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第1篇
癸卯四月二日,xxx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xxx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xxx,身仆于西,头向xxx,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xxx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xxx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xxx。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xxx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xxx。xxx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xxx,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xxx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蒙蒙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xxx坐松顶苦日炙,xxx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xxx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译文】游xxx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xxx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xxx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
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天下着雨,非常冷,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气直扑进屋,像要把房子夺去,一会儿功夫,屋内一片云雾迷蒙,两人对面坐着仅能听到声音,云气散后,步行到立雪台,台上有棵古松,根生长在东面,树干倒向西面,树冠朝着南方,穿进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长出来,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长,树干有十围粗,高度却不到二尺。其他松树像这样的很多,无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气更加稀薄,周围的山峰像儿孙拜见长辈一样俯伏着。
第二天,从立雪台左侧转弯走下来,经过百步云梯,路又断了,忽然见一块石头像大鳌鱼,xxx着巨口,不得已只好走进鱼口中,穿过鱼腹从鱼背上出来,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它和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天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达狮林寺住宿。趁太阳未落,又登上始xxx。始xxx有三座山峰,远看好像只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近前看才见另一座山峰躲在它们身后。始xxx既高又险,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顶,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和尚担心,用手拉住我。我笑着说:“掉下去也不要紧。”和尚问道:“为什么?”我说:“溪谷没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没有底,飘飘荡荡谁知道飘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活的办法。”和尚笑了起来。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xxx开玩笑把武器库中的武器仪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约有吃一顿饭的功夫,像有一匹白绢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僧人高兴告诉我说:“这就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油脂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只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区别,不全是一模一样的。
初九日,从xxx转道下来,过白沙矼,到达云谷,家里的佣人们用轿子迎接我,这次共计步行五十多里路,进山一共七天。
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扩展6)
——xxx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xxx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第2篇
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3。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忽逢xxx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xxx11缤纷12。渔人甚异之13。复14前15行,欲16穷xxx林。
林尽水源18,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便舍23船,从口入。初24极狭,才通人25。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27。土地*28旷29,屋舍30俨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33。阡陌34交通,鸡犬相闻35。其中往来种作36,男女衣着37,悉38如外人39。黄发垂髫40,并41xxx42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43,问所从来44,具45答之46。便要47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48来问讯49。自云50先世51避秦时乱,率52妻子53邑人54来此绝境55,不复56出焉57,遂58与外人间隔59。问今是xxx0,乃61不知有汉,无论62魏晋。此人一一为63具言64所闻65,皆叹惋66。xxx67人各复延至68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69。此中人语70云:“不足71为72外人道也。”
既73出,得其船,便扶向路74,处处志之75。及郡下76,诣77太守,说如此7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79,遂80迷,不复得81路。
南阳xxx,高82尚士83也84,闻之,欣然85规86往。未果87,寻88病终89,后遂无问津90者。
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第3篇
游桃花源
《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xxx的千古名篇,它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描绘了一种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这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想去一睹为快。暑假里,我终于有机会和爸爸一起来到了“桃花源”。
