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有趣外文翻译 第1篇
《红楼梦》中称谓的翻译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视点出发,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一些称谓的翻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前言
称谓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为了表示互动的关系,以及身份,工作中的职权、地位等而区分的称呼,常常起到说明、印证的作用。而在封建社会制度中,称谓就不仅如此了。它还是代表人与人之间的长幼、尊卑、亲疏与嫡庶的关系,能使人们的血缘关系、血缘系统鲜明化,清晰而不紊乱,是维护封建宗法制与等级制度的必要手段。通常隐含了权势内涵,体现出双方不同的身份,地位,修养、情感等相互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社会等级森严,家庭内部也难例外。家庭(尤其是贵族家庭)中的称谓的使用正是等级制度的具体反映。称谓使用的原则就是“得体”。所谓“得体”,笔者以为就是指称呼者应该严格遵守“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荀子富国》)的原则。在封建社会,因使用称谓不当而获罪的事例并不鲜见。《红楼梦》中称谓的运用正是恪守上述原则进行的。社会关系中普遍采用亲属称谓,这些亲属称谓不再反映亲属关系,而是反映年龄、性别和社会等级(xxx,1993)。
二、翻译比较
上面我们谈到称谓的运用要遵循“得体”的原则。“得体”与语境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语境”包括使用场合、使用双方的身份等因素。同样,翻译称谓时也要体现出“得体”这一原则,即要“忠实”于语境因素。具体来说,要“忠实”于对象、“忠实”于场合、“忠实”于社会文化背景。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而且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而《红楼梦》中的称谓具有浓厚的汉语传统文化色彩。如何准确地将这些称谓翻译成为英语,文化因素是必须慎重考虑的。翻译时既要保留该称谓在原语中的文化内涵,又要符合译入语的传统习惯,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下面笔者将针对《红楼梦》中一些称谓的翻译具体谈谈上述问题。
1.首先讨论一下“老爷”这个称谓的翻译情况。“老爷”这个称谓在《红楼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请看:
1)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道何尝不是大道理……”(第一回)
2)探春xxx:“这几天老爷可曾叫你?”xxx笑道:“没有叫”(第二十七回)
3)xxx说道:“快进去告诉太太:老爷要打我呢!……”(第三十三回)
4)xxx哭道:“xxx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同上)
在1)中,“老爷”指贾雨村,为新任应天府。xxx等译为“Your Honour”,可以说是铢两悉称,既符合原语所指,又合乎译入语之习惯,因此,汉语与英译十分对等,贴切妥当。在2)至3)中“老爷”都指的是xxx,因为使用者的差异,具体的语用含义略有不同。在2)中,探春同xxx说到他们的父亲时,用了“老爷”而不是“父亲”来称呼。xxx等译文(以下简称为xxx)和xxx译文(以下简称为霍译)同为“Father”。种种译文似乎未能体现出探春与xxx对xxx的敬畏之情。在3)中,xxx觉得自己将要受到父亲的责骂。情急之中求一位耳聋的老嬷嬷去找人来救护他。因为对仆人说话,故翻译时应考虑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的身份。xxx为“the master”,而霍译是“Sir Zheng”。两种译文都较准确恰当。xxx既符合原语习惯,又合译入语用法,堪称佳译。而霍译的英语味更浓,但考虑到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直呼长辈之名被视为大逆不道,故而笔者以为霍译略有缺憾,但并不影响译文效果。4)中的“老爷”出自xxx之口。xxx称其夫xxx为“老爷”,主要是因为当时有其他人在场,这样称呼以示尊重其地位,另外可能多少有些不满的成分吧。xxx与霍译分别为“sir zheng”,都很准确。
2.接着谈谈“太太”的使用及其翻译情况
1)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第三十四回)
2)xxx笑道:“太太不知道这缘故。”(第二十八回)
3)(xxx)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xxx立刻回南京去!”(第三十二回)
4)那婆子道:“太太又赏了银子,又赏了衣服,怎么不了事的。”(同上)
由于称呼者不同,“太太”的语用含义也有差异。在1)中,xxx询问有关xxx被打的事由,袭人在对话中称呼xxx为“太太”。xxx与霍译均为“Your Ladyship”,很恰当,极合xxx的身份。在2)中,因为当时有宝钗,黛玉以及熙凤在场,故xxx用“太太”称呼其母亲,很得体。xxx为“Madam”,而霍译是“Mother”。笔者以为,xxx较佳,符合当时的情境;霍译只考虑了xxx用xxx的母子关系,而未能够注意到“太太”一词在此语境中所蕴涵的尊重之意。在3)中,xxx因xxx毒打xxx,一气之下便要回南京,因此,xxx“Your mistress”较为妥贴,符合xxx的身份,如果译作“Your wife”则逊色多了。在4)中,那位耳聋的老嬷嬷在同xxx的对话中,称xxx为“太太”。下人用的称谓与xxx用的虽然在字面上相同,但口吻却大不一样,佣人们敬畏她,而xxx则尊重她。xxx为“the mistress”,同前文中的“老爷”的译文相互对应;与霍译是“Her?Ladyship”与前文中的“Sir Zheng”相呼应,两种译文俱佳。
3.紧接着我们讨论一下有关xxx的一些称谓及其翻译情况
1)xxx道:“老太太叫我呢,有话等我回来说罢。”(第二十三回)
2)xxx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xxx大夫的药呢。”(同上)
3)xxx哭道:“……况且暑天炎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xxx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第三十三回)
4)正没开交处,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同上)
