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xxx,千万和春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问朋友去哪里呢?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好友离去。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
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
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
xxx: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要,想要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2篇
卜算子·兰 宋朝 xxx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卜算子·兰》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xxx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xxx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卜算子·兰》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xxx《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卜算子·兰》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意之词。全词咏幽意,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地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意地幽处深谷,与松竹迟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xxx《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迟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地,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意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意于春天xxx,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意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xxx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意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
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xxx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xxx。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8.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8.①承上启下。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为下阕的抒情
(共5分,意思对即可。)
9.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xxx,无限伤感。
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xxx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8.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xxx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4篇
原文:
卜算子·赠乐婉杭妓
宋代: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xxx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译文: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xxx好。
你我一相逢便情根深种,只恨未能早点相识。认识了很多女子,却始终没有你这般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如今我就要与你分别登上远去的路,反而心头更添烦恼。独自倚在xxx的栏杆上,满目被芳草所包围。
注释: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xxx好。
xxx:你。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lán),满目围芳草。
倚阑:靠着栏杆。
赏析:
xxx一位姓施的酒监官,和歌姬乐婉从相识到相知,早已是如胶似漆了。可眼下因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分开。他郁闷、纠结,恨不能带她一起随行。无奈之余,填了一首《卜算子。赠乐婉》的词,赠给她留作纪念。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他们一相逢,就很快坠入了爱河。xxx也说过:“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男女一见便钟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识。这种感觉,宝玉应最有体会。xxx玉之时就说了:“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的。”
恨不相逢早,此话虽真,但比起很多人来,他还是很幸福的,又何来此恨?想那xxx所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中的女子名花有主,婉言谢绝了一个男子的追求。虽说那男子痛心不已,可毕竟人家是有妇之夫,还是发乎情止乎礼吧。xxx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他写道:”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同样是相逢,遇见了喜爱的人,却因自己跳出三界外,已出家为僧,也只好望而却步。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xxx好”。读这两句的时候,不禁会让人想起xxx,一样的流连于青楼酒席之间,一样的写出十分动人的情话。xxx的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千千万万人,相识本就不容易,更何况相知。
接下来的两句“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意思是说,如今我就要和你离别登上远去的路,反而心头更添烦恼”。虽然词人在这里并没有说明为何烦恼,但结合xxx后来的`悔恨,施酒监这里想必也是同样的一种情感吧。毕竟,古代青楼女子的爱情,大多以悲剧结局。xxx也好,杜十娘也好,她们似乎都难以逃脱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最后两句的意境,有点似白居易诗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xxx,萋萋满别情”,只不过要比白诗深沉得多。都是以芳草的无限蔓延,来比喻自身惜别之情的绵绵不绝。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5篇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xxx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古诗简介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罕,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翻译/译文
傍晚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才缓缓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凄惨,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小声说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行人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注释
①箫茄:管乐器名。卢纶《送xxx还蜀歌》:“须臾醉起箫茄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②xxx:悲伤貌。xxx《严氏溪放歌行》:“况我飘蓬无定所,终日慽慽忍羁旅。”
③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创作背景
晚清时期,词人久居塞外,时常梦回家园,十分怀念自己的妻子,故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妻子xxx的`怀念。
赏析/鉴赏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6篇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翻译
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池塘,天青色的横塘水清澈见底。是谁用并州这xxx的剪刀,剪来了xxx江水?
倚着几案,只见到露出额头的纶巾,细xxx像风一样柔软。不见隐于柴桑的避俗老人,我的心思和他一样xxx远。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幂:覆盖,笼罩。
横塘:泛指池塘。
绀色: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并州:古九州之一,xxx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隐几:即靠着几案。
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乌巾:黑头巾,隐者的.服饰。
细xxx指用较细的xxx制作的衣服。
柴桑避俗翁:指xxx。xxx为柴桑人,故云。
创作背景
词人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第,遂以隐士自视。本首词就是词人为歌咏隐逸生活而作的一首词,以表达其高洁情操和高远志趣。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隐者所处风景如画的环境;下片描述志向高远的隐者形象,体现出词人不为尘俗功利所缚的恬远心性和通脱怀抱。全词写得空灵隽永,飘逸潇洒。
上片写景,笔意精准利落。“烟雨幂横塘”历来观点认为语出唐诗人xxx《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xxx颂》“烟雨封巫峡”之句;接下去的“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化用xxx《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xxx江水”的句意,心中犹生“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快意恩仇。动词“幂”衬托出水色天青,横塘潋滟的xxx水。雾霭浓厚,气势壮阔,使人心静神远,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xxx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xxx,xxx柴桑人,故云.xxx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xxx五首》其三).“孤云”,出自xxx“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xxx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xxx《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xxx“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xxx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全词折射出隐士寄居山林的悠闲生活。仙境高士,洒脱俊逸,不同于其一贯写作的闺情小令,风格清新,朗朗上口,标致隽永。这首词以化用前人诗句取胜,体现了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7篇
卜算子·感旧
[宋代]xxx
蜀客到江南,长忆xxx好。xxx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地的人去过江南后,就会常常想起江南的美好。自古以来蜀地和江南风光景致都同样被人称赞,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还是与去年的友人一起又来到了西湖边上,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尽情饮酒行乐,仔细端详,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注释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xxx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xxx: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藉(jiè):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赏析: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8篇
卜算子xxx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xxx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卜(bǔ)算子xxx:选自吴氏双照楼影xxx《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xxx云:‘xxx鸟(xxx)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xxx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xxxxxx。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xxx。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xxx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xxx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9篇
原文:
卜算子·千古xxx将军
宋代:辛弃疾
千古xxx将军,夺得xxx马。xxx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xxx,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译文:
千古xxx将军,夺得xxx马。xxx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古代的xxx将军,受伤被俘后还能夺得匈奴的好马。xxx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却被封为列侯。
芸草去xxx,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除草要去根,盖房子要添新瓦。万一朝廷推举努力耕田的人。除了我还有谁呢!
