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 第1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快要出征的时候,赵括的母亲呈**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时。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而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就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而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而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赵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 第2篇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两国的军队在长平列队对阵,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想要派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平素轻率谈论用兵,赵奢对此不以为然。赵括即将率兵启程的时候,他的母亲亲自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担当将领的职责。”赵王问:“为什么?”赵母说:“当初赵括的父亲在世为将时,想要去亲身侍奉他饮食的人就有十几个,和他结交为友的则有一百多位;国君以及宗室所赏赐的东西,先夫都会全都分给手下的官兵;每当接受君王的命令之后,便不问家事专心投入战事准备之中;现在赵括做了将军,军官们没有人敢抬头看他,君王一有了赏赐,他就全部拿回家中收藏起来;看到便宜的田宅,能买的就将它们买下来。他们父子的心志是不一样的,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赵王说:“你不要再多说了,孤王已经决定了。”赵母说:“既然大王已经决定,如果今后赵括做了不称职的事情,请不要治我的罪。”赵王答应了她。赵括代替廉颇做将军之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式,最后果真兵败身死,赵王因为有言在先,因此赵母并没有受到牵连。
南唐的龙武都虞侯柴克宏是柴再用的儿子。平素不善言谈但是喜欢帮助别人,平时不重视自家产业的经营,虽然他身为禁宫警卫,但是每天和朋友下棋喝酒,从来没有听到他谈论用兵之道,有人因此断定他绝非将帅之才。后来吴越围攻常州的时候,柴克宏请求准许自己随军御敌,他的母亲也上表章说儿子有乃父的风范,可以任命为将领,如果日后柴克宏有失职之处,愿意领罪受罚。元宗于是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让他救援常州,结果果真大破敌兵。
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 第3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赵简子元日放生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_臣。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 第4篇
《赵简子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①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②。能作训辞③,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④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⑤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⑥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⑦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 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
译文:
赵简子,名字叫做赵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晋定公时,赵简子做了晋国的执政大夫。王孙圉,是楚国大夫,为人机警敏锐,善长言辞,长于辩论。每次出使诸侯,都能不辱使命。
楚国跟晋国经常有使者往来。十九年,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国的国君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执政赵简子作陪,故意弄响身上的.佩玉,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是的。”赵简子说:“它被你们当作宝贝,有多久了?”
王孙圉说:“没将它当作宝贝。楚国所当成宝贝的,叫作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_,能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当作话柄。还有左史名叫倚相,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又能取悦于天上地下的鬼神,顺应它们的所好所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还有大泽叫做云连徒洲,金属、木材、竹材、箭杆都在那里生产,还有龟甲、珍珠、兽角、象牙、虎豹皮、犀牛皮、鸟羽、牦牛尾等物产,用来提供军用物资,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也用来作为礼物,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爱我们的礼品,并且用好的辞令对他们加以劝说,我们有对付意外事件的准备,而皇天神灵又加以保佑,我们国君恐怕能够凭这些不得罪诸侯(直译:不在诸侯那里获罪),国家和百姓也得到保全了。这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贝呢?”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只有六件:明白事理能讨论处理各种事务,能辅助治理国家,就将他当作宝贝;祭祀用的玉器足够保佑五谷生长,使国家没有水旱灾害,就将它当作宝贝;占卜用的龟壳如能判定吉凶(或善恶),就将它当作宝贝;珍珠如能抵御火灾,就将它当作宝贝;金属如能防御兵乱,就将它当作宝贝;山林湖泊可以供给财物、用度,就将它当作宝贝。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做宝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