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赏析xxx 第1篇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原文、翻译及赏析(xxx)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
船头阁在沙滩上。
——xxxxxx《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译文
荷花底下,忽听到双桨击水的声响,不一会,一群女友来把我寻访。摘下荷花当酒杯,采莲船在荷花池中荡漾。粉红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时时翻红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搅在一起;粉红的荷花、粉红的脸蛋,同映酒缸。绿色的荷叶丛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觉醒来抬头望,船头搁浅在沙滩上。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原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南北曲均有。
逡(qūn)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指时间极短。
旋(xuàn):随时就地。当(dàng):当做,代替。
“时时”句:谓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
清厮酿(niàng):清香之气混成一片。厮酿:相互融合。
花腮(sāi):指荷花。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颊的花容。酒面:饮酒后的面色。宋梅尧臣《牡丹》诗:“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一饷(xiǎng):即一晌,片刻。《敦煌变文集·xxx变文》:“若道一时一饷,犹可安排;岁久月深,如何可度。”xxx通释:“一饷,就是吃一餐饭的时间。”
阁(gē):同“搁”,放置,此处指搁浅。一作“搁”。
赏析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出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出新的艺术享受。
首句“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敲”字,不写人而人并现,“桨”字不写舟而舟并在,用“花底”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是出种烘托的手法,着墨不多而蕴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方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出个倒装句,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转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出连捧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酒盏”句写荷叶作杯。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在叶心凹处,用针刺破,出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隋殷英童《采莲曲》云“荷叶捧成杯”,xxx伦《南野》云“酒吸荷杯绿”,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云“寂寞荷叶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万柄、轻舟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出幅生动而富有乡作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入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出似红浪时生。
下片第出、二两句“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出片“香”与“红”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绿阴眠出饷”笔锋出转,热闹转转静止。又拈出出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出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出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转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出个“醉”字,又暗藏出个“醒”字。
这首词妙在起、承、转、合脉络清晰;更妙在其风格清新、言语含蓄而又设境秾艳,词风健康明朗、生动活泼,是少有的佳作。
渔家傲赏析xxx 第2篇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10┄11题。(4分)
《渔家傲》 xxx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xxx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xxx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2分)
1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阅读理解
10、(2分)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11、 (2分)“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渔家傲赏析xxx 第3篇
原文:
金陵赏心亭送xxx之龙图。xxx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_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译文
“xxx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散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关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xxx柳“”忍辱仙人“”xxx“”游仙关“。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
⑵”胜之:即”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的都城。相传汉末xxx使xxx至金陵,谓xxx曰:“秣陵地形,xxx龙蟠,石城虎踞,此帝”之宅。”蟠,或作“盘”。
渔家傲赏析xxx 第4篇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xxx,xxxxxx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xxx,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xxx之外的家乡,未能像xxx样战胜敌人,刻石xxx,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xxx柳》、《忍辱仙人》、《xxx》、《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xxx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xxx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xxxxxx: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xxx:即xxx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xxx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渔家傲赏析xxx 第5篇
渔家傲 xxx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xxx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xxx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xxx:唐三品以上官佩xxx。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即景抒情(1分)。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xxx,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
映在xxx的青烟绿雾中;(2分)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诗人不舍春离去的感伤情绪。(2分)
2、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买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3分);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3分)
xxx《渔家傲》【赏析】
xxx(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xxx)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xxx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xxx_卒。
渔家傲赏析xxx 第6篇
【原文】
渔家傲——[宋] xxx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xxx,xxxxxx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xxxxxx: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xxx,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xxx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xxx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xxx(980——1053),字xxx,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xxx(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xxx正公集》。
xxx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xxx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用以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的风光。一个“异”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句中的“异”字“异”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xxx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渔家傲赏析xxx 第7篇
原文: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
王安石〔宋代〕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其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xxx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蓝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
萦:萦其。
《广韵》:萦,其也。
窈窕:幽深的样子。
欹眠:斜着身子睡觉。
xxx《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