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汇总12篇)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1篇

清代:xxx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xxx,则习染而不xxx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xxx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xxx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xxx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xxx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xxx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xxx己吗?

《与友人书》赏析

xxx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xxx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xxx。

抗清失败后,xxx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xxx(),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xxx、宁人,亦xxx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xxx的为人,xxx武。因故居旁有亭xxx湖,学者尊为亭xxx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xxx、xxx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xxx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xxx诗文集》等。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2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xxx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xxx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xxx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xxx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xxx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xxx死,吾担悲也。xxx!谁知吾xxx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xxx之望日前后,窗外xxx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xxx!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xxx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xxx有同志者在。xxx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xxx。xxx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xxx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xxx!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3篇

《与xxx思书》是南朝xxx家xxx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xxx写给好友xxx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xxx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下面是《与xxx思书》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与xxx思书》文言文

风*俱净,天山共*。从流飘荡,xxx西。xxx富阳至桐庐,xxx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xxx。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我乘着船)随着*流飘流荡漾,xxx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清白*,(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xxx,唱出*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词句注释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俱净:*雾都消散尽净。风*,指*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一样的颜*。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流漂荡。从,顺,随。

5.xxx西:情境xxx按照xxx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xxx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xxx: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xxx”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xxx: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美丽的。

26.相鸣:互相xxx,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动听。嘤嘤,鸟鸣声。韵,*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xxx《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xxx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xxx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暗。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37.见:看见。

38.日:太阳,阳光。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4篇

《与xxx书》原文及翻译

清xxx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xxx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xxx十月初一立志xxx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xxx然矣。予xxx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xxx每日xxx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xxx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xxx不可。xxx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xxx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xxx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扩展阅读:文言文翻译技巧

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xxx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10分,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的比重增大了,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xxx己的翻译能力。使xxx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并力争使xxx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的xxx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在考试中以直译为主,直译要求原句字字在译文中有对应。译文字字在原句中有根据,句式的特色、风格力求和原句一致。意译是译出原句大意。因为有些字词如专用术语、避讳用语、修辞用语等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只能根据原句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大意翻译。

具体说来,文言文的翻译应学会以下几种xxx法:

1.留:即保留。

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古时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谥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学术用语、专业用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即可。当然,要保持原句的语气和风格。

2.换:即替换。

古语中的词义在流传过程中意思发生了变化,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Special/laodonghetongfa/” target=“_blank”>劳动”,“河北”译为“黄河以北”等,老师笔记《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

3.补:

文言文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补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双音词。文言文中有很多省略句子,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要把它们给补出来。

4.删:

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词语,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例如(秦)有席卷天下,xxx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可译为:xxx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5.调:

对文言文中那些特殊的语序、特别语句进行调整,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

掌握上述这些翻译的xxx法,是做好文言翻译题的基础。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清晰地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意,你就是想“留”,想“换”,想“补”,想“删”,想“调”,也不知道该留该换哪些词语,该补该删哪些成分,甚至该前置的`成分会把它放在句子的后面去。因此,只有理解,才是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是文言文翻译的一把钥匙。

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大致理解全文之意,整体把握句子的意义,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句子内部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和翻译上。可以说,高考中的文言翻译题,就是要让考生对那些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又容易与现代汉语相混淆的字词的理解,去把握词语的引申与变化,从而认识到我们祖国语言发展的文化传承。

如全国高考语文卷II中的“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史记·滑稽列传》)其中的关键词语是“病”、“肥”、“丧”、“棺椁”。这里的“病”是词类活用。是名词动用,意为患病,生病。而“肥”是形容词做名词了,是一种病的名称即肥胖症。“丧”也是名词动用,且是为动用法,意为“为……治丧”。“棺椁”仍然是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用士大夫这一级别才能用的棺椁来葬这匹马。”也就是说只要这几个词你能理解,其它的词意就不难翻译了。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地理解文言文中某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我们还真得紧扣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对于语文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要跳出来。

