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热门6篇)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第1篇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解释】

我的旅途之路在青山下,小船行使在绿水间。潮水涌涨,两岸显得更加开阔,风顺而且柔和,船帆端端正正悬挂着。残夜还没消退,一轮红日已经从海面升起,旧年尚未逝去,*南已有春的信息。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词语解释】

潮平:潮水上涨与*岸齐平。

风正:顺风,与船行的方向一致。

残夜:天将亮时。

乡书:家信。

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苏镇*北,三面临长*。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春:*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诗文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北固山,在今*苏镇*市以北,三面临*。诗人的这次出行,当是经镇*到*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优美。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苏镇*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春入旧年。

北固山地处*苏镇*市北,山上林木葱翠,山下*流奔涌.历代多少骚人墨客,到此都曾留下脍炙人口的佳句.诗人往来吴楚间,离家日远,乡情日深.见他乡青山绿水,更觉离别之苦,睹异地物换星移,倍感羁旅之愁.寄书无路,日望归程.游子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律诗首联,多不对偶.此诗以_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开头,对仗工稳秀丽,但绝无板滞之气._客路_指他乡的道路,也是诗人旅途必经之路._路漫漫其修远_,一直延伸到青山之外.不知何处才是尽头.此刻诗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依山停靠,稍事休憩.诗题《次北固山下》.当即谓此.

次联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两句写舟中所见景物.*潮平静,*风和顺,遥望两岸,视野开阔,仰视储帆,安然垂挂.诗人泊舟之处,显然是极为优良的港湾.经过一天旅途的劳顿之后,来到这视野开阔、风浪潜踪的所在.两句诗中,上句一个_阔_字,写出了*面的浩渺,下句一个_悬_字,写出了船帆的安详,非常富于表现力.堪称诗眼.

第三联点明诗人行旅的时间.这是残冬将尽,新春伊始之际,又是残夜将尽,黎明来临之时._海日生残夜_,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上日出图!明明是*上日出,诗人却称_海日_,这并非有意夸张,而是真实的感受.由于*面辽阔,水天一线,朝日跃升之际,真使人恍如置身于万顷沧海之中.朝日的光辉驱走了残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业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_*春入旧年_写时序的变换.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是_*春_闯入了_旧年_.海日紧接残夜面生,*春不待旧年之完结而入.时光流逝,天运无情,而诗人_犹自音书滞一乡_,怎么不激起强烈的眷怀故土之情呢?

_海日生残夜,*春入旧年_这两句诗历来是人们交口称誉的佳句.同时诗人张说曾将此二句诗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之士,令为楷式.殷?《河岳英灵集》更谓_诗人以来少有此句._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_海日_一联_形容景物,妙绝千古_.应当说,这两句诗受到普遍的喜爱是有理由的.

诗的结尾正面道出了思乡的.主题._乡书何由达_,这是真实的感慨.由洛阳到镇*,相去何只千里,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寄去一封家信谈何容易!而在这腊尽春回、万家团聚之时,又怎能抑制住满怀的乡思?不得已,只好求助于那北飞的大雁了.当春气渐暖,征雁北还时,请为我捎上一封家书吧!这样,洛阳的亲朋故旧或许能知道我的行踪,理解我的一片眷顾之情.

写作特*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第2篇

潮*:潮水上涨与江岸齐*。

风正:顺风,与船行的方向一致。

残夜:天将亮时。

乡书:家信。

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第3篇

次北固山下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与江水相*,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入:到。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风正:风顺。

赏析/鉴赏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而优美。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诗词学会、*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第4篇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次北固山下全诗翻译及赏析(扩展4)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

次北固山下诗词阅读答案

次北固山下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江面空阔无边,顺风*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第5篇

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王湾《次北固山下》翻译及赏析 第6篇

次北固山下原文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阔: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名句解析

潮**阔 风正一帆悬

渺潮**阔和,渺阔和,是表阔渺潮*和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渺风正一帆悬和,便愈见精彩。渺悬和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渺风顺和而用渺风正和,是因为光渺风顺和还不足以保证渺一帆悬和。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渺悬和。那个渺正和字,兼包渺顺和与渺和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渺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和(《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阔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阔的。诗句妙在通过渺风正一帆悬和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阔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 中评这两句诗说: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和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乎待,但***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渺手题政事堂和,一是渺每示能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