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缠绵缱绻、难舍难分的一段柔情。如今柳色又一次泛出了青色,自己的亲人该回来了吧?何况冰雪已经消融,可以**减轻道途上风雪跋涉之苦。
突然,树上传来了xxx的xxx啼,打断了思妇的遐思。鸟儿的每一声婉转的歌唱,在思妇听来,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诗经·豳风·东山》末章有云“仓庚(即黄鸟、xxx)**,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这是归来的征人在途中想象当初结婚时的情景“记得那天xxx的翅儿闪闪映太阳,那人过门做新娘,马儿有赤也有黄”。也许,此处的思妇也有xxx的鸣叫,回忆起结婚那天的种种欢悦了吧?于是,她对xxx的怀念更加深沉,对xxx归来的企盼也更加殷切,更加难以抑制了。此诗意境与《诗经·xxx·出车》的后半句有些异曲同工。《出车》里写到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最后一章更写到“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时节,征人终于凯旋归来。xxx此诗可能受到《出车》的启示,而其笔墨中,重在写思妇因xxx人之情,特别是她听到xxx鸣叫的刹那,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与《出车》借景喻情的手法不同。
全诗寥寥四句,前三局皆是写景,直到第四局才将相思之情略略点明,因而给人以含蓄蕴藉之感,颇具唐人绝句的风姿。明人张溥称xxx“诗文新丽顿挫”,于此可见一斑。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8篇
莺啼燕语报新年,xxx堆路几千。家住xxx临汉苑,心随明月到xxx。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xxx。(皇甫冉《春思》)
这首诗是写一位出征**的妻子,在春和xxx的日子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反映了女主人公渴望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与丈夫一起过和**定生活的愿望。诗中用“莺啼燕语”、“楼上花枝”等春天景物的描述与渲染,去反衬和烘托思妇的深情怀念,更显示了思念之切。
“莺啼燕语报新年,xxx堆路几千。”临近新年,xxx等鸟儿在欢快的鸣叫,我的.xxx却在几千里外的边疆xxx堆征战。
“家住xxx临汉苑,心随明月到xxx。”家住在京城,而且与汉室宫苑比邻,可我的心却随着明月,飞到了xxx与胡人征战的万里边关。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织锦回文,诉说着自己长期见不到丈夫的深深思念,楼上一束束临窗盛开的花枝,仿佛在笑我依然孤枕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xxx。”请问主帅,你什么时候能像车骑将军xxx那样,打败匈奴班师回朝,刻石勒功于xxx山上。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寓xxx(今南京)。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历任左金吾兵xxx、右补阙等职。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宦游漂泊的感慨及隐逸山水的闲情。
注释:
①xxx:xxx城名,汉与匈奴曾在此征战。龙堆:沙漠名,又名白龙堆。沙丘连绵,形如土龙,故名。xxx、龙堆在诗中泛指边境征戍之地,并非实指。
②锦字:前秦秦州刺史xxx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滔,可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共三百四十字。见《晋书?xxx妻苏氏传》。后称妻寄夫之书信为锦字。
③论:表露,倾吐的意思。
④元戎:主将,将军。窦车骑:东汉车骑将军xxx,字伯度,东汉*陵人。曾领兵出塞三千余里,大破匈奴。返旆:班师回朝。勒:刻。指勒石纪功。xxx:即今蒙古人民***境内的杭爱山。xxx勒石纪功处。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19篇
春思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xxx人xxx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翻译/译文
春风啊,因了你过分的随和,致使你那么地忙碌;你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你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
注释
⑴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⑵忙生:忙的样子。生,语助词,无意。
⑶与:替,帮助。
⑷须:要。
赏析/鉴赏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20篇
朝代:唐代
原文: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
译文: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xxx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注释: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xxxxxx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xxx。
xxx:指征夫。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xxx:丝织的`帘帐。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21篇
春思
燕草如碧丝,xxx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xxx?
古诗简介
《春思》是唐代诗人xxx的作品。此诗大意是写一位出征**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翻译/译文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xxx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xxx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xxx,搅乱我的情思?
注释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xxx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xxx。
3、xxx:丝织的帘帐。
4、xxxxxx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代妇女自称。
赏析/鉴赏
《春思》是唐代诗人xxx的作品。此诗大意是写一位出征**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xxx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诗的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xxx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xxx,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xxx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xxx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22篇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xx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翻译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酒。
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xxx里。
注释
当垆:卖酒。
酴�: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笙歌:奏乐唱歌。
译文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xxx里。
鉴赏
xxx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xxx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xxx在xxx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xxx在《唐诗解》中认为xxx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xxx, 北雁归飞入�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xxx,“xxx”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xxx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xxx”,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xxx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xxx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xxx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xxx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xxx《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xxx《同崔�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xxx想;诗人可以**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23篇
原文: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译文
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总是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细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注释
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
忙生:忙的样子。生,语助词,无意。
与:替,帮助。
须:要。
赏析:
《春思二首》原文及赏析 第24篇
《春思》原文及赏析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古诗简介
《春思》是南朝诗人xxx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写景抒情都十分自然,没有造作之感。前两句景中含情,意在写节序变换容易引起人的思念。后两句借xxx的鸣啭表达对心上人的怀想,情中有景。诗虽简练,却表达了相思之情。
赏析/鉴赏
冬雪初罢,树木的枝条便已悄悄绽出青青的嫩芽,冰开始消融,水面荡漾着阵阵绿色的涟漪。在这大地回春之时,每日独守空闺的思妇,也走下绣楼。她来到春天的怀抱,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干渴的心田也得到了滋润,开始复苏。当然,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她也绝不会忘怀自己日夜思念的xxx。她与他分手,正是“xxx依”的时节,她还曾亲手折xxxxxx送别。那柔丝xxx娜低垂的xxx,正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缠绵缱绻、难舍难分的一段柔情。如今柳色又一次泛出了青色,自己的亲人该回来了吧?何况冰雪已经消融,可以**减轻道途上风雪跋涉之苦。
突然,树上传来了xxx的'xxx啼,打断了思妇的遐思。鸟儿的每一声婉转的歌唱,在思妇听来,都是一支深情的相思之曲。《诗经·豳风·东山》末章有云“仓庚(即黄鸟、xxx)**,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这是归来的征人在途中想象当初结婚时的情景“记得那天xxx的翅儿闪闪映太阳,那人过门做新娘,马儿有赤也有黄”。也许,此处的思妇也有xxx的鸣叫,回忆起结婚那天的种种欢悦了吧?于是,她对xxx的怀念更加深沉,对xxx归来的企盼也更加殷切,更加难以抑制了。此诗意境与《诗经·xxx·出车》的后半句有些异曲同工。《出车》里写到思妇对征人的怀念,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最后一章更写到“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时节,征人终于凯旋归来。xxx此诗可能受到《出车》的启示,而其笔墨中,重在写思妇因xxx人之情,特别是她听到xxx鸣叫的刹那,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与《出车》借景喻情的手法不同。
全诗寥寥四句,前三局皆是写景,直到第四局才将相思之情略略点明,因而给人以含蓄蕴藉之感,颇具唐人绝句的风姿。明人张溥称xxx“诗文新丽顿挫”,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