在1)中,xxx对熙风称xxx为“老太太”,其实他俩应该称“奶奶”。xxx如此称呼,还是地位因素在起作用。家庭成员愈要维护xxx在荣国府中的至尊地位。霍译为“Grandma”比较亲切,但那尊重的意思则消失了,比较而言,xxx的“the old lady”较佳。在2)中,xxx回答xxx的问话,故称其外祖母为“老太太”,以表示尊重。霍译是“Grandmother”,但不及xxx“the old lady”。在3)中,xxx恳求丈夫看在老太太的佛面上,暂且饶过xxx。霍译“Lady Jia”比xxx的“the old lady”更有英语味。在4)中xxx的哀求不为xxx所理会,这时候xxx出场了。在此例中,霍译“Her old Ladyship”胜于xxx的“the old lady”,更为恰当地表述了xxx在荣国府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例5)中,“xxx”被xxx先生译为“the lady Dowager”,而霍氏译作“Grandmother Jia”。笔者以为,xxx盖过霍译。xxx乃荣国府中之至尊,是个名副其实的matriarch。根据ALD的解释,“dowager”即“a woman with property or title rom her late husband”。这个定义与xxx的地位恰好吻合。另外,《简爱》中有这样一句话,也可佐证笔者的浅见。“The Young Lady thus claimed as the Dowager’s property reiterated her question with an explanation.”此处的“the Dowager”指“Braness Ingram of Ingram park”,而xxx的地位也超过了Braness Ingram,故xxx较霍译贴切,既符合原语,又符合译入语用法,看来xxx先生夫妇是颇具匠心。霍译“Grandmother Jia”似乎是直译,反映了xxx在府中的'血缘上的地位,但还未能表现出她那无尚的权利。
4.在上面,笔者简要比较分析了“老爷”、“太太”、“老太太”及“xxx”等称谓及其译文。最后探讨一下《红楼梦》中姐姐、大哥和妹妹等称谓的翻译问题。请看一例:
xxx向xxx说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我撒谎不成?”……xxx笑道:“太太不知道这缘故。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那xxx的事,他也不知道。林妹妹在背后羞我,打谅我撒谎呢。”(第二十八回)
论文xxx将“宝姐姐”,“xxx”和“林妹妹”分别译作“Bao-chai”、“Cousin-Xue”和“Cousin Lin”;xxx夫妇却分别译作“Cousin Pao-chai”、“her brother”和“Cousin Dai-yu”。通过比较,笔者认为,xxx胜过霍译。原因在于xxx先生考虑了译入语中的习惯用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通常用“Cousin+名字”的形式来称呼,而不用“Cousin+姓”的形式,霍氏选用后者会使译入语的读者误以为Xue和Lin是first name呢。再看看“二姐姐”的译文。“二姐姐”在此处是指xxx熙凤,xxx与霍译分别为“Feng”、“my cousin Hsi-feng”,二位译者翻译得都很准确。没有将表示排行的“二”字译出也是为了顾及译语的习惯。
在传统的宗法社会里,长幼分别得很清楚明了。常常有长兄如父,长xxx母之类的说法。因此弟弟、妹妹是不可以称呼哥哥、姐姐的名字的,而反过来则可行。这在翻译中也要予以考虑。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大多比汉语笼统。“Cousin”便是一例。这个称谓词,不分长幼,无男女之别,甚至不分班辈,这给英译汉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由此可见,“Cousin”一词如脱离语境,则不易确定地说明被指者的性别、长幼和辈份。有时候,即使有了语境,也不大容易辨明,xxx克有一部长篇小说叫“Cousin Bette”(法文名叫La Cousin Bette)xxxxxx先生,在解放前将其译为《贝姨》,解放后又有人将之译作《表妹贝蒂》。两种译名差别甚大。以至于出现了“代沟”,这从一方面说明了“cousin”这个词的词意太难把握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称谓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其翻译只有从社会文化的视点出发,考虑到语用含义,才有可能成功。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称谓讲究等,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人跟人之间的不平等的待遇,称谓翻译要求很严谨。为此,译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词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转移。在文化的转移过程中,译者会遇到种种棘手的问题。翻译的过程便是这两种文化中寻找共同点的过程。可见,翻译工作的近乎完美任重而道远。
红楼梦的有趣外文翻译 第2篇
红楼梦咏菊诗词翻译
清代:xxx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xxx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xxx评章后,千古xxx说到今。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xxx。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xxx:藏着灵秀。“毫端xxx”是心头xxx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xxx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xxx。
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xxx:xxx(365—427),东晋诗人,xxx,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xxx。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xxx,如:评章风月。