“钻进去”是要牢牢掌握这些知识:“跳出来”是要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为我们概括的文言知识无外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各类语文考试出题的重要xxx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够触类旁通。比如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规可循的,如果是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宾语是要前置的。否定代词做宾语时,这个宾语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给颠倒过来。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就能够通过理解去解决它。用理解这把钥匙打开文言翻译之门也就容易多了。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5篇

与子侄书原文及翻译

年富力强,却涣散精神,肆应于外。多事无益妨有益,将岁月虚过,才情浪掷。及至晓得收拾精神,近里着己时,而年力向衰,途长日暮,已不堪发愤有为矣。回而思之,真可痛哭!汝等虽在少年,日月易逝,xxx当猛省。

(我)年纪轻,精力旺盛的时候,却精神涣散,没有志向,放纵xxx己在外面应酬。这种无意义的事做多了就会妨碍有意义的事情,将年华虚度,才情浪费。等到知道了要集中精神,将分散的精力收聚回来时,却又年纪和精力不济,就像xxx远而太阳西下,已经不能发愤而有所作为了。回首想一下,真应该痛哭一场!你们虽然还是少年,但时间很容易流失,我这些话应该让你们猛然醒悟。

肆:放纵.

年力:年纪和精力.

堪:承受.

及至:等待.

向:从前.

浪掷:虚掷.

汝:你.

常:常常,经常.

近里着己:靠近内里,附着己身。意谓将分散的精力收聚回来。

言:话.

与子侄书赏析

观乎天地,察乎万物,人生一世,草木xxx,唯有正气长存。犹如种子之进化,优良品质铸就的灵魂,绵延万代,有益社会,促进世界繁荣。丑恶者败坏,神憎鬼厌,天地灭之。

人生也是如此,优者存,劣者汰。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人生也需要不断完善,所以不断提高xxx我的修养,独立进取,心怀天下,铸就你的高品质灵魂,做有用之人,才是完善人生的真谛。

人生之所以伟大,不是他的体格、饭量与力气超出常人,也不是他的钱多权重,而是他的灵魂。体貌不过于五官、四肢,相差无几,但是能力贵贱、智愚优劣则有天壤之别,无非在于他们的精神品质,在于他们的灵魂,所以灵魂有高低之别。人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拥有足够的知识、品格、意志、心怀天下,成就造福人类的事业,因此铸就了高贵的灵魂。

人生不是只有吃喝玩乐,过日子,假如,你甘于平庸,只知挣钱,吃喝玩乐,苟且人生,那么你的灵魂xxx然就是低档,甚至卑微的,那就如同行尸、草木一般;如果你为了挣钱xxx乐,而不择手段,侵害他人,破坏公共道德和秩序,那么你的灵魂就肮脏卑劣的'灵魂,是有罪的。

我的名片一直印着“聪明而正直、勇敢而不莽、独立而不霸”,就是一种xxx我修养的要求。希望你们也能领会得到,铸就你们的灵魂基础。一个高品质的灵魂首先来xxx于他的学识与修养,把握知识的力量,懂得道义,学会做人,拥有高尚的品德,即便在环境的局限下,不能有大作为,也不会出卖灵魂,苟且富贵,这就是懂得独善其身,拥有高贵灵魂之人。倘若一个人只学了xxx法知识,却不去修养xxx己的品德,仅仅知道以xxx己的技能去损人利己,持强凌弱,那么他的灵魂就丑恶了。即便得逞一时,也必是多行不义必xxx毙的结局。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首先就讲“兵者,xxx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法,五曰将”,把道义放在谋略的第一位,可见古人非常明白做事要得道的道理,否则再高的谋略,也会因违背xxx然,违背道义而失败。黄石公的《素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先莫先于修德,败莫败于多私”。古人云:“邦无道不入”,“无道,富且贵,耻也”等,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必须不断地修养完善xxx己。

然而,这一切都从学习明理开始。如果你很堕落,不想读书见识,那么你的一切认知来源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身边,将以小山沟的猴xxx为楷模,以山野的是非为是非,计较于口角草木之间,无异于井底之蛙。所以,我希望你们要有雄心,走出小山沟,争取到外面求学的机会,看看外面广大的世界,学会独立进取。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只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会认识xxx己的渺小与局限,从而谦虚进取。看看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他们是如何展示精彩人生的,要么智慧超群,要么xxx伦,要么品格超凡,要么觉悟脱俗,要么个性独秀,要么功勋xxx,名垂青史,要么恶行累累,xxx年。这都是广阔世界中的精彩,各有千秋。他们无不展示超人的意志与才能,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他们相比,我们算什么?

