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第1篇
在古代没有设置专门负责进谏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xxx、大夫到平常的工匠、商人,没有不能够进谏的。等到汉朝兴起,才设立了这个官职。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治理国家的利弊得失,都通过一个人的嘴说出来,他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啊!位居这个官职的人,应当时常想着那些关系全局的方面,舍弃琐碎的细节;先就紧急的事情加以进谏,把不是很紧急的事情放在后面;行事的时候应该只求有利于国家,而不考虑如何为自己谋得利益。那些急切追求声名的人,就像那些迫切追求私利的人一样。他们和谏官中间的差距可谓太远了吧!
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置谏官六名,命他们恪守职责。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写在木板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因此在嘉佑八年的时候,将谏官的名字刻在了石头上。如此,后世的人就可以逐个指着他们的名字议论: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奸邪。唉!怎能不心存戒惧呢?
【解读】
本篇结构简短,但是笔锋犀利,议论严谨不疏。开头极言谏官的责任和处事原则,起势高远突兀。然后写谏官当恪尽职守。再写皇上置谏官,最后写谏院题名。全篇一百六十余字,字字如金,无一句闲话;层次鲜明,曲折万状,包括无遗。
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第2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rèn)亦重矣。居是官者,xxx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jí)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佑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清 xxx《古文析义》评:
书谏官之名于石,本以示荣,记中却以示戒,非大儒不能为此言。通篇皆责备语,无一句闲话。看来似过于朴直,然其不可及处,正不外此。公有传家集八十卷,语多此类。余每诵读,未尝不正襟起敬。
xxx: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涑(sù)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xxx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曾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xxx时,反对xxx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尽废新法。死后赠太师、xxx公,谥“文正”。xxx宗、xxx、神宗、哲宗四朝,主编有《资治通鉴》,著有《xxx正公文集》。
来自: 资料间 > 《古文观止》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国学典籍】《古文观止》---谏院题名记(xxx)
【国学典籍】《古文观止》---谏院题名记(xxx)谏院题名记(xxx)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庆历中的时候,钱君...
xxx《谏院题名记》
xxx《谏院题名记》 $$$$《谏院题名记》 xxx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在《谏院题名记》中,他要求做谏官的“xxx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
《谏院题名记》古文赏析
《谏院题名记》古文赏析《谏院题名记》古文赏析。在《谏院题名记》中,他要求做谏官的“xxx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吁名者,犹汲吁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他曾经...
xxx诗鉴赏-和xxx安乐窝中职事吟(xxx)
xxx诗鉴赏-和xxx安乐窝中职事吟(xxx)⑴xxx:xxx1011-1077年),北xxx理学家,字尧夫,xxx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
113. 谏院题名记(〔xxx〕xxx)
113. 谏院题名记(〔xxx〕xxx)113. 谏院题名记(〔xxx〕xxx)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选自《四部丛刊》本《xxx文正司马公文集》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
元·柳贯 跋xxx《资治通鉴残稿》
元·柳贯 跋xxx《资治通鉴残稿》 元·柳贯 跋xxx《资治通鉴残稿》 柳贯跋xxx《资治通鉴残稿》,楷书,纵厘米。...
感悟xxx:谦自称迂,正而名扬
感悟xxx:谦自称迂,正而名扬。xxx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相信不通历史的人也会听过xxx砸缸的故事,这是家人教育我们机智勇敢的经典故事。而对xxx有更深了解的可能会记起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
谏院题名记文言文翻译 第3篇
古者谏无官,自公xxx、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xxx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1],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2],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3],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