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通用7篇)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1篇

1.睹:看见。

2. 援:拉。

3.烹:烧煮。

4.舒燕:栖息的大雁。

5.宜:应该。

6.燔(fán):烤。

7.竞斗:争吵;争吵。

8.讼(sòng):裁决。

9.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

10.索:寻找。

11.昔:以前,昔日。

12.翔雁:飞翔的大雁。

13.燔:烤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将援弓射之( )

②竟斗而讼於社伯(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昔人有睹雁翔者。

②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2篇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xxx戒子

xxx少时,诵,其母xxx。xxx辍然中止,xxx。其xxx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xxx不复渲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xxx辍然中止(突然停止的样子) 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对的 )

② 何为中止?(为什么 )何有于我哉?(何有,即有何,有什么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諠) ②此:(是)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 的重要。

2.xxx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xxx。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其织” 的“其”是指 。

1.熟读成诵(意思对即可)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意思对即可)

3.xxxxxx

[阅读提示]

xxx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xxx背诵不得遗忘,使xxx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4)织:织布。

(5)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

(6)xxx: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

(7)喧: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

(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10)引:拿来,拿起。

(11)裂:割断。

(12)戒 :告诫。

(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xxx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xxx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xxx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xxx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xxx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xxx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

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3篇

xxx少时,诵①,其母xxx②。xxx辍然中止③,xxx④。其xxx其谊(xuān)⑤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⑥。”其母引⑦刀裂⑧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xxx不复谊矣。

注释:①诵:背书。②xxx:正在织布。③辍然中止:突然停止。④复进:继续背诵。⑤谊:遗忘。 ⑥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⑦引:拿。⑧裂:割断。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的重要。

2.xxx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xxx_________。 。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_________,“其织” 的“其”是指_________。

答案:

1.熟读成诵 (意思对即可)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意思对即可)

3.xxx xxx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4篇

学习xxx戒子原文译文及答案

xxx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xxx少时,诵(1),其母xxx。xxx辍然(2)中止,xxx。其xxx其諠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xxx不复諠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xxx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xxx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xxx背诵不得遗忘,使xxx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xxx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xxx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xxx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xxx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xxx不会再遗忘了。

参考答案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 是 (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5篇

10.B(自得:自身得到保全。)

11.D(①句指晏婴因自己的意见不被庄公采纳而长吁短叹,说明他的忠心;②句表明晏婴尽哀节;④句直接描写晏婴的语言,表明自己的操守。故D正确。而③句是说晏婴仍然持剑而入。⑤句是说崔杼胁迫xxx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进行盟誓,采取的威胁措施。⑥句说晏婴的镇定自若的气度。③⑤⑥不合题目要求。)

12.B(崔杼第二次“舍之”是由于他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并非又是为了“得民”。)

13.见“参考译文”中的画线句。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6篇

xxx戒子(《韩诗外传》)

xxx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xxx辍然③中止,xxx。其xxx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xxx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小题1:解释各组中划线的词的含义。(4分)

①xxx复 ② 对曰 对

③ 裂其织裂 ④自是之后是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呼而问之B.以此诫之C.而置之其坐D.至之市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小题4:文中xxx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复:又对:回答 裂:割断是:这(4分)

小题1:D

小题1:xxx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

小题1:xxx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2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字“复”是“又”,表重复。第二个字“对”表“回答”。第三个“裂”放到语境中,可知是“割断”之意。第四个“是”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代词用法,即为“这”之意。

小题1:试题分析:前三个均为代词,“至之市”意思是“等到到集市上的时候”,之为动词,是到,去,往的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引”“裂”‘以’ “诫”等。“引”是动词,拿的意思,“裂”是割断意思,‘以’是用的意思,“诫”是警告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xxx在教育xxx的时候,没有用太多的`说教性的语言,而是用“断织”的行动,告诉儿子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可因分心而中途而废。“自是之后,xxx不复喧矣”就是有力地印证。

《xxx戒子》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7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xxx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xxx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xxx葛亮《戒子书》解读:

xxx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xxx,号卧龙。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xxx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其著名著述有《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

公元234年8月,xxx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xxx葛亮曾为蜀汉丞相,生前被封“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xxx追谥为“忠武侯”。

译文为: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修行的:以静下心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心定气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努力。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处于宁静之中,要增长才能必须在不断学习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奋;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操守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败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能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败舍里,到那时再懊悔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