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第1篇
无意间听过这首古风歌曲,不禁想了良多。《还珠格格》耳熟能详,里面紫薇对尔康表白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赚足了无数还珠迷的眼泪,而这一句诗是出自于汉乐府的一首民歌《上邪》,原文是这样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而我要说的这首歌,便是与这首古代的情歌同名。
每一个古风歌曲都有一个或凄美,或欢乐的古风古诗。而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爱而不得,有情人终不得相守的悲剧。公元二零一二年,陕西西安考古发现了一墓葬,墓志铭上判断这是一位将军和一位宗室女子的合葬墓,但是馆内却只有一具男尸,并且,墓志铭上女子的名字与同时代一位和亲的公主的封号一致。或许,我们可以想象,在历史的洪流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桃花雨下,女子垂泪xxx,与含笑站着的一位身穿铠甲的将军对立,只听见那女子启唇低吟“乃敢与君绝”。然而,最后的最后,这片美好却如泡沫一般消退破碎。“那首你诵的《上邪》,从此我再也听不真切了”。
世界上最痛心的莫过于得到后再失去,若是从未拥有便是离开也没有那么可惜,可悲的是属于你的东西却不得不放弃。xxx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魂灭给人看。”或许那位将军与女子的故事便是一个悲剧。相爱却不能相守,最后相隔千里之远,轻易不能相见。最爱的女子要为了国家嫁与他人。“敌不过的那是似水流年,江山早已为你我说定了永别。”结局仅仅是一个将名字刻入史册,一个只留下一个人的合葬墓罢了。
耳边依旧循环着这首《上邪》,我仿佛看见了同一个季节,飞花又在散落,女子嫁衣似火,启唇似要再一次吟咏一遍《上邪》,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第2篇
【关键词】理解;人物图;人物命运
红楼遗梦,千古流芳。《红楼梦》的出现,带给读者很多思考和影响。每个人都在试图解释着其中的“梦”和诠释着自己的理解。《红楼梦》就像百科全书一样,应和着每个人对他的理解。
《红楼梦》中有很多部分具有绘画篇段。湘云醉卧芍药丛便是其中的一幅人物画。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姑娘们快去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岩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脑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落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做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芍药花与湘云微醉的容颜融为一体,好似人物画的笔法以简单的线条将人物的面容与身形勾勒出来。芍药花的颜色与容颜的部分却用温和的粉红色去凸显出女子微醉的容颜,而众人的动作与面容的表情用微小的线笔描画,大体勾勒了一幅美丽的人物图。而这幅图的中心确是“粉红色”这种颜色,这就是中国画的简略之美。它不似外国画中追求的人物的真实感与抽象度,而是简单的。几个笔画,篇幅的结构安排成就了一幅画。画的颜色除了粉红色就是黑色的线条,而大部分的留白将其颜色突出,中心人物在粉红色的芍药花中酣睡,这幅画用中国画的特点描绘的栩栩如生。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与之相关的哲学、宗教、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中国画是写意的,讲究的是将其图画所代表的意思与情感传递给观众。xxx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女子。对于xxx的描写有着“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表述。究其xxx的身世也是极好的,其配偶也是门当户对,本身才华过人。书中这样的写法无疑给人们一种感觉,这位好像是佳偶天成。可是,这幅画却有着另一种暗示。中国画讲究的是一种意境,颜色的搭配,留白的安排,景物的衬托。山上女在遥望,突出一种孤寂之感。而且身后的丫鬟捧着的却是一枝红梅。梅花在寒冬开放,是高洁同时也是孤独、坚强的代表。白雪与红梅的映衬,在画中一枝红梅的的安排描述出了画中女子的命运。
黛玉葬花这是一幅经典的图画:在三月中旬的一天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花下一块石头上做着,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地皆是。宝玉要将抖落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花瓣,来至池边抖至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躅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搁在那水里。我才搁了好些在那里呢。xxx道:“搁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的人家脏得臭的混到,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水土化了,岂不干净。书中对于黛玉的描写,并用一首《葬花吟》来揭示人物的处境和命运,而这里的描写重点却是花,如何处理落花,从而引出宝玉与黛玉的对话,以及黛玉对花的处理。整部《红楼梦》就像一幅泼墨画:用水墨洒在纸上后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而这幅泼墨图在其人物、景物的协调叙述中完成。有关人物的人物画,有关山水的山水画,有关花鸟的花鸟画。每一段篇章都有着一幅画,一种人物命运的暗示。这幅葬花图“流水有意,花愿随行”。可惜水若变化,花不愿与其同行。所以女子将花做了一个花冢。伴随泥土化去。黛玉对花的爱惜“化作春泥更护花”。而这幅画中心“花”,画的处理在一片山水之间。而两人的对话是对花的处理。“花”一幅画,景物的颜色搭配成比例。对话忽略。一幅“花”的泼墨图,同时也描写出黛玉对其美好的向往。
《红楼梦》一幅大的泼墨图,每个人都是墨中的颜色,每个人都是一幅泼墨图。都是一种意境。这里所有的意境搭配成了一幅真实的生活图。
书画一体,写意人生。《红楼梦》用诗一样的语言交汇出具有一幅幅意境不同的图画。这些图画是艺术,同时也是真实生活图的写照。
黛玉是美的,她的生活充满诗意。黛玉所住的潇湘馆是大观园中可谓最美的,最有意境的处所。xxx、xxx等人最中意的也是潇湘馆。xxx赞:“若能月下坐此窗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原文描写:……抬头看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干翠竹遮应,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入门便是曲折游廊,所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和着地步打就得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着芭蕉。又有两间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隙,得一泉脉,开沟仅许尺,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足下而出。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第3篇
