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名句赏析 第1篇
离骚名句赏析
《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名句: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xxx此态也!”:表现其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名句: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现出忠心耿耿
“xxx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现出洁身自好,不断完美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名句:表现出诗人不断完美自己,修炼自己,对完美的追求,引用率非常高。
经典离骚名言
1、日月xxx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匆匆流逝啊,一刻也不久留,春去秋来,更相替换,年复一年。这是xxx感于日月空流,自己无法施展政治抱负而写下的伤时名句。名句记述诗人的感受,为抒发怀才不遇的强烈感情xxx。~看似客观描写,实际上潜蕴着主观情志,含而不露,耐人品味。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年光不再,老已将至,我所担心的是美名尚未树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迟暮、修名未立的感慨。现在仍可用于表现老大无成的感叹。
3、xxx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选拔贤才,把职务授给有才能的人,就像木匠遵守着绳墨而不偏斜。这两句用于说明用明人要严格地遵守xxx授能的原则。
4、xxx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我朝朝暮暮饮的是木兰上坠落的露水啊,吃的是秋菊的落花。xxx以饮露餐菊,食用高洁,比喻自己修身洁行,滑白无瑕。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绚丽,井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开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xxx“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长地叹息啊擦去伤心的泪滴,哀叹人生之路啊是这样地艰难!这两句是xxx想到自己虽xxx身洁行.却无辜遭贬而发出的感慨。旧时多用来表现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感事伤时。现在可用于抒发个人壮志难酬或屡遭挫折的感叹,也可用于描写在乱世中人们忧国忧民的叹息。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名句赏析 第2篇
离骚经典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吾将上下而求索。
惟草木之零落兮, xxx兰之坠露兮,
恐美人之迟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何方圜之能xxx,夫孰异道而相安?
xxx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
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xxx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离骚名句赏析 第3篇
离骚名句
经典离骚名言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名句
2、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3、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4、兮秋风,洞庭xxx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6、日月xxx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8、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9、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名句
1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12、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之后。(《九歌·山鬼》)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15、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1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xxx先路也。(《离骚》)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8、杂申椒与菌桂兮,岂xxx蕙芷!——离骚名句
19、沅有芷兮xxx,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20、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1、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名句
23、魂兮归来!(《招魂》)
2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25、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能够濯吾足。(《渔父》)
26、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27、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能够淹留?——离骚名句
28、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xxx。(《九章·涉江》)
2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30、风飒飒兮木xxx,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名句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xxx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名句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几千年来一向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名句: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xxx此态也!”:表现其嫉恶如仇,不一样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现其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名句: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现出忠心耿耿
“xxx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现出洁身自好,不断完美自
离骚名句赏析 第4篇
第一章(被贬)53行:诗人从自我的家世和出生写起,回顾了自我有生以来的努力、追求、奋斗以及所遭受的失败,满腔悲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态度。
第二章(反思)38行;之后应对自我的失败,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毕竟惨遭失败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诗人以“路径似未看清兮”领起,先以“退身修整服装”一般地表现自我的反思,但仅如此则缺乏波澜,且难以深入,所以借“家姐”这个人物从反面来责备、劝说,以逼出“找舜帝评理去”一节,既深化了反思,又强化了情感。连情谊最亲密、对自我最关心的“家姐”,也如此责骂、劝说,世上还有谁能理解自我呢一气之下便“找舜帝评理去”。反思的结果,坚定了自我的梦想和信念。
第三章(再试)38行:又进取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诗人写自我的“仔细寻路”。这是在遭遇诽谤之后的重新努力,但无论叩“天门”还是“求美女”,都以失败告终。
第四章(徘徊)38行:诗人又陷入苦闷与徘徊之中。辛辛苦苦的求索又遭失败,究竟何去何从诗人无奈,于是“取琼茅来卜卦”,请灵氛为他占算以决疑。灵氛卜卦的结果是必须远游xxx国才有出路。经过一番研究,仍然犹豫不决。于是再请巫师降神求教。之后,又经反复审慎的思索,最终决定“远游自离去”,xxx国出游。
第五章(他投)21行;经过审慎思虑后,诗人结束了自我的'徘徊,认可了灵氛的“吉卦”,选择“吉日”出发。但充满憧憬的出游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中途放弃了:”曲身回首停步“。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追随xxx去!”
诗歌通篇是第一人称叙事的结构,情节分明,脉络清晰,而它的言志、抒情,则全都融入叙事过程之中,密切结合情节发展的具体阶段来进行,从而到达一种悲愤倾诉的强烈效果。
离骚名句赏析 第5篇
1、日月xxx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3、xxx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4、xxx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9、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0、xxx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xxx此态也!
