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离思》赏析 第1篇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xxx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xxx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xxx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比元稹小四岁,二十岁和元稹结婚,二十七岁时就不幸死去了。元稹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可以想象,元稹的后半生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妻子。不知道元稹作了多少首悼念怀念妻子的诗,但现在还能看到的就有三十多首。除了这首,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xxx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还可以知道元稹是一个痴情感恩的男人。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3篇(扩展4)
——离思元稹赏析 (菁选2篇)
元稹《离思》赏析 第2篇
《离思》赏析鉴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xxx之作。xxx出身高门,xxx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xxx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愛,表达了对xxx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xxx》“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xxx《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xxx,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愛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xxx,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愛、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xxx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3篇扩展阅读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3篇(扩展1)
——元稹《离思·其四》古诗赏析3篇
元稹《离思》赏析 第3篇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xxx·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xxx》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xxx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xxx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xxx《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xxx,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xxx,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xxx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xxx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离思》赏析 第4篇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xxx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xxx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xxx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xxx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
(1)篸(zān):古同“簪”。
(2)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1)散漫:慢慢的。
(2)慵(yōng):懒惰,懒散。
(3)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1)吉了(liǎo):又称xxx了,八哥。
(2)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3)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1)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xxx“观于海者难为水”(《xxx·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2)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xxx《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3)取次:随便,草率地。
(4)缘:因为,为了。
(1)发:开放。
(2)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3篇(扩展5)
——元稹离思翻译实用3份
元稹《离思》赏析 第5篇
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xxx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离思》赏析 第6篇
【原文】
离思(其四)——[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曾,副词,曾经。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除了。
巫山:此指长江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朝云峰分外秀美,传说为神女所化。
不是云:xxx《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xxx,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意思是说我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取次”,依次。这里有任意,随便之意,可理解为随便任意走走(引申)。“花丛”,是用花比女人。
缘:因为。
君:你,指诗人的亡妻xxx。
【翻译】
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其它的江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只有巫山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色*多了,不值得观看。信步漫游在花丛中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性*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
【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河内(今洛陽市附近)人。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作关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官僚**,遭到贬谪。继而起任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为同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xxx节度使,卒于任所。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xxx手法富于情趣。
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元稹与他的妻子xxx如宾,感情甚笃(见元稹《遣悲怀诗三首》)。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元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离思》五首①,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在用水比人。这句诗脱胎于《xxx·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的人,对那些小小的溪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在这里,诗人是在用大海与河水、溪流相比。不过,这只是字面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蕴含一着的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对已故妻子至真至纯的情怀。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是在用云比人。意思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谓的云都不能算作彩云,都不足以一观。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xxx《高唐赋》 “巫山云雨”②之典故,借以表达对已故妻子的真挚情感。诗人表明,除此女,纵有国色*天香、绝世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也不能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故去的妻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一热,催人泪下。
“取次花丛懒回顾”,是在用花比人。意思是说,即使走到争芳xxx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直白一点就是说,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懒得回头观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再看诗的最后一句。
“半缘修道半缘君”,此为点睛之笔。“缘”,是“因为”的意思;“修道”,是指出家人修真养性*;“君”,指的是亡妻。贯穿起来,就是“一半是因为修身养性*,一半是因为无法忘记你(已故的恩爱妻子)”。诗人的这个作答,既直截了当,又饱含一着浓浓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意,同时也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元稹《离思》赏析 第7篇
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xxx《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xxx: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元稹《离思》赏析 第8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白话译文】
译文一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译文二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
此诗就诗论诗,确是好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千百年来吸引过多少恋人的心扉。他们信誓旦旦,每每引此语以自况。显然,不是深于情者决不能道出此语;同样地,不是深于情者也决不能真正领悟此语。何以呢?