注释:
千古xxx将军,夺得xxx马。xxx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hóu)者。
芸草去xxx,笕(jiǎn)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赏析:
小令的上片是用xxx广屡立战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xxx蔡人品在下中等,却能封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xxx廷的腐朽反动本质。它已为一群庸碌无能的投降派所把持,那些有志气、有才能的_志士却被排斥打击。这是南xxx偏安政策的体现
小令的下片以“芸草去xxx,笕竹添新瓦”作为起兴句,以“万一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这一反语作结,与词的上片相照应,揭露南xxx打击_派的政策。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0篇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xxx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译文
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同样是垂柳,在夕阳西下的岸边,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钱塘xxx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枝繁叶茂,迷离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注释
多事二句: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xxx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怜生:犹可怜。生,无意。
xxx:即xxx小。xxx小有二,且都为钱塘名妓。一为xxx人。
赏析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1篇
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翻译
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池塘,天青色的横塘水清澈见底。是谁用并州这xxx的剪刀,剪来了xxx江水?
倚着几案,只见到露出额头的纶巾,细xxx像风一样柔软。不见隐于柴桑的避俗老人,我的心思和他一样xxx远。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幂:覆盖,笼罩。
横塘:泛指池塘。
绀色: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并州:古九州之一,xxx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隐几:即靠着几案。
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乌巾:黑头巾,隐者的服饰。
细xxx指用较细的xxx制作的衣服。
柴桑避俗翁:指xxx。xxx为柴桑人,故云。
创作背景
词人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第,遂以隐士自视。本首词就是词人为歌咏隐逸生活而作的一首词,以表达其高洁情操和高远志趣。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隐者所处风景如画的环境;下片描述志向高远的隐者形象,体现出词人不为尘俗功利所缚的`恬远心性和通脱怀抱。全词写得空灵隽永,飘逸潇洒。
上片写景,笔意精准利落。“烟雨幂横塘”历来观点认为语出唐诗人xxx《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xxx颂》“烟雨封巫峡”之句;接下去的“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化用xxx《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xxx江水”的句意,心中犹生“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快意恩仇。动词“幂”衬托出水色天青,横塘潋滟的xxx水。雾霭浓厚,气势壮阔,使人心静神远,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xxx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xxx,xxx柴桑人,故云.xxx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xxx五首》其三).“孤云”,出自xxx“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xxx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xxx《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xxx“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xxx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全词折射出隐士寄居山林的悠闲生活。仙境高士,洒脱俊逸,不同于其一贯写作的闺情小令,风格清新,朗朗上口,标致隽永。这首词以化用前人诗句取胜,体现了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2篇
朝代:宋代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xxx。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注释
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xxx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⑵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⑶“时”有版本用“谁”;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⑷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xxx《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xxx《xxx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xxx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⑸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⑹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xxx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xxx《遣愁》:”择木知幽鸟。“
⑺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xxx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1、 xxx.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106-107页
2、 xxx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67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xx年11月版:第212页
赏析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3篇
宋代:xxx
雪月最相宜,xxx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译文及注释
雪月最相宜,xxx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月底:月下。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些儿:一点儿。
鉴赏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xxx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xxx之笔”,诚然。
词典释义
雪月最相宜,xxx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4篇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xxx急。
翻译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注释
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
寒汀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鸥鹭:即沙鸥、白鹭。
矰:用丝绳系住的短箭。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创作背景
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即是“靖康之难”期间。词人开始南渡,为了描写来时的种种不适,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xxx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xxx。xxxxxx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xxx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5篇
原文:
卜算子·兰
[宋代]xxx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xxx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xxx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xxx《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xxx之词。全词咏xxx,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xxx《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加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加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加黄昏,xxx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加,指和煦的.春加。《诗·豳风·七月》:“春加迟迟。”xxx于春天xxx,故以“迟加”暗点节候。
此句用xxx《绝句二首》之一“迟加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xxx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xxx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xxx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卜算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6篇
卜算子·燕子不xxx
燕子不xxx,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古诗简介
《卜算子·燕子不xxx》由清代词人xxx所作的一首小令。上片写春归,暗喻岁月流逝之悲;下片写祭柳,突出自己身世飘零之感。全词以比兴寄托的手法,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把当时文人的凄苦处境表达得深情绵邈。
翻译/译文
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传说柳絮xxx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
注释
①《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xxx的绰号。xxx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此调始于xxx。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③阑(lán)干:栏杆。
④xxx:即落花。
⑤弹泪:掉泪,流着眼泪。
⑥东风:春风。这里借指春天。
⑦飞絮(xù):飞舞的柳絮。
⑧化了浮萍(fúpíng):古人以为柳絮落水化为浮萍。
⑨莫:不如。
创作背景
词中的意象“阴阴雨”、“落花”、“飞絮”、“浮萍”暗示了词人没落的情怀,而这种黯淡情绪又是xxx事的折光。xxx所向披靡,癸丑年定鼎天京,这对清廷的打击极其沉重,隶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文人也由此产生了没落、迷惘之情。从词的意蕴看,《卜算子》恐亦是癸丑年作。
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