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xxx多德(Aristotle,前 384—前 322 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xxx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著作《论灵魂》。公元前 335 年在xxx创办学园,学科包括了当时的一切知识部门。

一、教育实践——xxx学园

公元前 335 年,xxx多德效仿其老师柏拉图在雅典开办哲学学校xxx,由于学园附近遍布林荫路,xxx多德往往采取边散步边讲学的形式,又称为逍遥派学校。xxx旨在培养社会中良好融洽的成员,学科门类十分广泛,包括哲学、天文学、动物学、数学、宗教学等,教学方法上重视训练及实验研究,配备图书馆、博物馆与实验室。xxx是古代第一所具有大学性质的学校,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成为古希腊学术中心之一。

二、教育作用

xxx多德提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重视天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他并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又在不良环境中形成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对这种人需进行法制。

xxx多德关于人形成为人的三要素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雏形,也是xxx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的xxx。

三、灵魂论与教育

1. 灵魂论的内涵及意义

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人的灵魂),以其灵魂说为基础,xxx多德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

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1) 说明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不承认或企图消灭它,违反人性。

(2) 人具有理性,用理性限制欲望,人就超越于动物,上升为人。

(3) 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1. 和谐教育

以灵魂说为基础,xxx多德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并与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 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将儿童的教育过程按照年龄划分为三个时期,7 年为一期,从出生到 7 岁为第一时期,7—14 岁为第二时期,14—21 岁为第三时期。儿童从 7 岁开始上学。初等教育的分科有四种: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教给儿童的东西应是“真正必需的有用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实施和谐教育,首先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

其次,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即“真正必需的有用东西”; 再次,实践必须先于理论,身体的训练应先于智力训练;

最后,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在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其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 修道院学校

又称僧院学校或隐修院学校。因为分散于各地,是这一时期最典型、最主要的教育机构,被本尼xxx称为“为主效力的学校”。以神学和“七艺”为主要学习内容;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以教师口授和学生抄写、背诵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内学毕业后将终生做圣职,外学毕业后仍为俗人。

2. 主教学校

又称座堂学校。设在主教堂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但数量有限。

3. 堂区学校

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只教授

一般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12 世纪中期,成为中世纪欧洲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学习内容主要是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

二、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1)基督教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对上帝的情感、信仰,即培养虔诚的 _。

(2) 争取信徒是基督教的重要目标,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3) 基督教知识观的典型特征是以神学为最高学问,任何世俗学问都要服从上帝 的学说。

(4) 以《圣经》为主的基督教教义及“七艺”为中世纪西欧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

(5) 教育是基督教极为关注的领域,在教育中,对人的精神、灵魂与智慧的陶冶 和培养成为重要内容。这是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中最为重要、深刻的方面。

电子版私信:jckyyxm免费领取!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即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人。

二、德育论

伦理、道德问题是xxx底思想体系的中心。

1.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

2. 知识即道德

xxx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没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

知识即道德的教育观,强调道德培养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具备知识不一定就具有道德,所以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有着局限性。

3. 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xxx底要求人们以明智的认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的欲望。他认为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不能自制就使智慧和人远离,使人丧失辨别能力。xxx底要求将情欲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他本人即是自制的典范。

4. 守法就是正义

xxx底认为,正义的行为和其他一切道德都是智慧,正义的本质含义就是遵守城邦的法律,xxx底将教育、道德和政治、法律完全融合在一起,寓守法于道德中。

5. 身教重于言教

xxx底不仅劝人向善,而且他本人就是崇高道德的榜样,严于律己,以身教人。

三、智育论

治国者必须有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第一次将天文、几何和算术等实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

四、xxx底方法

1. 内容

“xxx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xxx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

2. 两点原因

(1) xxx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 这种知识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

(2) xxx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3.四个步骤

(1) 讽刺: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 己的无知。

(2) 助产术: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