《xxx·尽心篇》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两句。xxx《xxx集注》为它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这是人之常情;正如人们游历过名山大川之后,谁还为寻常的丘壑迷恋呢?但“曾经沧海”两句,另有特定的深意在。它纯用诗词xxx手法,道出了钟情恋人心底的特有秘密——爱情的排他性。因为人们交友,朋友不妨越多越好;然而恋爱却与此不同。尽管封建社会里容许三妻四妾,但真正的爱情在同一时间内却只容许属于一人。哪怕此人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完美,但她(或他)在对方心目中确是像沧海水那般丰盈、清深,像巫山云(用xxx的《高唐赋》故事)那般缱绻多情。
这是任何第三者也难以代替的。像这样一种特殊的钟情者心态,元稹能用如此形象而又xxx永的诗句表达出来,不能不说是由于自身有切肤之感。
后两句进一步申足前意,表明诗人爱情的专一。
他不再寻花觅柳,经过“花丛”且懒于回看;这除了由于遵守道德规范之外,也是一种对心上中人的忠诚表现。他的好友白居易在《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称赞他:“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亦可与此参证。
问题是:此诗的受诗人究竟是谁呢?有人说:“此为悼念亡妻xxx之作”,显然与事实不符。《全唐诗》于《离思五首》题下注云:“一本并前首作六首”。所谓前首,即《莺莺诗》;诗题下亦注云:“一作《离思》诗之首篇”。据xxx《元白诗笺证稿》考定:
此诗乃“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而所谓崔莺莺者,实即名为双文的寒族女子。尽管xxx、艺双绝,仍终被元稹离弃。元稹为了飞黄腾达,不惜忍心负情,另婚高门女xxx。由此足见:元稹对双文的感情并不像他在此诗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诚。原因何在?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可见,元稹的两重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演。他弃双文另娶固是大谬不然,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应该负很大部分的罪责。关于这,xxx氏已有详细论述,不必重复。
拓展阅读:读元稹《离思》其四有感
元稹《离思》赏析 第9篇
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 其四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⑴。
须臾日射胭脂颊⑵,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⑶,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⑷,水晶帘下看梳头⑸。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⑹。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⑺。
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寻常百种xxx发⑿,偏摘梨花与白人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⑶散漫:慢慢的。
⑷慵(yōng):懒惰,懒散。
⑸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⑹吉了(liǎo):又称xxx了,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⑺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⑻“曾经”句:此句由xxx“观于海者难为水”(《xxx·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⑼“除却”句:此句化用xxx《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⑽取次:随便,草率地。
⑾缘:因为,为了。
⑿发:开放。
⒀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白话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xxx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xxx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xxx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xxx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延伸阅读(英语版):
one
It's four out of five
Self-love residual makeup xiao in the mirror, the ring earth diffuse Can green silk plexus (1).
In a moment, the cheeks were flushed with a red sullage.
The second
The mountain spring is scattered around the street, and the peach blossoms are on the small buildings.
Leisure reading the book of the book careless, the crystal curtain to see the comb.
The third
Red luo pressed time new, auspicious flower gauze tender dust.
The first is weak, some of the most delightful.
Its 4
Once the sea was difficult to water, but the wushan is not the cloud.
Take the flower bush lazy review, half of the road half of the road.
five
The common hundred flowers have been planted, the pear flower and white people.
The first two or three trees in the river today, poor and leafless spring.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3篇(扩展6)
——元稹《离思·其四》鉴赏(精选二篇)
元稹《离思》赏析 第10篇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xxx《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xxx,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
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xxx,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xxx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元稹《行宫》原文及赏析
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赏析鉴赏:
这首五绝语言很平淡,但精警动人,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明代xxx《诗薮.内编》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官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清xxx潜《唐诗别裁集》则说一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一白头宫女”。那么,说玄宗又在何时何地?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官,宫中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这里的“古行官”,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当亦指天宝年间移置上阳的红颜少女。从天宝至贞元,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占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人官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元诗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官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
元稹这首短诗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咀嚼。你看那寥落的古行官,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官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不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吗?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她“闲坐说玄宗”的出治而乱。xxx潜说:“说元宗而不说元宗长短,佳绝。”
元稹《离思》赏析 第11篇
元稹离思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xxx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离思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xxx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xxx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xxx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xxx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元稹离思的赏析: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xxx·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xxx》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xxx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xxx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xxx《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xxx,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xxx,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xxx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xxx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离思》赏析 第12篇
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xxx《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xxx: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3篇(扩展2)
——元稹《离思·其四》古诗赏析实用五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