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古诗的具体意思(汇总4篇)

咏柳古诗的具体意思 第1篇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⑴乱条:杂乱的枝条。指柳枝,含贬义。初黄:柳枝刚抽芽时的颜色。

⑵倚:仗恃,依靠。狂:猖狂。形容柳枝在春风吹拂下摇摆舞动,十分得意。

⑶解:知道,懂得。飞花:飘舞的柳絮。蒙日月:遮天蔽日。日月,常喻指帝后。

⑷天地有清霜:意谓此一时彼一时。清霜,用秋天凋零草木的肃杀之气,比喻惩恶的正义力量。

赏析: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此诗借咏物寓理,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咏柳古诗的具体意思 第2篇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古诗的具体意思 第3篇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碧玉:青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

⑵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⑶裁:剪裁。

⑷似:如同,好像。

赏析: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咏柳古诗的具体意思 第4篇

对语气的感情色彩、分量的分析和把握基础上,还要进行感受的积累和酝酿阶段,形成蓄势待发之势,最后通过声音形式表达出来。

语气包括三个要素:气息、声音和口腔状态。

1、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它来自思想感情的运动。思想感情的运动导致气息的运动,气息的运动使声音形式发生变化。

2、声音是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的综合。此四者通常是协同发生改变,它们的变化也会导致声音形式的变化。

3、口腔状态指在思想感情的要求下,因吐字归音而导致的口腔的松紧、开闭等变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