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xxx:黑龙江与xxx江的汇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陆界线:2万多千米
6、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万千米。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8、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xxx、不、缅、老、越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10、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11、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12、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p8
13、人口数量世界第一:2000年达亿;占世界。
14、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15、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16、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17、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18、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20、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xxx。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21、独特的民族风情: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三歌会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回族——古尔邦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_——跳跳板苗族侗族——芦笙节
22、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阶梯名称平均海拔地形类型分界线;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二阶梯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2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24、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①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东侧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东侧华北平原
③巫山西侧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西侧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⑤昆仑山脉北侧塔里木盆地南侧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北侧准噶尔盆地南侧塔里木盆地
25、主要山脉走向:(1)东—西走向三列:(靠北)天山、阴山、(中间)昆仑山脉、秦岭、(xxx)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三列:(西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边)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xxx山、祁连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6、中华五岳:xxx山、西岳华山、南xxx、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7、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区面积广大。
28、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9、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内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0、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3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3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多特殊天气、(4)多旱涝灾害
3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3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35、我国的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36、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37、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xxx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38、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39、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1)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夏季风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2)如果夏季风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
40、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41、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42、我国的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44、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43、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注入太平洋:黑龙江、xxx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44、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枯水期。
45、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夏季,随着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冬春季节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注意:我国东北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即春汛和xxx)
46、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47、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8、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的xxx山,源头:沱沱河。(黄金水道)
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6300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江(武汉)、乌江、xxx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上、中、下游分界点:宜宾——宜昌——湖口
48、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xxx拉山,源头:卡日曲。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支流:大通河(兰州)、湟水(西宁)、洮河、汾河、洛河(2个)、泾河、渭河。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xxx
50、“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下游:xxx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5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52、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53、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xxx不变的。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资源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4)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5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
55、“人多地少”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2)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亿公顷)
56、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
57、林地分布在东北(xxx)、西南(xxx)、东南山区(人工林和xxx)
58、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天山山麓。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59、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60、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6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62、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季节变化大,xxx多冬春少。(2)年际变化大。(3)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4)采取的措施:修建水库
63、空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南丰北缺。(2)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64、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65、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66、(1)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2)中线: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北京、天津。(3)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处沿京杭运河——天津。
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2篇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但耕性差,水分有效性低,在有动力机具和灌溉条件下,其农业生产潜力才可得到发掘。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中国东北黑土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作为与美国密西西比流域沿岸及乌克兰第聂伯河岸并称的全球三大黑土带,在古《山海经》中便有记载的北大荒,横跨从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贯北纬44°10′到50°20′的10个纬度,总面积多达万平方公里。
总结: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xxx。
3、黄土高原是世界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xxx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xxx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4篇
24.对于水土流失解决的措施,植树种草。
27.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34.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4.生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25日是土地日,3月12日是植树节。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5.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7.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耕地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
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5篇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xxx、不,南部越、老、缅、)。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8、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近50°,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
xxx是黑龙江与xxx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多),最西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差);
9、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邮政编码210001,21表示省,00表示县,01表投递地段的代码。
1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2、我国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为界,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1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共9个。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分布最广的民族是汉族,分布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xxx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_,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xxx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3、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灰岩分布),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5、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其次是冬季风的影响。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低于0℃,有冰期;该线以南高于0℃,无冰期。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是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26、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南京位于亚热带,北京位于暖温带。
27、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8、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也是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南京位于湿润地区,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景观也存在差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9、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等。
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1、外流河:以降水补给,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天。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冰期,流量小,汛期短,部分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无冰期,流量大,汛期长。外流河的汛期长短受降水影响。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
32、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汛期出现在夏季,流量较小,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长短受温度影响。塔里木河是最大的内流河。
33、流入印度洋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34、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mm等降水量线。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如青海湖;外流湖都是淡水湖,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最大湖泊为青海湖(咸水),最大淡水湖鄱阳湖。
35、黄河发源地xxx拉山,位于青海省境内,自西向东流经了九个省级行政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河南的xxx。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要想根治黄河,最主要的是是防止中游水土流失,因此,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36、长江发源于xxx山山脉,位于青海省内,自西向东经过了11个省级行政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的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江西的湖口。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宜宾以下四季都能通航。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37、从以下方面掌握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知识点要落实到图上:发源地、源头、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主要水利枢纽、沿线主要城市等。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8、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9、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0、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41、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的1/3)
4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水土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表现为: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
43、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4、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5、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共占98%。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
46、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总量丰富,人均较少)
47、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北方地多水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48、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49、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人为原因:①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水污染;③水浪费;④水资源利用率低。
50、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跨流域调水(解决空间分布不均);兴修水库、水利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51、交通运输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5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铁路运输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速度较快,机动灵活,装卸方便运输量小,运费较高
水路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速度较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航空速度快,效率高,最快捷运输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需铺设专门管道,投资大,灵活性差
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最灵活、从“门口到门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送液体和气体的运输方式是管道。
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2.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2.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3.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这里是要学会区分什么情况用什么运输的方式。
6.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7.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运输。
8.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
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11.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
12.在铁路干线交汇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如北京,上海,郑州等。
铁路线这里至关重要,几乎每年中考都会考,非常重要。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10.棉花是经济作物,大豆,花生和油菜是油料作物。
13.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他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15.在城市郊区的农民多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生产。
16.“杂交水稻之父”是xxx。
1.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2.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3.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
6.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12.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1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国,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地理八上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全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0多个国家。
2、世界上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3、世界上人口前十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xxx日利亚。
4、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前六位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5、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