看看天地的广袤,山河的壮丽多彩,人风的多样,人性的多姿;感受一下天地之悠悠,战场之沧桑,学海之无涯,以触发灵感,感悟天地与人生。这都是上智者的必修课程。

唯有读书见识,才能吸食前人的精神食量,智慧经验,壮大xxx我;才能看见社会落后与不公的一面;才能拥有担当匡复的能力与精神,心怀天下,铸就你的灵魂。否则你可能是只知挣钱过日子,追求xxx我的发达,而不顾大局生死之人。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xxx我的人生,没有学到更好的良知与品格,即便你很有财富与权势,也还是“野蛮”状态,丑恶的灵魂。唯有智慧与品格的提升,我们才具备做一个有用之人,高贵的灵魂。古人云:修身、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强者造福人类,引领潮流,弱者无所事事,暗昧人生。能力虽有大小,但我们永远都应该向强者看齐,追求进步,否则,我们只能是庸庸的xxx走卒。完善xxx我的基本道理在于,不要成为被同情的弱者,要使xxx己成为有用的人,能够造福人类的强者。这就是“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道理。如果一个连独善其身的水平都没有达到,那么,他可能就是社会的负面了。

西xxx人最明白的一个道理,靠着富人的施舍是永远不能使xxx己富裕起来的。因此,它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首先应该的就是学会独立进取,而后开创、济天下。

当你从立志求学到蓄养足够的学识修养,再到心怀天下的时候,你的人生才会向得道多助迈进,实现理想——济天下。这才是有用的人生,高贵的灵魂——聪明正直,独立博爱。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6篇

【读书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读书与作文翻译】

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皮制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能停止,很费力气。写文章就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了,(人们只需)按照模具铸造器皿,一冶炼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时多用功,写作时就会轻松。

【读书与作文字词注释】

1.销: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的鼓风器。

3.铸:浇铸。

4.既:已经。

5.矣: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6.冶:此指冶炼,即使金属熔化后铸器。

7.模(mú):模具。

8.所谓:这叫做。

9.劳于读书:在读书上多用功。

10.逸:轻松。

读书与作文文言知识

逸。“逸”是个多义词。一指“安逸”“轻松”。上文“逸于作文”中的“逸”,即指“轻松”,意为在作文时就会感到轻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为“兔子逃跑了”;“盗逸”,意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过一般”,现代汉语中有“超逸”“逸群”。

读书与作文启发借鉴

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是他们没有生活内容,没有可写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达。原因在哪里?在于读的书太少,或者没有认真读书。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写诗也会吟”,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表达xxx然会流畅起来,写作的材料也会丰富起来。上如上文所说,只要“识模”--即掌握文章体裁及基本结构,就能轻松的写出好的或较好的文章。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

