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精选7篇)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1篇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8。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d’。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_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不能存活。

2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与生殖细胞(孢子)不是同一概念。

23。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的,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来自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xxx成的,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7。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31。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32。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3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4。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世纪,两位德国生物学家xxx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_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7。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38。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40.呼吸作用: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内。

40。呼吸作用: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内。

4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xxx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中缺少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43。xxx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46。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47。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六类营养物质。

48。维生素的常见缺乏症

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症等;维生素B1:脚气病、神经炎等;维生素C:牙龈出血、坏血病;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49。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

50。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基本知识点

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 X 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便能够熟练运用,让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被自己 “同化” 吸收。例如学习了细胞分裂,我会把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及关系罗列一下,列成表格,这对以后做题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细胞分裂中,先有哪些细胞器参与植物的细胞分裂,又有哪些细胞器参与动物的细胞分裂呢?每节课后都把课本仔细地通读一遍,毕竟有些小知识,需要我们课下来补充。在此基础上,我还会找一些题目做做,我觉得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拓宽思路、积累总结解决问题的技巧。

3.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喝完一包奶后,我便会想,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我会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矿物质元素。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 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对生物课的学习不能按照数理化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习方法上应该和地理有点类似。数理化一节课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对一个重点知识会反复的在课堂上做题训练。而生物一节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可以不夸张的说,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而且课时紧张,不能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课后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做,有不懂的要马上问。生物的题目从一开始就比较具有综合性,一个题目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或者是补充的,很多学生不听课,自己看书,结果书看了,题不会做。也有学生上课只听课本上有的内容,课本上没的以为是不重要的,就没听。这些都应该避免。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2篇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xxx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3篇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4篇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xxx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xxx、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xxx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7、观察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气孔)—保护组织、叶肉(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徒手切片法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3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3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④提供氧气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初一生物基础知识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影响植物的分布。南橘北枳,也是温度。沙漠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光影响海带的颜色。)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藻类与真菌的共生,根瘤与固氮菌的共生、蛔虫与人的寄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答题时不能写生物改变环境,只能写影响!

3.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适应性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不能永久适应。现存的生物是环境对生物的自然选择,自然界总是存在不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但是环境总是会选择适应性强的有利变异。所以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如:自然界总是存在抗药性细菌和非抗药性细菌,但是药物会选择抗药性细菌,所以抗药性细菌越来越多,一代代选择下来,所以会出现超级细菌。

4.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如:鱼的形态结构,游泳是与它生活在水中相适应的。

四、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一条河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只有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答题时注意有些吃与被吃关系最好填捕食关系

4.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5篇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 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xxx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非生物因素):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6篇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

3.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

4.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5.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6.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7.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8.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9.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10.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11.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12.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3.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4.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1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16.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 第7篇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p85图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例如:银杏、苏铁、水松等)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p90-92的实验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p 94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p66图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p102图)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珠被——种皮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树皮(从外到里):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p111图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p113-114的实验; p115图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植物移栽时去掉些叶片是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p119-120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相互依存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xxx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