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1篇
【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xxx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译文】 易理准则于天地,所以能包括统贯天地间一切的道理。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则观察大地山河动植的理则,所以知道昼夜光明幽晦的道理。追原万事万物的始终,故知死生终始循环的道理。精神气质合则构成万物,灵魂是生命的泉源,它是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的,由是我们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态。《易》与天地之道相似,故不违背。能周知万物的情态,而其道义足以匡济天下,故能致用而不超过。能遍行天下而未有流弊,通易道者能乐行天道之所当然,知天命之造化,故无忧。安于所处之境,而敦行仁道,故能泛爱天下。能范围包括天地一切的变化,而不会有过失;能微xxx全万物,而不会有遗漏;能通明于昼夜、陰陽的道理,而尽知其道。所以神的奥妙难测,是无方所可推求的;易理的xxx宙,也不可以一曲之体讨论的。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2篇
【原文】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xxx家,刚柔接也。勿用取女,行不顺也。xxx之吝,独远实也。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译文】 《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_,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_不能娶这个女子_,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_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_,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_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_,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_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_,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3篇
【原文】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素履之往,独行愿也。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xxx也。愬愬终吉,志行也。夬履贞厉,位正当也。xxx在上,大xxx也。 【译文】 《履卦》的卦象是兑(泽)下乾(天)上,为天下有泽之表象。上有天,下有泽,说明要处处小心行动,如行在沼泽之上,一不注意就会陷下去;君子要深明大义,分清上下尊卑名分,坚定百姓的意志,遵循礼仪而行,必然秩序井然。 _心地纯朴,品行端正,处处小心行事_,表明要专心致志,遵循礼仪实现自己的意愿。_幽居的人可获吉祥_,说明自己内心平静自然毫不紊乱,循礼仪而行的信念坚固。_眼睛快瞎了,但勉强能看到一点点_,不足以分辩事物;_腿跛了,但勉强能走几步_,不能出外远行;_老虎咬人是凶险的_,表明这时处的位置很不妥当,竟然踩在老虎尾巴上。_武士要竭力为君主效劳_,表明武士的志向刚强。_感到恐惧害怕,但谨慎小心,终久获得吉祥_,说明小心遵循礼仪而行就能实现自己的志愿。_刚毅果断,小心行动,要提防危险_,说明此时虽处于正当的位置,但也不能疏忽大意。极为吉祥,高居尊上之位,表明有大的福分值得庆祝。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4篇
【原文】 山下有雷,颐;君子xxx言语,节饮食。 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xxx征凶,行失类也。十年勿用,道大悖也。颠颐之吉,上xxx也。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由颐厉吉,大xxx也。 【译文】 《颐卦》的卦象是震(雷)下艮(山)上,为雷在山下震动之表象,引申为咀嚼食物时上颚静止、下颚活动的状态,因而象征颐养;颐养必须坚守正道,所以君子应当言语谨慎以培养美好的品德,节制饮食以养育健康的身体。 “痴呆地看着我鼓动腮帮子进食”,是说初九爻虽重视保养身体,但由于不能坚守正道,并不值得推崇。《颐卦》的第二爻位(xxx)“前进的途中必然遭遇凶险”,是因为前进的途中没有相应的同类。“在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被遗弃而得不到养育”,是因为它与颐养的正道大相径庭,从根本上违背了养育他人和保养自己的原则和方法。“反过来向下属乞求食物以获取奉养的吉祥”,是因为六四 位居在上,与初九照应,同时又能坚守正道,虽取之于民,却又用之于民,这也就是说,它能够向下普遍地xxx明恩德。“能够安然地居于尊位,所以结果吉祥”,是因为能够顺从有陽刚之美的贤者。“天下百姓都依靠他的养育而得以安居乐业,必须谨防危险,有所戒惧才能获得吉祥”,是说养育天下百姓,因而能得到天下的信任和爱戴,达到普天同庆。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5篇
