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1篇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xxx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xxx《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 ( )
②不可名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①因为 ②说出(意思对即可。)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意思对即可。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意思对即可。)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2篇
《右溪记》是xxx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xxx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 yìn ) 荫庇,遮蔽; ②乃疏凿芜秽( huì )污秽,肮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分)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3篇
右溪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右溪记
xxx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xxx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xxx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qī)嵌(qiàn)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huí)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南:xxx。合:汇合。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抵:击拍。悉皆:都是。悉,全。��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洄: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xxx的急流。注,形容xxx灌注一般。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垂阴: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yì)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pái)徊(huái)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wú)秽(huì),俾(bǐ)xxx;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4篇
右溪记
xxx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xxx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及注释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xxx流几步远,汇入营溪。**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2)南:xxx。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xxx的急流。注,形容xxx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xxx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xxx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xxx。’”
(18)置州:谓xxx朝设置道州。xxx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758年)复称道州。
(19)已来:同“以来”。
(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1)乃:于是。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3)俾(bǐ):使。为,修筑xxx,亭子房屋。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5)裨(bì):补助,增添。
(26)形胜,优美的风景。
(27)命:命名。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5篇
【教学构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3.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4.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难点: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6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xxx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译文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xxx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讲解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7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xxx流几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2)南:xxx。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8篇
游xxx记
北之晋,西适幽,东极xxx,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汀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xxx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xxx最善。
xxx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xxx。祠之上两山墙立,xxx之华叶xxx,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xxx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xxx,殆不可状。其略如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s,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xxx。石xxx然,临峻流,若颏颔龈腭。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xxx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xxx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xxx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xxxxxx,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xxx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后稍徙xxx。今祠在山*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1、xxx:在今湖南祁(qí)阳大忠桥,湘*水系,二级支流xxx河,于祁阳白水镇汇入一级支流白水后流入湘*,xxx代属永州。
2、之:到。
3、晋:古诸侯国名,今山西西南部,位于永州北面。
4、适:到。
5、豳(bīn):古国名,xxx代?(bīn)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
6、极:极远到达。
7、xxx:古国名,今*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
8、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
9、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
10、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州:xxx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名称,略当于今“地区”一级。
11、以百数:数以百计,即“有好几百个”。
12、永最善:永州的山水最佳。
13、环永之治:围绕永州的治所。
14、浯(wú)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xxx代在永州境,诗人元结居溪畔,名溪为“浯”。
15、湘之源:湘*源出广西兴安,此指xxx代永州属县湘源,今广西全州。
16、泷(lóng)泉:地名不详。
17、东屯(tún):xxx畔的村庄名。
18、xxx(cí):xxx居民所立祠堂。
19、祠之上:即篇末所说“今祠在山*溪水上”。
20、墙立:像墙壁似矗(chù)立。
21、xxx华叶骈(pián)植,与山升降:形容两座山盛开红花绿叶。“华”同“花”;xxx:并行种植。
22、其缺者:指缺花叶。
23、水:即xxx水。
24、xxx之上:从xxx沿溪水溯源而上。
25、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26、初潭:第一个水潭。
27、殆(dài):几乎。
28、状:形容。
29、其略剖大瓮(wèng):指初潭的大概轮廓像剖开了的大陶罐。
30、侧立:倾斜地放着。
31、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
32、黛(dài)蓄膏(gāo)?s(tíng):溪水积在xxx,xxx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s:水停止不流。
33、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形容“有鱼数百尾”从上流急速游来的情景。
34、会石下:聚集在溪底之下。
35、石xxx(wēi)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
36、峻(jùn)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xxx。
37、颏(kē)颔(hàn)?(yín)?(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牙根;?:牙床。
38、鹄(hú):天鹅。
39、一状:与xxx附近地势形状一样。
40、锵(qiāng)然:流水声铿(kēng)锵。
41、大冥(míng):海一般大;“冥”同“溟”,海。
42、xxx坡度小。
43、土田:泥土和田地。
44、xxx为人时:当xxx还是凡人、尚未成神时。
45、传者:介绍关于xxx传说的人。
46、xxxxxx:xxx本姓xxx。
47、莽(mǎng):xxx,字巨君,汉元帝妻xxx的侄子,xxx时擅政篡汉,xxx号“新”,世称“新莽”。
48、世:后嗣。
49、更号:改姓氏。
50、深峭(qiào)者:深山险崖的地方。
51、潜(qián):潜居藏身。
52、余黄、虞(yú)之后也:我本是xxx与xxx的后裔。xxx擅权摄政后,曾说xxx是xxx的后裔,xxx的嗣息。(见《汉书·xxx传中》)。
53、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所以把曾是xxx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xxx的女儿是xxx的皇后。平帝死后,xxx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xxx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xxx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
54、声相迩(ěr):语音相近。
55、有本:有根据,即指上述xxx自谓xxx后裔及改女号之事,可作xxx从姓xxx改姓黄的根据。
56、验:*实。
57、是:指xxx一带。
58、咸安:都安心居住。
59、焉:兼词,于之。
60、有道:谓xxx给xxx居民以太平。
61、俎(zǔ)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
62、为立祠:给xxx修建祠堂。
63、后稍徙(xǐ)xxx: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
64、山*:山的北面。
65、元和八年:即xxx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元和:xxx宪宗xxx的年号。
66、启:引导。
北面至晋地,西面到邻州,东抵达xxx地,南濒临楚越交界之地,在永州周边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山清水秀之州可以以百来计算,其中永州风景最美。在永州治所的百里之内,北至浯溪,西至湘*的源头,南至泷泉,东至于xxx东屯,山川秀美的村庄又有上百个,其中xxx的风景最优美。
xxx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xxx行走六百步,就到达xxx。xxx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xxx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xxx,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xxx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又往南走百步,来到xxx。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散落着许多平整的大石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xxx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有资料记载:“xxx姓xxx,是汉末xxx的同宗。”xxx死后,xxx神改姓黄,逃到这里,选择这个险峻的山沟隐居下来。起初xxx曾经说过:“我本是xxx与xxx的后裔啊!”所以把曾是xxx皇后的自己的女儿封作黄皇室主。黄与xxx语音相近,而且又有(xxx自谓xxx后裔的事实作为)根据,所以传言的人愈发相信其真实*。xxx定居这里以后,百姓认为他能给xxx居民以太平,都安心地居庄下来。xxx死后,百姓不仅祭祀他,还为他修建祠堂。后来祠堂逐渐迁移到百姓聚居的地方,现在祠堂在山北的溪水边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我出游归来为他写下这篇文章,供以后喜欢游历的人参考。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9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xxx《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xxx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来自:*学考频道]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xxx《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xxx,从民欲也(司马迁《xxx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右溪记》原文翻译 第10篇
原文:
右溪记
xxx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xxx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xxx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注释: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悉皆怪石,欹(qī)嵌(qiàn)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huí)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南:xxx。合:汇合。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抵:击拍。悉皆:都是。悉,全。敧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洄: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xxx的急流。注,形容xxx灌注一般。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垂阴: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yì)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pái)徊(huái)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wú)秽(huì),俾(bǐ)xxx;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