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嵩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3篇)

初见嵩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篇

秋蕊香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年年如旧。

【阅读训练试题】

1、上阕寓情于景,青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1)上阕起首两句写从微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袅袅飘动,是动态描写;(2)后两句写倚栏远望,皓月流辉,是静态描写;(3)上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2、下阕“浓于酒”三个字取譬甚妙,试简要说明其含意。

*:“浓于酒”三字一是说酒味浓,能使人熏染迷醉,而“别离滋味”给人的刺激之深又过于酒;二是说这种“别离滋味”连酒也消除不了。

⑴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2分)

⑵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东墙柳,春*年年如旧”一句。(4分)

参考*:

(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1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1分)先写风动门帘,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也体现了时间的变化。(共2分)

(2)第一,词中主人公以“东墙柳”自喻,“东墙柳”年年春*依旧,而主人公容颜却一年一年老去(2分);第二,借用柳的离别之意。但层次更深。虽然同为离别,“东墙柳”每年至少能被人见一次,而抒情主人公连这一面都不曾见过,意指已经离别至少超过一年时间了。(2分)(共4分)

译文:

细风从疏帘缝隙中穿入室内,兽形的金*香炉中飘起缕缕*雾。美人倚遍朱栏,从黄昏到深夜,仍然情思难舍,凝视着回廊上如白昼的月光。

离愁别绪浓于劣酒,使人为之憔悴。别情不如墙东的柳树,春风一吹,柳*青翠依旧。

【鉴赏】

这首词是张耒离许州任时,为留恋官妓刘淑奴而作。上片描写黄昏伫立、情思难舍的情景,下片抒发憔悴于离愁而深感人不如柳的慨叹。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这里“疏疏”,稀疏之意;“金兽”指兽形的铜香炉。

“朱栏倚遍黄昏后”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月华”,即指月光。上片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愁别绪,因为往昔天天如此,而从今以后却不复再见了,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了。这两句主要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从黄昏到深夜,倚遍栏杆,离愁无限,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

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

“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年年依旧”紧承前句而来,前两句写离愁滋味超过浓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从反面衬托。为什么会不及墙柳呢?因为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如故。言外之意,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这就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这就使本词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

初见嵩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2篇

游庐山记

清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之则灵。而*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傩亲樱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迹??阶憬砸?印J贾?浦?献栽吨烈病S谑撬纳浇耘钆钊唬??笤魄?虺烧螅?鹕胶螅?喑壑鸩伎罩校?魄矣辏?觳恢廖謇戏宥?隆??裨ㄌ叮??芟退隆;赝?謇戏澹?讼θ沾┞??葡嘁懈骸7担?抻谖幕崽谩?/p>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m之,其上下仍苍酽一*: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②舣(yǐ):船靠岸叫舣。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③振钥:用钥匙*,指打开文会堂的门。顿:住下。④湖?迹?uán):湖边。

相关试题及*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并海诸山多壮郁并:并列b、敬以事绝宫亭绝:横渡

c、壬午,道万杉寺道:取道d、山之腰皆?m之?m:覆盖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庐山“足以娱*逸情”的一组是()

①*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②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③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④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⑤山沈沈苍酽一*,岩谷如削平⑥山之腰皆?m之,其上下仍苍酽一*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环水,因为*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显得清逸动人。

初见嵩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2、【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