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世家赞》原文及翻译 第1篇
xxx世家赞(选自《史记·xxx世家》)◇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①”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②。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xxx庙堂、车服、礼器,xxx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③。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xxx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言六艺者,折中于xxx,可谓至圣矣④!
◇注释①xxx(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xxx,xxx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一生周游列国,主要从事著述、讲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世家:《史记》五种体例之一。止:句末语气词。景行(háng):宽大的道路。景,大。行,路。
②乡(xiàng)往:即“向往”。乡:同“向”。
③低回:徘徊。
④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又称“六经”,是儒家重要经典。折中:取正,用做判断事物的准则。xxx:古代男子的尊称。xxx之门徒尊称xxx为xxx,故又成为对老师的专称。
◇鉴赏《xxx世家》是《史记》三十篇世家之一,记载了xxx的生平活动和思想。本文是这篇世家末尾的赞,是xxx对这位儒家圣人的总评价,认为xxx是最高的圣人,表达了他对xxx由衷的推崇、敬仰以及向往之情。
《xxx世家赞》原文及翻译 第2篇
xxx世家赞
《史记》
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xxx庙堂车服礼器,xxx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xxx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言六艺者,折中于xxx,可谓至圣矣!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自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高山仰止(仰望,敬仰)(2)不能去云(离开)
(3)没则已焉(停止,消失)(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恨)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2分)
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
b.然心乡往之烨然若神人
c.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
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xxx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演(练习)礼仪。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危害(就会神疲倦而无所得)。
评分标准:句意通顺,得1分,重点词语翻译正确,得1分。每句2分。共4分。
20.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xxx的原困。(2分)
【*】因为xxx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共2分。
附加【注释】
①以下两句诗,见《诗经·小雅·车辖(xiá,匣)》。②高山:比喻道德崇高。仰止:敬仰。③景行:大道,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止:语助词。④礼器:祭祀用的器具。xxx:许多儒生。以时:按时。⑤祗回:恭敬地徘徊。⑥布衣:老百姓。⑦折中:这里是判断的意思。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有:“高山(让人)仰望,美德(让人)效仿。”虽然不能达到那最高点,但是心中(始终)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他的为人。
来到xxx(xxx的家乡),瞻仰孔xxx(xxx)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众学生按时在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xxx人众多啊!(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过去了就完结了!
xxx是一百姓,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师。从天子到到王侯,*谈到六艺,都是以孔xxx(的言判)为标准,(他)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啊!
【解析】
这篇短文是《史记·xxx世家》篇后的赞语,文中洋溢着xxx对xxx的无限敬仰之情。文笔简法,含意深远。
呵呵!xxx原来也是一追星族啊?幸好追的是德才兼备的孔xxx,不像当今的孩子们,追的是那些连自己人生观、价值观都未确定的所谓星们。所以xxx能成为一代史学家,写出留传万世的《史记》;而当今的孩子们,却根本无法从他们的偶像那得到真正的使他们的心灵升华的东西。
《xxx世家赞》原文及翻译 第3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xxx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xxx,看到xxx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xxx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xxx的学说作为准则,xxx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拓展内容
xxx简介
xxx(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xxx、太史公。xxx是西汉xxx龙门人。所以xxx自称“迁生龙门”。
xxx、文学家。字子长,左xxx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xxx自称_迁生龙门_《太史公自序》龙门,xxx,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xxx的南面是黄河。xxx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xxx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
xxx生于xxx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xxx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xxx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x(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xxx一生只写了《史记》,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xxx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xxx后死后,汉武帝罢绌xxx、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元朔二年,xxx从xxx[念_假_]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xxx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
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xxx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他因为“xxx件”,为投降匈奴的xxx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xxx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xxx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
xxx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87年,xxx逝世,终年56岁。对于xxx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xxx,县名,靠近龙门。所以xxx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xxx,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xxx的南面是黄河。xxx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xxx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xxx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xxx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xxx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xxx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xxx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