xxx: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xxx。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xxx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xxx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xxx、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xxx”xxx选了《忆菊》、《画菊》之后,“xxx公子”贾xxx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xxx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xxx的《忆菊》、xxx公子的《访菊》和《种菊》,xxx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xxx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xxx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xxx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xxx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红楼梦的有趣外文翻译 第3篇
红楼梦的翻译美学
汉语运用“模糊”语言写人叙事,皆有意外之神效 -- 形象栩栩在眼前,旧事历历如重演。一个经典例证恐怕要数《红楼梦》中xxx进xxx那一节。xxx如此走笔:
xxx早已看见一个xxx婷的女儿,便料定是xxx之女,忙来见礼;归了坐细看时,真是与众不同,只见: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似西子胜三分。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之最怕,要算是描写美女了。因为,若从正面落笔,用“工笔画”手法,那肯定吃力不讨好。因为,世人对美女的评判的标准林林总总,此外,美女之最动人处,在其眼神,在其意态,在其“精气神”,而这些恰恰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正应了一句唐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试想,以上这段文字从xxx的肖像(眉目、两靥、身材)描写、行为描写到心理描写一应俱全。但是,如此面面俱到的描写,如此着眼宏观的描写,实在是“大而空”,实在是“全而虚”。“大而空”+“全而虚”= “模糊”也。
值得庆幸的是,汉语为我们的文人墨客准备了充足的“写诗却是一个优点”(_宁语)的表达。写xxx的句子很美丽,却又很模糊,诸如“xxx婷”、“似蹙非蹙”、“似喜非喜”、“态生两靥”、“娇袭一身”、“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多一窍”、“……胜三分”,等等。
令人xxx的是,表达虽然模糊,而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并不模糊,相反,凡是读过《红楼梦》的,没有一个不认为xxx是一个绝色美人,可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xxx的影像在脑海头脑里。
上段写xxx的成功,我们不必去追究是汉语琳琅的模糊词语成全了xxx,还是xxx善驾能驭汉语的模糊词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段模糊描述,激活读者联想,驰骋读者想象。反观英语,模糊遁迹,逻辑登场,那将是怎样的'译文呢?
Of course, Pao-Yu had seen this new cousin earlier on and guessed that she was the daughter of his Aunt Lin. He made haste to bow and, having greeted her, took a seat. Looking at Tai-yu closely, he found her different from other girls.
Her 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 her 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 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 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 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 In repo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 in motion, 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 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 Kan, more delicate than Hsi Shih. (xxx,戴乃迭合译)
xxx婷 → 无相应译文
似蹙非蹙笼烟眉 → dusky arched eyebrows were knitted and yet not frowning
似喜非喜含情目 → her speaking eyes held both merriment and sorrow
态生两靥之愁 →无相应译文
娇袭一身之病 → her very frailty had charm.
泪光点点 → Her eyes sparked with tears
娇喘微微 → 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
呜呼!应该承认,xxx戴合译,乃珠联璧合。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如此上乘英译,绝非陋译,但是,让native speaker来读此译文,他们决计不会得到一个美女的影像。笔者的美国友人Bill Hofmann教授对此段描述的评价是:
I can hardly see, through this passage, a beauty before my eyes, the overwhelming impression being that the young woman is frail and pale. When we say somebody’s breath is soft and faint, we do believe that she or he is fatally sick and should be hospitalized as soon as possible.