【原文】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小子之厉,义无咎也。饮食衎衎,不素饱也。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或得其桷,顺以巽也。终xxx胜吉,得所愿也。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译文】 《渐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巽(风)上,表明高山上的树木逐渐长得高大,象征循序渐进;君子观看高山上的树木逐渐长得高大的情况,由是修养德性,改善社会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年幼无知的孩子有危难”,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饮食和乐”,说明决不是尸位素餐不干事情的。“好比丈夫远去出征而不复还”,离开自己的同类是值得忧虑的;“他的妻子xxx而孕难以生育”,因为违反了妇道;“但却能以刚烈御强寇”说明守正能够使丈夫与妻子和顺相保。“或许能寻找到较平的枝杈得以栖息”,说明六四 柔顺和服从。“邪终久不能胜正,因此就得到吉祥”,实现了夫妇聚首的愿望。“洪亮的羽毛可以作为典礼上洁美的装饰品,吉祥”,说明洁美高尚的志向不能相乱的。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6篇
【原文】 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xxx也。xxx,志行也。 【译文】 陰柔因时而升,xxx而顺从,(九二)陽刚居中而应(六五),所以得大亨通。“宜于见有权势的人,不要忧虑”,有吉庆。“向南出征则吉”,xxx得以推行。 【注释】 此释《升》卦卦名及卦辞之义。柔以时升:《升》与《萃》卦画相倒置。《萃》时坤在下,坤升上为《升》,坤为柔,故“柔以时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杂卦》:“萃聚而升不来也。”即是此意。巽而顺:《升》卦下巽上坤,坤为顺。刚中而应:《升》九二居中而应六五。恤:忧虑。xxx:九二居中,故“xxx”。xxx:向南出征有吉xxx行:二五上下应之,故“志行”。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7篇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xxx,具体成于xxx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xxx也。
译文
离,为附着。日月依附于天(而光明),百谷草木依附于地(而生长),(日月)重明而依附于正道,才化育生成天下(万物)。阴柔依附于中正(之道),所以“亨通”。因而“畜养母牛,吉祥”。
注释
此释《离》卦卦名及卦辞之义。丽:依附。土:一本作“地”,案《易传》多以天地相称,故作“地”xxx。重明以丽乎正:《离》卦上下皆为离,离xxx,故曰“重明”,内卦三爻皆得正位,故曰正。此是说外卦重明依附于内卦之正。柔丽乎中正:《离》卦xxx、六五居中,xxx得正。畜牝xxx:畜养母牛得吉。牝,母。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3篇(扩展2)
——《口技》文言文译文及注释(精选1篇)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8篇
【原文】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xxx也。 【译文】 讼,上有(天之陽)刚下有(xxx)陷险,有险难而得刚健,故为讼。讼,“有诚信,后悔害怕,在争讼中得吉”。陽刚来而得中位。“最终有凶”,争讼没有取胜。“适合见有权势的人”,这是崇尚中正之德。“不宜涉越大河”,(此指将)入于深渊。 【注释】 此释《讼》卦卦名与卦辞之义。上刚下险:《讼》卦下坎上乾,乾为刚在上,xxx险而在上。险而健:《讼》下xxx险,上乾为健。窒惕:后悔害怕。窒,通“咥”,训为觉悔。惕,恐惧。“窒惕”帛《易》作“洫宁”。刚来而得中:此指《讼》九二爻自外卦乾而生来居内卦之中。《讼》外卦为乾,内卦为坎,案《说卦》坎是乾坤交 索而得,故(九二之)“刚来而得中。”终凶:最终有凶。讼不可成:指在争讼中不能取胜。中正:九五居中而得位,而有中正之德。入xxx:陽来居坎中,坎在下,故为“渊”。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9篇
