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推荐3篇)

文言文翻译方法 第1篇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比如“xxx阳君、xxx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这里面的“当阳君“xxx_“巨鹿”就不用翻译。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xxx者也”--沛公的侍卫xxx。“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主体,而现代文中,双音节词占据主体。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用双音节增补单音节词。这种增补,大多数时候,根据意思组一个词,就可以了。

比如,“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年,当年;时,时候,北,北面。连起来就是“xxx当年九岁的时候,来到华阴山的北面_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文言文中,经常承前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补充。比如“以白环四枚与宝”,字面意思就是“把四枚白玉环交给xxx”。谁给的?文章中很清楚,但单纯一个句子就不清楚了。在翻译的

时候,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那么,这句话的翻译就是”(xxx子)把四枚白玉环交给xxx”。再比如“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_,添上连词,就更通顺“既然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_。

xxx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比如这里的“尔”就要换成“你们”,“小子“就要换成“你”(指颜回)。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比如,“铸剑戟以为农器”,换成我们现代的语序就是“以剑戟铸为农器”,意思就是“把剑戟等各种兵器,xxx农业器械”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回闻薰统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_,薰,指的是香草;薪,指的是臭草;这里代指的是香臭两种东西。尧,指的是xxx的君王;桀,指的是残暴的君王;这里代指的是,xxx和暴君。在翻译的时候,就要注意变通。“我听说香臭两种东西不能藏在同一个容器中,xxx和暴君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_

另外,在翻译的时候,由于古今词义的变化,产生了很多的古今异义词;由于词类的活用,也会造成在翻译的时候难度;再加上一些今天相对用的比较少的修辞手法,比如互文,如果不了解,翻译的时候,还是会词不达意。

所以,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做一些逻辑上的推断。比如,我当年在学习xxx的《桃花源记》的时候,就没有搞清楚一句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我当时就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只带妻子,父母子女都不带呢?为什么要来到这个“没有出路的地方”?他们不是过得很好的吗?

后来,读了很多书才知道,“妻子”,妻,就是妻子,子,就是儿女、子女,这里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进而借代家人。而“绝境并不是“没有出路的地方”,而是“与世隔绝的地方_。

文言文翻译顺口溜:

文言翻译有诀窍,直译意译要记牢。专用词语要保留,多余成分全丢掉。残缺部分要补足,现代没有全换好。顺序不对要调整,逻辑不通思变了。翻译完毕别搁笔,细细品读很重要。

文言文翻译方法 第2篇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举一个我们以前在做练习中做过的例子:

见一xxx鹏枭(chi xiao)所搏,坠于树下,为缕蚁所困。(成语“黄雀衔环_)见,看见;为……所,表被动;博,搏斗,击打;坠,坠落;为……所,表被动;困,围困。

这样,逐字逐句翻译过来,就是:(xxx)看见一只黄雀被鹏鹰(专用名词,可不翻译)击打,掉落在树下,又被缕蚁围困。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xxx长征人未还”(xxx《出塞》)。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秦朝明亮的月光,汉朝的边关。你看,这是不是不知所云呢?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根据意思进行翻译:秦朝明亮的月光照着汉朝的边关。

是不是依然不通?秦朝的明月怎么去照汉朝的边关呢?其实,这里的翻译,就要在根据意思,来进行调整: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塞。

大致了解了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方法 第3篇

“信”达“雅”,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xxx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1._信”,准确,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说,翻译,是古人的意思,你是你自己的意思。“信”是文言翻译最基本的要求。

2._达_,通达通顺,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3.“雅”,文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