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何如日远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汇总4篇)

长安何如日远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第1篇

淮南厉xxx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xxx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xxx,xxxxxx之美人,厉xxx得幸焉,有身。xxxxxx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事发觉,并逮治xxx,尽收捕xxx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xxx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xxxxxx,未理厉xxx。厉xxx弟xxx兼xxx侯言xxx后,xxx,xxx,xxxxxx强争。及厉xxx已生厉xxx,恚,即自杀。吏奉厉xxx诣上,上悔,令xxx后母之,而葬厉xxx真定。真定,厉xxx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xxx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xxx,xxx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xxx遂即位。厉xxx早失母,常附xxx后,xxx、xxx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xxx怨xxx侯,弗xxx。及xxx初即位,淮南xxx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xxx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xxx侯。xxx侯出见之,即自袖xxxxxx侯,令从者xxx刭之。厉xxx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xxx事,其时xxx侯力能得之xxx后,弗争,罪一也。xxxxxx如意子母无罪,xxx后杀之,xxx侯弗争,罪二也。xxx后xxx诸xxx,欲以危xxx,xxx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xxx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xxx,赦厉xxx。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xxx,厉xxx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xxx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xxx。淮南xxx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xxx,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xxx谏上曰:“上素骄淮南xxx,xxx置xxx相,以故至此。且淮南xxx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xxx者皆不xxx车封。淮南xxx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xxx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xxx。”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xxx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xxx于雍,守冢三十户。(节选自《xxx·淮南衡山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xxx事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谢罪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淮南xxxxxx的母亲原为xxxxxx的美人,母亲自杀后,xxx很后悔,便让xxx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

b.淮南xxx依仗与xxx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xxx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xxx后来竟参与谋反,xxx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xxx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xxx曾提醒xxx,一旦淮南xxx死了,xxx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xxx没有接受,淮南xxx死后,xxx追悔莫及。

13.厉xxx椎杀xxx侯,认为其有数罪,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14.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①孝文伤其志,为亲故,xxx,赦厉xxx。(3分)

②吾特苦之耳,今复之。(3分)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xxx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4分)

11.a(舍:安排住处)

12.c(淮南xxx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13.(1)我(厉xxx)母亲不该因xxx国谋反获罪,xxx侯未能力争;(2)xxx后谋杀xxxxxx子,xxxxxx尽力劝阻;(3)xxx后封xxx家亲戚为xxx,xxxxxx挺身抗争。(照抄原文不得分;大段翻译,不够简洁,扣1分。)

14.①皇上哀悯(怜)厉xxx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伤”、“亲”、“治”各1分)

②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特”、“苦”的用法、“复”各1分)

③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xxx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考”、“馈”、“弃市”各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淮南厉xxxxxx,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xxx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xxx从东垣县经过xxx国,xxxxxx把厉xxx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xxx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xxx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xxxxxx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xxx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xxxxxx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xxx亲的申诉。厉xxx亲的弟弟xxx兼拜托xxx侯审食其告知xxx后,xxx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xxx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xxx亲生下厉xxx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xxx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xxx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xxx的母亲。真定是厉xxx亲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xxx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xxx为淮南xxx,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xxx即淮南xxx位。

厉xxx自幼丧母,一直依附xxx后长大,因此xxx帝和xxx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xxx侯而不xxx作。至xxx即位,淮南xxx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xxx三年(前177),淮南xxx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xxx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xxx侯府上求见。xxxxxx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xxx侯,又命随从xxx砍下他的头。事后厉xxx驰xxx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xxx国谋反事获罪,那时xxx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xxx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xxxxxx如意母子无罪,xxx后蓄意杀害他们,而xxxxxx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xxx后封xxx家亲戚为xxx,意欲危夺xxx天下,xxxxxx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xxx侯,为母亲报了仇,xxx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xxx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xxx,因此厉xxx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xxx六年(前174),厉xxx让无官爵的男子组成七十人和棘xxx武之子xxx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xxx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xxx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xxx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xxx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xxx,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xxx*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xxx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xxx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xxx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xxx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xxx身死。”xxx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xxx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xxx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xxx,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长安何如日远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第2篇

一、1.洛阳2.流泪的样子3.感到很奇怪4.再,重新

二、1.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2.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

《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及翻译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xxx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xxx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现了xxx一个儒学政治家的风貌,以及xxx对国家、对朝廷的赤诚和不舍。原文:别长安xxx暂来不复去,梦里......

《别长安》原文翻译及赏析xxx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xxx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现了xxx一个儒学政治家的风貌,以及xxx对国家、对朝廷的赤诚和不舍。原文:别......

长安何如日远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第3篇

①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③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涕:眼泪

④因:于是

⑤意谓:心里认为。

⑥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⑦异:对…感到诧异

⑧更:再,又。

⑨邪:(yé)同“耶”。

⑩举:抬起。

长安何如日远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第4篇

*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xxx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摩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xxx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xxx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xxx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戚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日:“不然。今xxx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xxx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xxx*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日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xxx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xxx,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日:“*使君已死,我xxx俱死耳o_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训考量隐括隐括:审度,查核b.更用驴辇更:复,再

c.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原:推究,考察d.悉驱群胡妻子内之内:接纳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xxx今*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日/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xxx*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日/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xxx今*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日/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xxx*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日/唯使君所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训少有远志,xxx下士。*训是东汉官员*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xxx父报仇心切,欲胁迫xxxxxx一起攻打*训,在这关键时刻,*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xxx进城,派重兵保护。

d.*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xxx生病时,*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o(5分)

(2)训初厚于xxx,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

参考*:

4.b更:改换

5.c

6.d(选项中“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

(2)*训当初和xxx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xxx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

【*训传参考译文】:

*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大司徒*禹第六子。*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xxx常责怪他。xxx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喜欢施恩于人,xxx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肃宗任命*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xxx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训替代xxx护羌校尉。此前xxxxxx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训,先想胁迫xxxxxx。*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xxx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训说:“不对。现在xxx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究xxx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的xxx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xxx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xxx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使君的命令。”于是*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羌人、xxx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自杀。*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子,派医生用*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

永元二年,大将*xxx率兵镇守武威,xxx认为*训通晓对付羌xxx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训与他同行。*训当初和xxx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xxx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xxx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用*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马、牛、羊,说“*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于是家家为*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训祠位前祈祷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