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授江州司马》唐诗赏析 第1篇
[唐]xxx
巴山楚水凄凉地,***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
xxx,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xxx文**的****,失败后,一再遭贬。xxx宝历二年,xxx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xxx。在酒宴上xxx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xxx写了这首诗答谢他。xxx从永贞**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
中心:
《xxx授江州司马》唐诗赏析 第2篇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xxx节度使任所。与xxx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_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xxx冲突,被贬为江陵士xxx,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xxx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xxx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xxx授江州司马》唐诗赏析 第3篇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xxx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xxx读了非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是的,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xxx。
《xxx授江州司马》唐诗赏析 第4篇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xxx节度使任所。与xxx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xxx授江州司马阅读及答案参考
xxx授江州司马阅读及答案参考
《xxx授江州司马》唐诗赏析 第5篇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xxx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 朗读
1、让学生**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阐明理由)
2、从xxx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xxx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xxx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