读书与作文原文选xxx《xxx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元代一部论述家塾的教学程序的著作史称读书工程”或进学规程”编撰者程端礼(1271~1345),字xxx、敬礼,号畏斋、庆元,鄞县(今浙*鄞县)人曾任广德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池州建德县(今浙*建德县)儒学教谕,台州路(今浙*临海)、衢州路(今浙*衢州)儒学教授,集庆路(今*苏*宁)*东书院山长。生徒甚众,学宗xxx。他作此书的目的,是依xxx“读书明理”思想,纠正当时读书人“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的缺点,认为注重教学程序,才能“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书首录xxx等所订学规作为纲领。全书共三卷。第一卷依xxx读书法,规定读经的程序:8岁入学之前,读程逢原增广的《*理字训》;8岁入学之后,读xxx的《小学》,次读《大学》、《论语》、《xxx》、《中庸》、《孝经》,再读《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及《春秋》并三传;15岁后再“以xxx读四书注”,并抄读以上经书第二卷规定在读经的基础上学史学文的程序:先看《通鉴》,读韩愈文章,读《楚辞》;之后“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xxx不可作”,练习“科举文字”,准备应试。二卷末附五种表格,注明每日功课纲要。第三卷录xxx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之xxx法;最后阐明xxx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当时国子监曾将此书颁行郡邑学校,明代xxx书亦奉为准绳,清代陆陇其曾刊刻此书以资流传。此书可说是*古代家塾的一个详细的读经学文的教学计划。它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经常复习和考查,这对当时及后代的家塾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7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xxx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xxx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xxx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xxx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xxx。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xxx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xxx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xxx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xxx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xxx;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xxx己。唉!xxx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xxx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xxx,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8篇

人皆以xxx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xxx之教者熟也;xxx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xxx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xxx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xxx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xxx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xxx于芝佛之院。

人人都认为xxx是大圣人,我也认为他是大圣人;人人都认为道教、佛教是异端邪说,我也认为它们是异端邪说。人人并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听熟了父母老师的教导;父母和老师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听熟了儒家前辈的教导;儒家前辈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xxx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圣人的境界我达不到,是他xxx己谦虚。他说打击异端邪说,一定是指的道教和佛教。

儒家前辈通过主观猜测这么说,父母老师沿袭他们的教导也这么说,小孩子糊里糊涂的接受。众口一词,就不能打破了;上千年都一律这么做,人们xxx己就不知道xxx己的无知了。不说学生们诵读他(xxx)的话,而说已经懂得了他;不说把xxx己不知道的强说成xxx己知道,而说知道就是知道。到了现在,就算有明眼人,也打破不了这个风气了。

我是什么人,敢说xxx己是明眼人?我也跟大家一样。既跟随众人认为xxx是大圣人,也跟随众人学习他,我一我跟随众人在芝佛院学习xxx的学说。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9篇

原文:

xxx,代州雁门人也。为人xxx,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xxx,xxx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xxx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xxx引xxx入寇。xxx曰:“xxx之来,非救文礼,为xxx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xxx退怯。”庄xxx之,果败xxx。庄宗即位,拜xxx兵部尚书、枢密使。

xxx素廉,xxx从入洛,始受四xxx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xxx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xxx,皆主上斩祛*钩①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xxx营之。xxx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xxx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xxx。终遣允平起楼,xxx果切谏。宦官曰:“xxx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xxx为招讨使,*政皆决xxx。xxx素嫉宦官。继岌监*xxx袭等见xxx专任*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xxx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xxx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xxx宝货皆入xxx,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xxx。庄宗怒,遣宦官xxx至蜀,视崇稻去就。圭以告xxx,xxx教彦圭矫诏魏xxx杀之。

当xxx用事,xxx宰相豆xxx、xxx等皆倾附之。xxx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以其姓xxx,因以为子仪之后,xxx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xxx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xxx风谕南诏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晋书。xxx传》)

注:①斩祛*钩:祛,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译文:

xxx是代州雁门的人。为人聪慧敏捷,因有才干而在当时有名。庄宗还是晋xxx的时候,xxx在他手下担任中门使,很得庄宗的亲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xxx围困在镇州,久攻不下。这时,定州的xxx勾结xxx来犯。xxx说:“xxx来犯,不是援救xxx的,而是xxx用利引诱的原因,再说,我们刚刚打败了梁*,应该乘着高涨的士气,不能xxx己后退胆怯。”庄宗认为很对,果然打败了xxx的*队。庄宗当了皇帝,就让xxx担任兵部尚书、枢密使。

xxx一向廉洁,xxx从到了洛阳后,就开始接受各xxx官员的贿赂和赠送,老朋友和手下有人为此都劝诫他,他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xxx的旧将,都是与皇上有旧怨的人。现在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xxx有*事活动,xxx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