【原文】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xxx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旅,“不亨通”,(六五)陰柔居中于外卦,而顺从(九四、上九)陽刚,(内卦艮)静止而依附(外卦离之)光明,所以“小有亨通,旅中守正则吉”。《旅》卦时的意义,太大啦! 【注释】 此释《旅》卦卦名及卦辞之义。柔得中乎外:《旅》卦六五之柔居中而在外卦。顺乎刚:六五居九四与上九两陽之间,故有顺从陽刚之义。止xxx明:《旅》卦下艮为止,上离为丽、xxx。小亨:xxx通。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10篇
【原文】 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 ,xxx不同行。说xxx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xxx通也,xxx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 睽,火动而炎上,泽动而润下,(离兑)二女住在一起,志向不同,很难一起行动。喜悦而附之一文明,(六五)陰柔进而上行于(外卦),得中而应(九二)陽刚。所以“小事吉利”。天地虽有差异,但养育万物之事相同,男女性别不同,而其心志相通,万物形形色色各有差异,而各涵陰陽之事类同。《睽》卦xxx的时有盛大呵! 【注释】 此释《睽》卦卦名及卦辞之义。睽:乖异。火动而上,泽动而下:《睽》卦下兑上离,兑为泽,离为火。泽动而下润,火动而炎上。二女同居 :《睽》兑为少女,离为中女。故《睽》为“二女同居 ”xxx不同行:志向不相同。案xxx:“《诗》云:‘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女各有家’。故不同行。”说xxx明:兑为说,离为丽、xxx。柔进而上行:六五以柔而上进而行在尊位。似《家人》xxx变《睽》六五。得中而应乎刚:六五居中而xxxxxx。刚,指九二。事同:生育万物之事相同xxx通:男女交 感之志相通。事类:生成事因类同。如xxx所言:“生物万殊,而得天地之和,禀陰陽之气则类也。”亦即《系辞》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11篇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xxx,乃得中也。有攸往xxx,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译文
解,冒险而去行动,(结果)因行动而免去危险,故称解。解,“利西南方向”,前往可以得到民众(归服)。“返回原来地方吉利”,因为得到了中道。“有所往,早行动吉”,前往可建功业。天地(阴阳)交感,而雷雨大作,雷雨大作,而百果草木皆发芽生根。《解》卦之时(的.作用)太大啦!
注释
此释《解》卦卦名及卦辞之义。解:有缓解之义。《杂卦》:“解,缓也。”险以动:《解》下坎上震,xxx险,震为动,动在险外,故有“解”之义。往得众:是释“利西南”,西南为坤方,坤为众。故“往得众”。其来xxx:只有回到原处则有吉。乃得中:九二居中。xxx:行动早则有吉。夙,早。雷雨作:《解》下xxx雨,上震为雷。作,兴起。甲:皮壳。此指发芽。《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诉:一本作“宅”。案《文选蜀都赋》云,“百果甲宅,异色同荣。”当以“宅”为是,惠栋认为,“坼”为误写:“古文‘宅’字作‘$’与‘坼’相似,故此误作‘坼’。”(《周易述》)根曰宅,故此有扎根之义。xxx之曰:“宅乃$之假借,《说文》曰:‘$,草叶也,从垂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字。’$、宅、坼古并同声,故又通作坼。”(《经义述闻》)此可备为一说。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12篇
【原文】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壮于趾,其孚穷也。xxx吉,以中也。小人用壮,君子罔也。藩决不羸,尚往也。丧羊于易,位不当也。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译文】 《大壮卦》的卦象是乾(天)下震(雷)上,为xxx彻天上之表象,象征着十分强盛。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越出准则和规律去做非分之事。 爻辞中的“陽刚强盛只在脚趾“一句,说明只停留在这一状态下,是决不会有什么出路的。《大壮卦》的第二爻位(九二)之所以能够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是因为它位置居中,能够以柔相出的原因。小人恃强好胜,君子却不这样。“篱笆崩溃,羊角从系累中解脱出来”的内在含义是,鼓励君子要充分行动起来,积极向前进取。“在田边地头丢失了羊”,是由于其位置不恰当。“既不能后退,又不能前进”,说明行动处事不够圆满周到,结果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而“忍耐坚持,承受艰难困苦而不被压垮,就会吉祥”,说明,只要能够坚持忍耐,就一定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