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唐诗 第1篇
(唐)xxx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xxx。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xxx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xxx了。
注释xxx: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孤云:xxx《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两不厌:指诗人和xxx而言。厌:满足。
小学唐诗 第2篇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xxx长征人未还。
但使xxx将在,不教xxx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xxx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xxx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但使:只要。
xxx将:《汉书·xxx霍去病传》载,xxx六年(前129年),xxx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xxx将指的是xxx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xxx将中飞将指的是xxx将军xxx,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xxx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xxx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xxx: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小学唐诗 第3篇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译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注释xxx: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瞿塘xxx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xxx商人。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或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小学唐诗 第4篇
(唐)xxx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yú)夜遁(dùn)逃。
欲将轻(qīng)骑(jí)逐(zhú),
大雪满弓刀。
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xxx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满:沾满。
小学唐诗 第5篇
(唐)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译文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伤心惨目。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
注释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恶草:杂草。
小学唐诗 第6篇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简介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xxx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表述。
翻译/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小学唐诗 第7篇
(唐)xxx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xxx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小学唐诗 第8篇
(唐)骆宾王
此地xxx,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xxx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xxx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xxx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xxx:指的是xxx作别燕太子丹。壮士:意气xxx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xxx,战国卫人,刺客。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xxx廉颇xxx列传》:“ xxx 因持璧xxx,倚柱,怒发上冲冠。”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人:一种说法为单指xxx,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水:指易水之水。犹:仍然。
小学唐诗 第9篇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xxx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宫花:行宫里的花。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说:谈论。玄宗:指xxx。
小学唐诗 第10篇
(唐)xxx
长江悲已滞,xxx念将归。
况属xxx晚,山山xxx。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xxx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何况是xxx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注释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xxx: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xxx: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xxx送秋的季节。
小学唐诗 第11篇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xxx。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羁旅他乡的孤客最先听到了秋声。
注释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至:到。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xxx:大雁的群体。朝:凌晨。庭树:庭园的树木。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闻:听到。
小学唐诗 第12篇
江南逢xxx
xxx〔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xxx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xxx: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xxx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xxx,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xxx。
小学唐诗 第13篇
(xxx)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xxxxxx奈若何!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xxx啊!xxx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骓(zhuī):意为顶级宝马。虞:即xxx。奈何:怎样;怎么办。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小学唐诗 第14篇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xxx。
译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注释高田:山上的旱田。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披蓑(suō):披着草衣。 蓑:蓑衣。俱:都。殊:尤,还,简直。xxx:天不亮。
小学唐诗 第15篇
于易水送人
此地xxx,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在这个地方xxx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xxx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边。xxx:xxx太子丹。
壮士:指xxx,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xxx,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小学唐诗 第16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简介
《鹿柴》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xxx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翻译/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小学唐诗 第17篇
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xxx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xxx: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小学唐诗 第18篇
(唐)xxx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xxx”。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相思:想念。
小学唐诗 第19篇
(唐)xxx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译文江南女子都去采莲,莲塘广阔,经常傍晚才回来。撑篙的时候不要溅起水花,害怕打湿了红莲花颜色的衣裙。
注释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低洼的地方,这里指停船的船坞。洲:水中陆地。多:经常。弄:戏弄,这里指撑。篙:撑船的器具,多用竹、木。畏湿:害怕打湿。红莲衣:红莲花颜色的衣服,指采莲女的衣服。
小学唐诗 第20篇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xxx长征人未还。
但使xxx将在,不教xxx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xxx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xxx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xxx将:《汉书·xxx霍去病传》载,xxx六年(前129年),xxx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xxx将指的是xxx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xxx将中飞将指的是xxx将军xxx,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xxx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xxx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教:令,使。xxx: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小学唐诗 第21篇
(唐)白居易
xxx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cáng)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xxx: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白莲:白色的莲花。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1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xxx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小学唐诗 第22篇
xxx〔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xxx”。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小学唐诗 第23篇
(唐)xxx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xxx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xxx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凉州词:xxx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xxx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xxx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xxx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欲:将要。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你。征战:打仗。
小学唐诗 第24篇
(唐)xxx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
刬却:削去。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巴陵:岳州xxx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