【关键词】文化;音乐;美术;语文
一、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用歌曲导入课文
随着MP3、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听歌曲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歌曲导入课文进行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选自《红楼梦》的《xxx进贾府》时,可以用歌曲《枉凝眉》或《葬花吟》的播放导入,使学生不仅了解这两首曲子的歌词是xxx本人的诗作,也会被曲中的悲剧气氛所感染,进而去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对学习这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教学xxx的词《一xxx・红藕香残玉簟秋》时,可以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来导入课文,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对学唱这首曲子和学习歌词也产生了兴趣。而歌词本身就是这首词的原文,如果学生学会歌唱这首歌,就恰好完成了对整首词作的背诵,达到了一箭双雕的学习效果。诸如此类,《荷塘月色》、xxx教头风雪山神庙》、《故都的秋》等篇目可以分别用歌曲《荷塘月色》、《好汉歌》、《晚秋》等导入,这里不再赘述。
2.配乐朗读或背诵
学生天性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适时诱导,把他们学习的心思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学一些抒情性散文时,我们可以用轻音乐来进行配乐朗读。如教学《囚绿记》、《葡萄月令》、《动人的北平》等。在学习一些古代散文时,配以古筝。二胡等古典器乐演奏的音乐来诵读。如教学《师说》、《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等。在背诵较短的诗词时,还可以根据大家熟知的旋律为诗词配曲进行歌唱,熟练后自然而然地就背会了诗词。如《卖报歌》、《心愿》、《牧羊曲》、《敢问路在何方》、《三月里的小雨》等歌曲,它们的歌词字数简短,xxx扬,很适合于给大多数古典诗词配曲。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效率,也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象形字的学习
象形字在所有汉字中比重虽然不大,只有200多个,但它是构成其它汉字的基础。因此,如果明了了这些象形字的含义,就可以推知好多汉字的意义。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比画出来的,所以运用美术的方法理解和学习象形字就更为简便。如“首”字,造字者只用几根头发和一层头皮来代表头盖,用一只眼睛来代表整个面部,合起来指人的头颅;“企”字的象形是一个人和一只脚,特别显出这个人在脚上用力,因而有“企望”的含义;“鼠”字则特别显出老鼠的一张大口,里面有两对锋利的门牙,还有浑身的毛和长尾巴,人们一看到这个字,就不会猜成它是其它什么动物了。更多的象形字在《字源》中有详细解释,我不再一一列举了。
2.用图片导入课文
图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醒目,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片导入课文,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是现成的美术作品,若有条件,也可以播放幻灯片。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关于秋景的图片进行导入;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时,可以展示出画有亭子、江水、船只、苍天、人物离别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离别的情境中;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可以播放或展示几组关于狗的图片,提问学生喜欢哪类狗,进而引导他们去关注文中小狗的命运等。
3.用简笔画指导背诵和理解文章含义
简笔画学起来比较简单,在教学中用起来也很方便。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具有一定的简笔画水平,将会对指导学生背诵xxx和理解文章含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我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山、鸟、鱼、草屋子、树木、桃子、李子、村落、炊烟、狗扑、鸡的形象,使学生在3―5分钟就完成了这首诗歌的背诵,效果很好;在教学《游褒禅山记》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山、院落、石碑、山洞的形象,据此,学生不仅知道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的同学甚至用了几分钟就把文章的前两段背诵了下来;再如,教学《鸿门宴》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人物的座次,在旁边标注了人物的名字,学生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把项羽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的形象理解得较为精准。诸如此类,在指导背诵《望天门山》、《涉江采芙蓉》、《定**・xxx穿林打叶声》等画面感极强的诗词时,均可运用简笔画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第4篇
六弦琴,婉转空灵,执手相依,琴瑟xxx,牡丹香,袅袅温馨,花弄影,拨乱风中弦音;
夜未央,更xxx,泱泱曙色,月下娉婷,风萧瑟,乱花飘零,花弄影,染乱迷离梦境;
暮雪深,逝雪冰凝,踏雪寻梅,旷世深情,迷幻间,十指扣紧,花弄影,迷乱谁的眼睛;
天向晚,繁华落尽,昼夜笙歌,靡靡之音,乱世中,斑白双鬓,花弄影,影乱彼时背景;
谁谛听,落花之音,烟火寂寥,流光隐隐,舞霓裳,歌舞升平,花弄影,惊梦一世哀鸣;
续兰亭,没有回音,三千落花,袅袅婷婷,杯欲饮,满目晶莹,花弄影,厚葬梦中风景;
醉红尘,前梦苏醒,盛世流萤,xxx冰,画蝶心,几度沉吟,花弄影,一世幽梦凋零;
风月祭,典雅爱情,彼岸花开,一世秋心,诺三生,三生约定,花弄影,泪染来世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