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鉴赏(5篇)

《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鉴赏 第1篇

《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曰松风*,奎上人居之。有泉焉。

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

(0)曰:说。

(1)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2)槠(zhū)一种常绿乔木。

(3)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4)寺:指灵峰寺。

(5)陶山:在今浙*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6)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苏南京南)人。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年间(483—493)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学家。

(7)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绍兴市东南。

(8)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五剑。后又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9)薄:逼近,靠近。

(10)上人:人名,奎上人

(11)浸:渐渐地。

(12)潴(zhū):水停积。

(13)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绍兴市南,在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14)湖:指浙*绍兴会稽山北麓的镜湖。

(15)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

(16)?鱼:即“鲫鱼”。

(17)?鹆(qúyù):也作“鸲鹆”,即八哥。

(18)滑:流利。

(19)脊令:即??鸟。

译文: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树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临近崖石的地方有座楼*叫做松风*,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八哥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脊令,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它们的背上,颜*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地。”那么它的恩泽又能遍及万物,白野公深切喜爱它是应该的啊。

赏析:

《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鉴赏 第2篇

原文:

庭前芍*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芙蕖:即莲花。

国*: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

庭前的芍*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

芍*、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芍*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丰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诗人在点评了“芍*”、“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的诗句了。

解读: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的花有了人情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鉴赏 第3篇

(0)曰:说。

(1)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2)槠(zhū)一种常绿乔木。

(3)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

(4)寺:指灵峰寺。

(5)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6)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年间(483—493)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

(7)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

(8)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钩五剑。后又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9)薄:逼近,靠近。

(10)上人:人名,奎上人

(11)浸:渐渐地。

(12)潴(zhū):水停积。

(13)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在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14)湖:指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的镜湖。

(15)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

(16)鰿鱼:即“鲫鱼”。

(17)鸜鹆(qú yù):也作“鸲鹆”,即八哥。

(18)滑:流利。

(19)脊令:即鹡鸰鸟。

《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鉴赏 第4篇

刘禹锡的秋词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2.逢:遇到。

3.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4.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5.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6.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7.碧霄:青天。

【朗读节奏划分】: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写作背景】:

《活水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鉴赏 第5篇

题解:卫宣公之女许穆夫人怀念亲人,思慕祖国的诗篇。

【原文】

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3)。娈彼诸姬(4),聊与之谋。

出宿于??(5),饮饯于祢(6)。女子有行(7),

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8)。

出宿于于(9),饮饯于言(10)。载脂载?(11),

还车言迈(12)。遄臻于卫(13),不遐有害(14)。

我思肥泉(15),兹之永叹(16)。思须与漕(17),

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8)。

【注释】

(1)毖:泉水流淌的样子。

(2)淇:河的名称。

(3)靡:无。

(4)娈(luan):美好的样子。诸姬;随嫁的姬姓女子。

(5)??(jt):地名。

(6)饯:饯行。祢(ni):地名。

(7)有行:出嫁。

(8)伯姊;大姐。

(9)干:地名。

(10)言:地名。

(11)载: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脂:涂在车轴上的油脂。?(xia)车轴上的金属键。

(12)还:返回,回转。还车:掉转车头。迈:行。

(13)遄(chuan):迅速。臻:至,到达。

(14)不遐:不无,不何。

(15)肥泉;卫国的水名。

(16)兹:滋,更加。

(17)须、漕:都是卫国地名。

(18)写:用作“泻”,意思是宣泄。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思念卫国我故土,

没有一天不相思。同嫁姬姓好姑娘,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地住,还在祢地饯过行。姑娘出嫁到远方,

远离父母和兄弟。回家问候姑姑们,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还在言地钱过行。涂上车油上好轴,

坐上大车回家里。很快就能到卫国,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不禁抚心长感叹。思念故乡须和漕,

心中愁思剪不断。驾上大车去出游,聊以宣泄心中愁。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