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篇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傅说、**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最为深刻。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2篇
一轮红日将出现在东方,
照耀我的栏杆神木扶桑。
抚拍我的宝马安步缓行,
夜色渐渐消失露出曙光。
驾着龙车车声如雷响,
遍插云旗旗帜随风扬。
长叹一声将要升天去,
低头徘徊又把故乡望。
车声旗色娱乐人心醉,
观者着迷竟把归家忘。
绷紧琴弦鼓声相对响,
敲击大钟钟架摇晃晃。
吹奏横笛竽笛声相和,
思恋灵巫贤惠又漂亮。
舞姿翩翩像翠鸟轻飞,
载歌载舞齐声诵诗章。
按照音律唱踏着节拍舞,
群神来迎接多得遮太阳。
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
高举长箭射杀贼天狼。
操持天弓向**沉落,
拿起北斗舀取桂酒浆。
抓住马缰绳高高飞驰,
幽幽黑暗中急奔东方。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3篇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