同光三年的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xxx办理此事。xxx进谏说:“陛下过去心中考虑的是天下社稷,现在想的是个人的享受,艰难、安逸的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这是很xxx然的事。但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的艰难。”庄宗不言语。最终还是让xxx建楼,xxx果然又极力阻谏。宦官说:“xxx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里知道陛下的热呢!”于是,各种谗言纷纷传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蜀地,商议选择大将*。于是让继岌担任西南面行营都统,xxx为招讨使,*政都由他来决断。xxx向来都很厌烦宦官,继岌的监*xxx袭等人看见xxx一个人独揽*权,心里很是不满,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xxx没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于是,就与xxx袭等人共同谋划陷害xxx。向xxx到朝廷后,乘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被xxx据为己有了,并且诬陷xxx有谋反的意图,将会对魏xxx不利。庄宗非常愤怒,派宦官xxx前往蜀地,监视xxx的动向。xxx把这件事报告给了xxx,xxx让xxx假诏给魏xxx,让他杀了xxx。

xxx掌权的时候,从宰相豆xxx、xxx等人以下都极力巴结他。xxx的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弘”字,豆xxx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请皇上把弘文馆改为崇文馆。因为他姓xxx,于是就说他是唐朝xxx子仪的后代,xxx也认为是真的。他*蜀地,路过xxx子仪的墓地时,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xxx。但是xxx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以后,于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xxx式告诉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安抚他们,使他们归顺,可以说是有远大的志向了!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10篇

《与xxx大山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xxx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xxx,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②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首简③,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④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xxx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xxx,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xxx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xxx也。”仆文章不敢当xxx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xxx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xxx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xxx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xxx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足下xxx扬眉瞬目⑤,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xxx也。然为xxx者,始能知xxx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注]①信:两。②锓:刻。③首简:篇首。④蒐:搜寻。⑤扬眉瞬目:得意的样子。

译文:

去年春正月,我渡江拜访您,您留我在家住了两夜,可是您拿出所写的十几篇文章给我看,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气。您一直不相信xxx己的文章,却谬赞我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就向我问起这些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我回秦淮后,正想挑选箱子里的文章,全部送给您,希望您有所指教。恰逢您往北去,在燕蓟一带游历,我也向东去了xxx,于是没能如愿。今年冬天,有一个金陵门生想把我的文章刻印。我的文章大多是愤世嫉俗的作品,不敢给世人看,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但是门生最终把他收藏的百篇抄本刻印以流行世间。等到刻印完毕,我就送一本给您。那些文章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行文构思,我也没有可以告诉他人的。希望您仔细加以甄别,指出它的缺点,使我能够改正,并且请您写一篇序放在它的篇首,那真是我的荣幸啊!

当今社会,写文章这种事情,贱如粪土,但是我又没有其他的爱好,唯独喜好写文章而不厌倦。我平生特别留心前朝文献,二十年来,搜寻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种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书,怪异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为快。然而我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涤心神,餐风饮露,平心静气,很久了才敢确定要旨,拟定体例,按序写来。可是不幸的是,丧事接连不断,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xxx奔走,以求温饱,那xxx顺的境遇很是让人悲叹。同县人xxx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写得奇特,写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xxx先生就是这样的。”我的文章不敢与他所说的相称,想写书却不能如愿,这大概是xxx先生认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

秦淮有个姓余的老人,喜好琵笆,听说有个擅长演奏琵琶的人,就不远千里去拜访他,学习他的技艺。为琵琶而来的客人,整天是满座,久而久之,老人的琴技最终十分精妙,号称“南中第一手”。但是他因此耗尽千金家产,以致不能衣食xxx给。于是拿着琵笆在市井弹奏,乞讨钱财养活xxx己,(可惜)最终没有了解他的人,不能使他免于饥寒。他就只能抱着琵琶饿死在秦淮河边。现在我的文章就像姓余的老人的琵笆。但是琵琶是西域乐器,那技艺的精妙拙劣得失,xxx不用说。至于我们这些人所做的',是古代贤xxx遗留的事业,是用来阐明圣人的道理,探求xxx然精微的道理,极尽人间百态,这与姓余的老人学成琵琶却遭遇困境是一样的。如果要打碎琵琶来免于困窘饥饿,这是我不愿做的。呜呼,琵琶学成了恰恰因为这样招致了xxx己的死亡,文章写成了恰恰因为这样加重了xxx己的困窘。现在,您眨眼,击掌十分得意地,要效仿我的所作所为,又是一个姓余的老人。然而只有作了姓余的老人,才能听懂他的乐曲,这就是我想要让您为我的文章写序的原因。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11篇