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4、众女疾余这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婬。
拓展阅读:《离骚》读后感
端午节已过去好几天了,可我一直还沉浸在xxx的楚辞中,赞叹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当今社会为正义直言那柬的人还有几何?自古以来忠言逆耳,想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就得xxx承唯命是从,赶上改朝换代看风使舵才能明哲保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了理想和正义而终身求索的有几人?金钱物质美女的诱惑,使多少有志之士随波逐流而同流合污,不禁哀叹当官难啊,难的是不丢人格不做糊涂官,在那尔诈我虞的官场又有多少人不是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而苟且偷生?《离骚》是xxx的代表作,创作于楚怀王时期xxx遭谗被疏之时,是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楚辞》的代表作家xxx、xxx、xxx等人都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国人,他们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称为《楚辞》。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xxx在《史记·xxxxxx传》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离,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xxx《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的说法:「离,别也。骚,愁也。」将「离骚」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离骚》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发展。
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还是单纯的触物起兴,而在《离骚》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xxx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xxx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xxx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xxx曾有「不有xxx,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xxx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xxx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xxx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xxx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xxx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xxx艳、xxx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种用「香草美人」托物寄兴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可谓泽被深远,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屈骚美学意象和审美模式。
xxx一心要xxx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离骚名句赏析 第6篇
一、文化背景。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其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资料。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构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经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构成了这**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二、创新价值。
《离骚》是xxx用他的梦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价值。
《离骚》不仅仅是*文学的xxx,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xxx用他的梦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能够溯源于xxx。在诗歌形式上,xxx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四、韵味之妙。
《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xxx。其中的比喻,以物喻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可谓xxx之妙,因而又包含整体上的象征意义。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外交上和对xxx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的方法:不仅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很多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离骚名句赏析 第7篇
《纲要》全诗以叙事为脉络,分为五大章。就情节结构上来说
第一章(被贬)从家世和出生写起,诗人回顾了有生以来的奋斗及其不幸遭遇,
第二章(反思)之后应对自我的失败,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经过反思,坚定了信念,
第三章(再试)又进取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
第四章(徘徊)诗人又陷入苦闷与徘徊之中,
第五章(他投)最终虽然在经过审慎思虑后决定**,但充满憧憬的**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决然中途放弃。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
在五大章的基础上,全诗也能够分为份量相当的前后两部分,即第一、二章共91行为前半部分,写诗人有生以来的不懈追求与奋斗,以及遭致失败之后所引发的检视与思考,第三、四、五章共97行为后半部分,写诗人矢志不渝地继续努力,以及努力无果之后所产生的矛盾与苦闷。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xxx:“《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并且是*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五年(前305、前304)xxx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日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xxx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之后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xxx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年xxx合婚,****xxx盟于黄棘,xxx楚国上庸之地,xxx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xxx到鄢郢拜谒了**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xxx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活力的**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外交上和对xxx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的方法:不仅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很多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xxx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活力,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可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活力。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构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经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异常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xxx继位,“龙马衔甲”。*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xxx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
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我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构成了这**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梦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xxx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xxx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xxx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证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梦想联系在一齐的。这是全诗到**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
确的流向。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我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述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仅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的不朽之作;而如仅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此刻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名句赏析 第8篇
《离骚》是xxx的**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梦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xxx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所以在这首抒情诗里,包含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能够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以后的心境,表示他坚持梦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xxx,正面地说出他的**梦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境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境。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xxx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xxx国远游,但最终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梦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xxx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xxx国的危亡:惟*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xxx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xxx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的**。***,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梦想。xxx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梦想化,期望**者要像这些梦想人物一样来***的。xxx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并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梦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梦想在楚国腐朽**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我的情操和xxxxxx: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xxx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纫蕙兮,索xxx。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xxx遗则。
诗人写自我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xxx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我的高洁。和那些**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之后诗人在斥责了**集团的謠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我的绝不妥协:鸷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xxx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我完美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我完美的梦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经历、**梦想以及对于黑暗**的揭露等,多系实写。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一样,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攬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境引到xxx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很多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異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梦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鳥、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xxx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xxx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屬。鸾皇为余先戒兮,xxx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鳥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轡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xxx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xxx赫。
不独这一段的描述是这样,还有很多的描述也是这样。宇宙间一切xxx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笔端。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的情怀,和上头那些又有不一样: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迴腸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xxx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xxx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可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所以诗中写到十分绚烂之处时,紧之后就描述了他失望的心境,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佇。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的满腔悲愤的心境。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揚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述等交织在一齐,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的完满的整体。仅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梦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