(通过本段描写,我眼前所见并非是一美女,主要印象是此女虚弱苍白。当我们说某人breath is soft and faint时,我们总以为她或他病得不轻,应该急送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Bill Hofmann教授的评价幽默闪烁,但确是真情实感。以“娇喘微微”为例,xxx人读来,疏放中出意境;朦胧里演清晰。“娇喘”二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微弱喘气”,也不是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所能译出的。“娇喘”二字用汉语解释,尚难,遑论英译。
此外,写xxx的“xxx婷”、“态生两靥之愁”xxx戴两人皆避而不译。这不仅有道理,而且值得肯定。余尝想,若是硬译“xxx婷”和“态生两靥之愁”,说不准,xxx会不幸成为西方读者心目中的女妖。
红楼梦的有趣外文翻译 第4篇
红楼梦的有趣外文翻译
红楼梦早在1830年,就有了英文译本,当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John Davis翻译了《红楼梦》第3回的片段,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英文节译本。《红楼梦》的国外传播也从此拉开序幕。
《红楼梦》是我们民族文学的顶峰,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而外国人通过翻译《红楼梦》,也在力图摘取这颗中华民族文化的明珠。他们是真诚的,不过,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和隔阂,无论是英文译本,还是德文译本,xxx译本,都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当我们中国人为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而艰苦努力的时候,外国人也在为翻译《红楼梦》而奋斗,都是为了这部人类文学的奇特作品。下面,我点评一些《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隔阂,还有我们《红楼梦》独特的语言魅力,既温习了祖国语文,又能提高一点英文,这是两全其美的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里的人名,有着独特的学问,一方面,凝聚着祖国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又寄托着深刻的含义,外国人翻译《红楼梦》,首先就遇到了翻译人物姓名的障碍,其中,有翻译得不错的,也有翻译的离题万里,甚至相当搞笑。
一、啼笑皆非的英文译名
1. 袭人,袭击男人?
袭人,在英文译本(xxx译本)中,是这样翻译的:Hsi-jen,(assails men),“Hsi-jen”是音译,问题出在()里的注释,本来译者是为了给英文读者解释这个人名的意思。可是,解释大大错了,assails men 是“袭击男人”的意思。这就完全曲解了“袭人”这个词的本意,袭人之名是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可不是袭击男人的意思。也有英文译本中,袭人被翻译做“Aroma”,芳香的意思,这位英文翻译者就抓住了“花气袭人”这个点,就比较好。
2. 司棋,是国际象棋?
3. xxx,变成了一条鱼?
比较让人感到无法理解的,还是这个人名的翻译:xxx,Mackerel。Mackerel,是鲭鱼的意思,这和xxx这个名字的本来意义差的太远,而且,不可思议。
4. 鸳鸯,变成了鹅?
在早期英文译本中,鸳鸯被翻译成:Faithful Goose,忠诚的鹅,鸳鸯并不是鹅。
5. 黛玉,成了放荡的女人?
对红楼梦里的人名,最糟糕的莫过于这个了,黛玉(Black Jade,黑色的玉),从中文字面意义上来讲,黛玉,也有黑色的.玉之意,不过,问题出在英文本身,Jade的引申义,有两个,一个是loose woman 放荡的女人,另一个是horse,马,Black Jade的引申义就是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或者black horse,这两个涵义都与《红楼梦》里的黛玉,差得太远!
6. 兴儿,成了“大鬼”?
由于理解的歧义,翻译人名有时会变得相当怪异,xxx才“兴儿”,本意是高兴的意思,但是在英文译本中,被翻译成为“Joke”,也就是我们玩的扑克牌中的大毛,大鬼的意思。这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二、翻译的比较好的人名
只要正确地理解了中文原意,并且对人物性格有了准确的理解,那么对《红楼梦》里的人名还是可以翻译得比较好的。
比如,xxx,谐音“祸起”,英译本翻译成Calamity,灾祸,这就是很准确了。
妙玉,是Adamantina,金刚石,钻石的意思,这和妙玉出家脱俗,心灵冷峻,颇为吻合。
晴雯的英译名,很有趣,叫做“Skybright”,颇有点美国大片名字的感觉,呵呵。
最好的是,xxx的丫头紫鹃,Nightinggale,夜莺,有人会说,紫鹃的直译不应该是“cuckoo杜鹃”吗?这不是英译本翻译错了吗?不是,因为,在英文中,杜鹃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意思,在西方文化里,xxx夫到来的时候,杜鹃都会鸣叫,cuckold,就是我们理解的“带绿帽子的男人”,这是非常不雅的称呼,所以,伟大的英国翻译家xxx,在他的译本中,把紫鹃曲译成“Nightinggale”,实在是一个传神之笔,令人赞叹!
三、特殊名称的翻译法
红楼梦里有很多颇有民族语言色彩的名词,翻译成英文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不妨看看下面,也算提高自己的汉译英的水平。
xxx公子(Green Boy,绿公子)
潇湘妃子(River Queen 江河xxx后)
xxx旧友(Cloud Maiden 云少女)
菱洲(Amaryllis Islander xxxxxx)
蕉下客(Plantain Lover 爱蕉客)
藕榭(Lotus Dweller 莲花居士)
以上的名称,具有中文无穷的魅力,以“xxx旧友”为例,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而翻译成英文,显然是平淡了很多,变了味道。这不是翻译者的错,的确是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巨大的差别,这也提醒我们,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祖国文字,中文的魅力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