xxx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xxx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xxx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xxx衣冠xxx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xxx之入长安,礼嘉如xxx故事,逼以xxx随,每事谘之。苌既与xxx相持,xxx曰:“吾得杀xxx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xxx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xxx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xxx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xxx杀登,“略得”之谓也。xxx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xxx。

(选xxx《晋书》,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轻:轻视

b.好为譬喻,状如戏调好:喜欢

c.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果:实现,完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迁于倒兽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问其当世事者而莫得其涯

c.门人闻而复随之项xxx按剑而跽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xxx嘉这个人,其貌不扬而幽默内秀,孤立xxx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是一个创作了志怪小说的隐士。

b.xxx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xxx嘉询问吉凶,xxx嘉用语言和行动向使者表达xxx己的预言,可是使者和xxx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

c.xxx进入长安以后不久便开始与xxx争权,遇到事情就要向xxx嘉征询意见,但因xxx嘉说的不符合xxx己的心意,心生恼怒杀了xxx嘉。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乃乘使者xxx衣冠xxx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20.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1)xxx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4分)

(2)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3分)

参考*

(3分)

【解析】:轻,轻佻,轻浮。

17.d(3分)

【解析】:a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可译为“就”;表示两事情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竟”。b代词,他;代词它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3分)

【解析】:文中并未交代xxx嘉“迁于倒兽山”时有没有弟子门人追随。

19.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xxx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3分)

【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本句说的是xxx嘉的一系列动作,比较紧凑,可根据“正”.“脱”“弃”“下”等动词加以判断。

20.(1)xxx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xxx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起”“躬”“参诣”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2)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中的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验”“累世”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xxx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xxx嘉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xxx己盖的草庵之中。他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xxx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xxx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人们向他询问当今之事,都随口而答。很喜欢运用比喻,其情其状如同在调戏人们一般;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辞意隐晦,当时很难知道究竟,但事后都一一应验如神。

xxx准备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xxx嘉说:“金刚火强。”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脱掉衣帽,丢掉鞋帽而归。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xxx不能悟解,又派人前来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xxx嘉说:“未央。”大家都以为是吉利。第二年是*未年,xxx在淮南被打得大败,这就是xxx嘉所说的未年有灾殃的印*。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诚,他就出见,心不诚就隐形不见,只见他的衣帽挂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处。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终够不着,伸长手臂去取,衣架会变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xxx进入长安以后,礼遇xxx嘉像从前xxx一样,并逼着xxx嘉跟随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询。xxx不久便开始与xxx争权,问xxx嘉说:“我能杀掉xxx平定天下吗?”xxx嘉说:“略得之。”xxx恼怒了,说:“得就说得,哪里有什么略呢?”于是就杀了xxx嘉。这以前,释道安对xxx嘉说:“世事正沸腾暄扰,可以走了。”xxx嘉回答说:“你先走吧,我欠的债还未还清,还不便离去。”不久,释道安就死了,到这时xxx嘉被杀,就是前面所说的“欠债”。xxx听说xxx嘉的死讯后,设坛哭祭,赠号太师,谥号“文”。xxx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字子略杀了xxx,这便是xxx嘉所说的“略得”的意思。xxx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陇上看见过他。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又著有《拾遗录》十卷,所记载的事迹大多荒诞诡怪,直到如今,仍旧风行xxx。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 第12篇

xxx觉民与妻书原文及其翻译

与妻书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xxx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xxx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xxx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xxx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xxx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xxx死,吾担悲也。xxx,谁知吾xxx汝而死乎!

翻译: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xxx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xxx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xxx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