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11篇)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1篇

作品简介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xxx的言行,一部分是xxx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xxx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xxx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xxx》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xxx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xxx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作品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xxx说乎?有朋自远方来,xxx乐乎?人不知而不愠,xxx君子乎?”《学而》

2、xxx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xxx,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xxx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xxx,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xxx不可夺志也。”《子罕》

12、xxx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词翻译

1、子:先生,指xxx。

2、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3、{xxx说乎}乎:语气词。

4、说:通“悦”,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立:站立,站得住。

10、惑:迷惑,疑惑。

1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逾:越过,超过。

13、堪:能忍受。

14、笃:坚守

作品翻译

1、xxx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2、xxx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xxx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xxx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xxx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xxx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xxx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xxx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xxx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xxx在河流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xxx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xxx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品分析

学而时习之,xxx说乎?(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xxx乐乎?(为人处事)

人不知而不愠,xxx君子乎?(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xxx,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xxx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人处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逝者xxx,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三军可夺帅也,xxx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xxx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

作品鉴赏

《论语》是一部记录xxx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论语简介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xxx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xxx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xxx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xxx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xxx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xxx永的语言,记述了xxx的言论。《论语》中所记xxx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_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2篇

王安石伤方xxx

原文:xxx方xxx,世隶耕。xxx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钙之,父利其然也,日扳xxx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xxx民方xxx,世代以种田为业。xxx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xxx)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招待,有的人还花钱求xxx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xxx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xxx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3篇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xxx云:xxx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xxx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xxx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4篇

墨子怒责xxx

原文:子墨子怒xxx。xxx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xxx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xxx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翻译:墨子对xxx发怒,xxx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xxx答道:“当然驱赶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xxx说:“因为良马值得负用来鞭责。”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5篇

xxx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周〔先秦〕

xxx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xxx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xxx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xxx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xxx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xxx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xxx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xxx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6篇

xxx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xxx:悯)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xxx人,一整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xxx: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7篇

xxx之子

南北朝:xxx

xxxxxx子九岁,甚聪惠。xxx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xxx。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xxx,有一户姓xxx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xxx平来拜见xxx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xxx子出来。xxx子为xxx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xxx,xxx平指着xxx对xxx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xxx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xxx平:孔坦,字xxx,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xxx“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8篇

梅圣俞诗集序

〔xxx〕xxx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xxx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翻译: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xxx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xxx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xxx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热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xxx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xxx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9篇

〔xxx〕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xxx,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xxx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xxx,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xxx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xxx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xxx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xxx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xxx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xxx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xxx不动,见小患不避,xxx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嘉祐集》

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xxx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脸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也要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化,才可以应付敌人。

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xxx,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

一切战争的道理是: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样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锻炼,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xxx仍不厌战,这就是xxx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道理。如果不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高深,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紧跟将帅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

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其他将领,然后可以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xxx,如果不是xxx的昏庸,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xxx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以,xxx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

凡是担任主将的法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后才可以指挥军事。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xxx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为这些xxx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留一手而不轻易施展本领的才能无敌于天下。所以一个忍字可以对付各种轻率的勇猛,一个静字可以镇定各种轻举妄动。

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使敌军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

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恋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恋,就知道死不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利剑,则连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10篇

与xxx思书

xxx〔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xxx西。自富阳至xxx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xxx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xxx,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xxx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 第11篇

骂鸭

邑西白家庄xxx,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xxx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选自xxx《聊斋志异》)

注释

2、茸生:细毛柔密丛生。

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4、征:表露,表现。

5、良已:完全痊愈。

6、攘:窃取。

译文

淄川城西白家庄的某人,偷了邻居的一只鸭子煮着吃了。到夜里,觉得全身发痒;天亮后一看,身上长满了一层细细的鸭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没有办法医治。

夜里,他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必须得到失鸭主人的一顿痛骂,这鸭xxx能脱落。”而邻居老翁平素善良,心胸宽阔,丢了东西从来就不去计较或流露不高兴的样子。偷鸭的人很奸滑,便撒谎告诉老翁说:“鸭子是某某人所偷,他非常害怕别人骂,骂他可以预防他将来(再来偷鸭子)。”老xxx道:“谁有那么多闲工夫生闲气,去骂这种品行恶劣的人。”终不肯骂。偷鸭的人很难为情,只好把实情告诉了邻居老翁;老翁这才肯骂,那人身上的`鸭毛果然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