清晨,我们乘坐着小船向桃花源进军。只见河的两岸是青翠欲滴的小草,他们似乎是刚被春姑娘唤醒,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尽情享受着风儿温暖的抚摸,不由得使我想起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船顺流而下,我看到了很多桃树,曲曲折折的枝头上面开满了或粉红或深红的桃花,像少女那娇羞的脸庞,引得许许多多客人来到船板上观赏和拍照。在盛开的花朵下面还有一些桃花还没有完全绽开,那小巧的花骨朵儿红中透白,仿佛只等一夜春风就会豁然绽放似的。我还发现每多花朵下面都长着毛茸茸的嫩芽儿,我听说“鲜花还要绿叶配”这句话,但是这里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而这些绿叶,却没有及时长出来陪衬鲜花,我想,也许是它们想留出空间来让这些桃花在最美的季节xxx奇斗艳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xx这美好的情操也属于陪衬地位的绿叶吧。我一直沉浸在这美丽的画卷之中,心里感到惬意极了。最后我才知道,我所看到的桃花都是绢花。
距桃园不远的地方,有几排高大的钻天杨,灰白的.树干泛着青绿色的光。树梢上的绿意已经隐约可见,相信不久就会还人们一片绿荫了。xxx漂亮的小金鱼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些美丽的鱼儿有桔红色的、有黑褐色的,有杂色相间的,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当游人洒下鱼食的时候,它们会蜂拥而至,xxx开小口享受人们送来的美食。当美食都进入了鱼腹,又一哄而散了。小船靠岸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游乐场,这里有射箭、击鼓、打气球等游乐设施,其中我们最喜欢的就是打气球了。我们开始打气球了,打二十个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品,不过,要是打了三十个,就可以获得顶级奖品,我和爸爸一起加油,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都拿到了奖品。
今天可真是快乐的一天。
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第4篇
桃花源诗
魏晋: xxx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xxx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xxx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xxx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xxx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xxx有xxx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第5篇
去桃花源时是晚春,绵绵的丝雨铺天盖地地下着。于是只得撑伞,以更为虔诚的方式去探寻那浩大的文化盛宴。
在门口时我还在想,桃花源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它只是出于xxx的虚构,按理来说并不存在;但若以虚构的桃花源来说,它则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门后是一条小道,两旁栽满桃树。桃花都已败落,枝干突兀,不过确实是“中无杂树”。文中渔人缘之而行的小溪并未见到,委实有点遗憾。继续向上走去,终于看到了一条小溪。说是小溪,其实最多只能称之为泉罢了!之后就到了陶潜祠堂与高举阁。祠堂应该是新近修建的,高举阁内则空无一物。我对于“古韵”的期待立即荡然无存。而我最期待的还是那个“秦人洞”,就是那个“初极狭,才通人”,走出后“豁然开朗”的洞。想着会看到那样一番景象,心中不免狂喜。走近了,发现洞确实如文中所描绘的。走出洞后的那个天地却令我大失所望,不过是一块小小的方坪。站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侧有一个狭小的山谷,那就是文中所说的“世外桃源”了。虽感失望,但我很快又自我xxx来:“世外桃源”到底只是xxx虚构出来的一个理想圣地,若是真有那么一个地方,那才真的奇怪呢!
我朝着山谷走去。
没想到一路上都是店铺和摊位。我的目光被一个小摊上的擂茶吸引。擂茶是常德的特产。不知怎的,我对于特产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以为它们最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于是买了两袋。可离开不久,竟得知我买的擂茶掺了假。我满腔愤怒,在这样的文化圣地怎会有这样的事情!文化本应与唯利是图丝毫沾不上边!文化,不能容忍铜臭的污染!因此我又走向了那个摊位,要求退货,摊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终于,我感到的悲愤转化为滑稽与讽刺,最后只得苦笑着离开。一瞬间,曾经所幻想的心中“圣地”轰然倒塌。
终于走出了山谷,我向曾经的“圣地”投去最后一眼。而它给我的印象是一种莫名的凄凉——我竟分明看见xxx长袖一挥,离开这里而走向了更为僻远的山林。
好吧!既然“世外桃源”真的不适合存在于凡间,那就让它留存在幻想中吧。
得赶紧回去。雨怕还要下得更大!真冷!
再游桃花源文言文翻译 第6篇
今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到桃花源去踏青。一路上,天空万里无云,路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地叫着,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欢快了起来。
来到了桃花源的大门口,我们看见大门前有一对xxx壮的石狮子,再加上那高大的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古香古色。可这儿却没有一朵桃花,我很纳闷,不知这桃花源从何说起?走进了大门,只见一簇簇桃花映入了我的眼帘,有红的,也有白的。红的桃花犹如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白的桃花似乎以前没有见过。现在一看,觉得它十分洁白无暇,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穿过桃花丛,一棵又高又大的xxx立在我们的面前。我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我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便大树,才瞧出了一些端倪。原来这是一棵假树啊!不过那些工人做得太逼真了,简直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在一个很粗的“树枝”上,还挂着一口古钟。我望着这口古钟,隐隐约约一些苍劲的钟声好象已经穿到了我的耳畔。绕过大树,我们走上了一座小石桥。桥下的湖面由于太阳的照射而显得波光粼粼,仿佛是用笔画上去的。在湖中央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两只用石头做的银白色的鹿。一只俯下身子,正在吃草;另一只鹿正视前方,好像正在等待着什么。在桥的左边,有一个大水车。水车上长满了青苔,还不时发出“吱悠,吱悠”的响声,看样子这个水车的年岁很老了顺着小桥向前走,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四合院。走进去,看见房门前挂着玉米、辣椒、大蒜等物,在院子中间还有石桌石凳,就知道这四合院是模仿农家的四合院建造的。我们在这儿照了几xxx照片,就按照原路返回。这时,不知谁发现了在草坪中间有一个大磨盘,大家都觉得新鲜,一块儿推着磨盘玩。忽然,不知是哪个调皮鬼在磨盘下放了一快石头。我正要进行劝阻叫大家不要推磨盘了,害怕把磨盘弄坏了,但为时已晚,磨盘已从石头上压了过去。只听“吱”的一声,再一看,石头居然变成了粉末!妈呀,这个磨盘真厉害!
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我依依不舍地望着桃花源的大门,心想:我下次一定还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