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各时代的人们对《诗经》的认识(合集4篇)

中国历史各时代的人们对《诗经》的认识 第1篇

宋代的xxx,太了不起了。中国文化两大伟人,前有xxx,后有xxx。xxx的主要精力花在了《四书章句集注》方面。但是“五经”,他也重点注了两本书,一本是《诗经》,一本是《易经》。而且“五经”之中,xxx用力最深的是《诗经》。xxx的书注的最好的,一本是《论语集注》,还有一本就是《诗集传》。

xxx的《诗经》讲得很圆通,很高明。在当时的理学背景下,xxx作为宋代第一大儒,要讲“为万世开太平”。xxx在理学体系里讲诗。由于xxx本身《诗经》讲的好,又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于是从南宋末年开始,xxx注的书都是无价之宝。尤其自元明清以来,凡是xxx注的经书,都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xxx的《诗集传》影响太大了,所以后来讲《诗经》,都按xxx的路子去讲。自从《诗经》被元明清作为钦定的教科书之后,所有的读书人都读《诗经》。因此中国古人对《诗经》都是烂熟于心的。

中国历史各时代的人们对《诗经》的认识 第2篇

探讨《诗经》的性质,需要讲一下中国历史上是怎样用《诗经》的。《诗经》在中国,自它产生以来,超过2500年的历史,它是如何被各时代的人运用的?

先讲跟《诗经》差不多同时的时代,周代的情况。东周历史有春秋、战国之分,春秋人怎么用《诗经》,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xxx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不学《诗》,无以言。(《论语•xxx》)”不学《诗经》,你别跟我开口说话。我当年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吓得战战兢兢,心里想自己真够可怜的,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

照这样看来,我们现在全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人都不要说话了。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学过《诗经》啊?《诗经》到底有多少篇?每篇的篇名叫什么?每一篇都怎么讲?全xxx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能讲这个”。xxx为什么要说这样一句话,缘由就在于当时时代的特殊性。

这个“言”和现在讲的“言”不同,不是指一般说话的“言语”的言。这个言是什么意思呢?《论语•先进》有孔门“四科”之说。有人说xxx是中国最早的私立学校的创办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xxx学院”有4个系,有十大优秀毕业生。哪四个系呢?第一“德行”,第二“言语”,第三“政事”,第四“文学”。这个“言语”系,相当于我们现在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与口才系,专修外交辞令。

为什么呢?因为春秋时代的外交,诸侯会盟,两个不同的国家要在一起谈判。那个谈判不像我们现在,两个公司合作签协议,条款都写清楚就可以了。春秋时期的外交,特别注重前面谈判的过程。如果是我们现在谈判,一开口就说,我们俩结盟吧,你借给我三千军队,我明年报答你多少东西,这样就可以了。但在当时却不这样,当时的贵族太有文化,谈判的游戏规则是“赋诗言志”。“赋诗言志”就是两个国家的最高的行政长官,两国首脑或者外交官(当时主要是“三卿”或者“六卿”:大国六卿,小国三卿)代表国家谈判。因为太有文化了,他们有话不好好说,表达的时候,就“赋诗”。“赋诗”,并不是说自己当场写一首诗,或者互相唱和。春秋时代的“赋诗”,有点儿像现在的“点歌”。大家都去过KTV包厢,知道怎样点歌,都有一个歌单,先点好曲目,轮到自己了,放开喉咙唱,就OK了。春秋时代的“赋诗”也是“点歌”性质的,但却不是自己唱,而是有专门的乐工。比如你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不能直接说,你需要点一首《诗经》的作品,让乐工唱出来(或许只是用某种腔调吟诵出来)。听完之后,对方也“赋诗”一首,作为答复,当然也是点一篇《诗经》作品,让乐工唱出来。双方便都心知肚明了。这就是春秋时候的外交习惯,很风雅。

《诗经》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当时外交的辞令。不学《诗经》,你就没有办法跟别人谈判会盟。《左传》里记载了太多的“赋诗言志”,《国语》里也记载了很多。赋诗万一“不类”——意思表达错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一个人掉脑袋是小,搞不好还会导致灭国。赋诗不类,后果不堪设想,会成为国际社会的政治丑闻的。所以《诗经》在春秋那个时代,在贵族社会里,它是何等重要,完全超乎我们现在的想象。

中国历史各时代的人们对《诗经》的认识 第3篇

20世纪初,有“五四新文化运动”。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对《诗经》的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都是按照经学的方法来讲《诗经》,但从xxx、xxx等人开始,便《诗经》当成文学作品来讲。20世纪以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诗经》尤其是《国风》中的爱情诗,关注2500多年前的风花雪月的故事。以至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老开玩笑,说大学里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读《诗经》,谈恋爱。这也跟《诗经》本身的内容性质有关系。诗三百(305篇),其中的《国风》部分,我们读起来稍微容易接受一点儿的,大部分是婚姻爱情诗。xxx老人家看了这些诗,气得发抖,说这是“淫诗“啊,都是淫荡之人写的诗。。其实xxx是看到了《诗经》爱情诗的本质,但他是在传统社会的礼教背景里看的,一定要把它们当作反面教材来看。但20世纪不一样了,歌颂爱情,歌颂青春,这是人性的解放,所以对《诗经》爱情诗的评价,跟以前大不一样。

我们今天来讲《诗经》,当然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来讲。讲的内容,是《诗经》中的爱情与婚姻。

中国历史各时代的人们对《诗经》的认识 第4篇

要讲2500年前风花雪月的故事,那当然要落实到《诗经》的具体作品。关于《诗经》的读法,古人有一个说法,叫“诗无达诂”。每个人对《诗经》的理解都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xxx特。”但《诗经》怎么读,还是有原则的。

一要把读者带到《诗经》的时代。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它的文化背景,跟我们现在不一样了。前面讲春秋时代,外交场合赋诗言志,汉代人怎么用《诗》,我们现在简直难以想象,它的文化礼俗背景是要想办法去还原的。

二要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为什么带到我们这个时代来呢?因为读作品,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心比心。《诗经》毕竟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都是抒情的。古人有情,我们也有情。食色性也、饮食男女,古人的那点儿事情,我们现在也还是那点儿事情。古人谈恋爱,我们现在也谈恋爱。读《诗经》作品的时候,很容易操作的一个办法,就是把《诗经》里的作品想象成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把《诗经》里的爱情想象成是我们自己的爱情,把《诗经》里写的事情想象成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事情。这样一来,不就很容易理解了吗?

很多人都说《诗经》难读,其实不然。《诗经》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文字障碍,二是礼俗文化背景。两三千年前先秦时代的语言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很多字我们不认识。还有,如果不明白《诗经》的礼俗文化背景,往往对诗的理解,会和本义相差万里。但是如果把这些文字障碍扫除了,把礼俗文化背景也搞清楚了。《诗经》反而好读。《诗经》甚至比唐诗宋词好读。因为唐诗宋词过于凝炼。《诗经》比唐诗xxx生活化,更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