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1篇
耒阳溪夜行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xxx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赏析】
耒阳溪,湘江支流耒水,在湖南省东南部,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诗人xxx之命祭南岳和南海的旅途中。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xxx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xxx对xxx的影响。xxx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xxx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xxx《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xxx《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xxx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2篇
海子不少诗歌,含义隐晦,这首诗的隐晦度算中等偏上吧。
对这首诗的理解,重点在其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理解了它们的象征意义,也就基本理解了这首诗。
诗中提到“众神”“远方”的**,词虽不同,含义基本相同,海子是在为诗歌精神**而痛惜。
“众神”的存在,无论东**,都是人类初期的特征。到了后期,则进入到“一神”,*由于深受“不语乱力鬼神”的儒家影响,未像其他主要文化那样,创造出一神的基督、佛、*。
从众神到一神,可以看做人类从感性到理性的旅程。感性和理性都有双面性,感性好的一面是诗意,坏的一面是愚昧;理性好的一面是思想,坏的一面是精明中的庸俗。*现阶段,把理性发展到坏的极致——没有思想,只有庸俗,也是众神**后出现的最坏结果。
野花是海子最喜欢吟唱的对象之一。海子几乎不吟唱有名有姓的花,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只有在人生尽头,海子xxx唱过梅花和桃花,但那是作为鲜血的意象来写,也可以看作,是作为**的意象来写。
但对野花的吟唱,则贯穿了一生的所有作品,从《诗全集》中的第一首《亚洲铜》——“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到最后的作品《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羊群和花朵也是岩石的伤口”(这儿的花朵必然理解为野花的花朵),中间还有过许多吟唱野花的诗作,单单以野花作为诗题的就有三首,《野花》、《太阳和野花》、《无名的野花》。野花是和大地最亲近最密切的花,也就是和诗最亲近最密切的花。诗歌精神虽死,但伟大的作品犹在,犹如野花一般开满草原。这是诗人依然留恋草原,留恋人生的主要理由!
风的意象最为飘渺,诗人说,“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寻找对实体的接触(《河流》原序)》)土地,水,空气都是实体,风不是实体,却是我们感受空气最直观最飘渺的对象,或者说,最富有诗意的对象,所以才会“比远方更远”。
当然,“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确实难以理解,但我xxx川说的,“海子一定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因为海子是个天才。套用一句西川的话(你可以嘲笑一个**的富有,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你可以嘲笑一个天才的浅白,你不能嘲笑一个天才的隐晦。因为天才的隐晦,往往是天才天马行空的表现,而他的浅白则是想融入世俗的努力。有人会批评,笔者过于崇拜诗人,近于盲目。记住,盲目地崇拜天才,犹如盲目地崇拜上帝,情有可原,至少比盲目地崇拜金钱好一万倍。
——海子《我请求:雨》原文与赏析
《我请求:雨》
我请求熄灭
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
我请求下雨
我请求
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在早上
你碰见
埋我的人
岁月的尘埃无边
我请求
下一场雨
洗清我的骨头
我的眼睛合上
我请求
雨是一生过错
雨是悲欢离合
赏析:
当我的爱人遗弃了我,世界犹如生铁一般的冰冷,我再也不相信爱情,再也不相信光明,我只盼望此时此刻,世界和我一同毁灭。
盼望天地下一场大雨,犹如我无法遏制奔流而下的泪水,洗刷内心那不尽的哀伤。世界是无穷无尽的绵绵细雨,悲哀绝望都笼罩在萧索的秋雨里。
我内心渴望着,你还对我留存哪怕一丝xxx的怜悯。当你看到我为你枯槁而死的躯体,你会不会为我流下同情的泪水,哪怕一滴?
那无穷无尽充满哀伤的岁月,犹如无穷无尽弥散于天地的尘埃,永留心间。哪怕秋雨洗尽我的白骨森森,又岂能洗尽我内心的哀伤?!
我的哀伤犹如秋雨,没有修饰,质朴直接,渗透天地和灵魂。我不忍心看这悲惨的世界,我的眼睛合上,你的身影仍在,让我泪泉汹涌。我的绝望,将伴随我的一生。爱上你,是我一生的过错。我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在你离弃我的刹那,成为永恒!
肖邦的《离别》,那惆怅哀伤的乐曲在秋雨中回旋,在我心头回旋,仿佛你挥之不去的身影。
每当我阅读你,感受你的绝望,海子,我都无法忍住我的泪水。我更想知道,引起你无穷无尽哀伤的她,是否读过这首诗歌,面对这首诗歌,她是否想起,是否怜悯,当初你xxx犹死的哀伤,xxx犹死的灵魂和身躯,会不会为你流下秋雨般的泪水?!
她会不会只是冷冷撇下一句:痛者自痛,与我何干?
哪怕如此,我绝不吝惜为你流下秋雨般的泪水。在这尘埃遮天蔽日的岁月里,内心的哀伤,是唯一值得留恋的清新。
——《九歌·少司命》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歌·少司命》原文翻译及赏析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3篇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赏析】
孤单寂寞地走向绚美
诗中的主人公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xxx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位是峨冠博带的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一位是有着xxx一马、戴着眼镜、留着络腮胡子的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但是面对天地、人生却流露出同样的渺小无奈、情思难酬。
他们的诗同样创设了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但如果说xxx的诗给我们更多的理性的思考,而海子的诗却借助美妙的意象,简洁凝重的语言攫住了我们的感官,“草原”、“野花”、“明月”、“琴”、“马”、“只身打马过草原”的诗人,色彩鲜明,有物有人融合为天地,这么让人眷恋的世界,反而倍添一分寂寥而悲戚。
海子是一个有奇才华的青年,有一颗不染尘滓的心灵,少年智慧和成熟,极端的理想主义,使他少有朋友,少被认同,那种理想的美在他诗中反复出现,“给每一条河每一条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的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xxx花开》)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与那经泪洗面的唐代诗人xxx托于鬼神的奇思异想一样,海子心中的神祗是死亡,象那众神一样,这样才能有“众神死亡的草原鲜花一片”,从而接近绚美,“接近太阳”。
如果说xxx是在哭泣,那么我们衷爱的海子却“泪水全无”,痛彻心扉,追求诗歌,追求爱情,追求理想,而这一切的结果是:“远方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远方除了远一无所有,“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而他”打马过草原“的身影那么无助、孤单,不知飘向何处……
相关阅读: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4篇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晈晈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xxx。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緪瑟兮交鼓,xxx瑶簴。
鸣篪兮吹竽,xxx兮贤姱。
翾xxx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5篇
[先秦]屈原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1]兮乘雷,载云旗兮委[2]蛇[3];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xxx;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4]兮忘归;
緪[5]瑟兮交鼓,xxx瑶簴[6];
鸣篪兮吹竽,xxx兮贤姱[7];
翾[8]xxx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8],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9]。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6篇
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秋天的兰花真茂盛,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7篇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xxx、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xxx“微眇”写起。诗人作为xxx开**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xxx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xxx,在开元***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xxx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xxx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xxx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xxx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xxx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xxx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xxx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xxx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xxx)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xxx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xxx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xxx之流,我无心与你**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xxx手中,xxx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xxx在《吊张曲江序》中称xxx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xxx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xxx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xxx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海子经典诗歌赏析:九月 第8篇
xxx,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xxx**,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xxx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xxx。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xxx齐名,并称“xxx。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xxx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