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合集16篇)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篇

试就你的理解,简单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罗带同心结未成)而泪别情人(君泪盈,妾泪盈,*青山相送迎)时的情景。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及依依难舍之情。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扩展3)

——南歌子 贺铸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南歌子 贺铸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扩展4)

——《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2篇

《长相思·其一》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一》译文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一》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3篇

故事发生在长安。主人公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两个人情投意合,多才多艺。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不求仕途发达,只愿能够长相厮守,恩爱永远。但战乱爆发,丈夫只得抛却娇妻,远赴边关为国征战。长安的家中,只剩下苦苦思念丈夫的妻子……

“长相思,在长安。”

他已经走了很久,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听啊,蟋蟀在井边悲戚地叫着,它是不是也在苦苦等待自己的爱人?天气渐渐凉了,晚间的寒气把竹席浸得冷硬,没有你在身边,我独自一人怎么能抵挡这蚀骨的凄凉?

“络维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夜深了,全无睡意。屋内孤灯不明,照得满室清冷无比,只觉得更加形单影只。每当这时候,就会更加思念你,悲伤欲绝。窗外有月光透入,干脆拉开窗帘,抬头仰望明月。远在天边的你,是不是也在凝望月亮,思念着我?但我们无法相见,只有徒劳地叹息!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记得吗?我们曾经吟诗作对、踏春赏花。在那片桃林,你我山盟海誓永不分离,你还说我美丽如花,可你如今却在遥远的天边,连帮我整理一下云鬓都不能!

“美人如花隔云端。”

我想去找你,可远隔千山万水,长路漫漫!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是什么把我们隔得这么远?你到底在多么遥远的地方,为什么连魂魄也难以抵达?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日思夜想,我的心都碎了!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4篇

1.(2分)赶着走

2.(2分)B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5篇

1. “*青山相送迎”是说吴山、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情,使感**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题。(5分)

2. 同意。词的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并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显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情深。(6分)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6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最新范文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7篇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扩展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扩展1)

——长相思山一程古诗诵读 纳兰性德长相思全文

长相思·吴山青

宋代: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

长相思

宋代:欧阳修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长相思

宋代:韩疁

郎恩深,妾思深。祗为恩深便有今,回纹辜旧吟。

云沉沉,水沉沉。一点坚如百炼金,郎应知妾心。

长相思·折花枝

明代:俞彦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长相思

清·徐灿

花冥冥,水泠泠。雨雨风风满碧汀,劳劳长短亭。

想凄清,倚银屏。点点声声不忍听,盈盈泪暗零。

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红满枝

唐代:冯延巳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朝有时

宋代:刘克庄

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

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长相思·雨

宋代: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

宋代:吴潜

上帘钩,下帘钩。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愁。

长相思

宋代:张元干

花下愁。月下愁。花落月明人在楼。断肠春复秋。

从他休。任他休。如今青鸾不**。看看天尽头。

长相思

宋代:王灼

来匆匆。去匆匆。短梦无凭春又空。难随郎马踪。

山重重。水重重。飞絮流云西复东。音书何处通。

长相思

宋代:石孝友

你又痴。我又迷。到此痴迷两为谁。问天天怎知。

长相思,极相思。愿得因缘未尽时。今生重共伊。

长相思·长相思

宋代: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

宋代:向滈

行相思,坐相思。两处相思各自知,相思更为谁。

朝相思,暮相思。一日相思十二时,相思无尽期。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扩展2)

——长相思林逋阅读答案带赏析

长相思林逋阅读答案带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8篇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者的**,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这篇诗没有像《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9篇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扩展5)

——《逢入京使》阅读训练答案与赏析翻译

《逢入京使》阅读训练答案与赏析翻译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0篇

刘桢(186~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合称建安七子,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桢去世。他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彰显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_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_(《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_刘王_。他与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赋》,在文采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1篇

(1)长相思:又名相思令。

(2)相送迎:又作相对迎。

(3)谁知离别情:又作争忍有离情。

(4)吴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

(5)越山:在杭州钱塘江的南岸。

(6)罗带:丝织的带子。古人常把罗带打成 结,比喻同心相爱。

[译文]:

青翠的吴山,清秀的越山。钱塘江两岸秀美的青山整天在为离别的人们送行,可这山山水水懂得离别之情吗?

离别的人儿泪眼相对,哽咽无语。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潮水已涨满,船儿就要出发了,留给他的是一生相伴的“长相思”!

[译文二]:

钱塘江北青翠的吴山,钱塘江南清秀的越山,成天价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好生有情。可此际,一对有情人儿正依依江岸,难分难舍,那山却依旧招呼着行人归客,全不管他俩的。离情别绪,真个是无情透了。钱塘江水似乎也是无情,这对有情人,同心结子还未打成、定情之期还未说妥,它却涨起大潮,催着行舟早发。可是,当他俩泪水盈眶之时,它也把潮头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似乎只等着泪珠夺眶而出,它也要让潮水温向四野一般。

赏析: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与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2篇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6.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7、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3篇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原名成德,避**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年患急病去世,年仅31岁。词以**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4篇

长相思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玄。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李白诗鉴赏

《长相思》是乐府古题,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题下所收,从汉代的古诗到六朝文人之作,大都是抒写行人久旅或久戍不归,闺中人的思念之情。这种诗都是以女子口吻用代言体写成。李白这首《长相思》,内容和写法都遵循了古题的规范,当属闺情诗,亦即爱情诗。

“长相思”之意,共有四层,即昼夜思念,琴瑟传情、随风寄意、泪涌肠断。这四层意思次第展开,紧相连属,绵密无间。

起渲染哀戚情愫:“日色欲尽”,传达了白昼时光难捱的感受;又缀以“花含烟”三字,一方面渲染了暮色的迷茫,另一方面,又以暮色笼罩中的娇柔的花,暗喻着闺中之人。夜幕降临,明月初升,空中弥漫着皎洁的清辉,在这宁静的月夜,闺中人的思念更深了,以至愁不能寐。既不能成寐,就得寻找排遣和寄托,因此她催玄拂柱,以琴瑟传情,在月光下奏起了相思之曲。三、四句对仗工整,设辞华丽,很合女主人的身分。凤凰柱、鸳鸯玄既描写了琴的精美,又传递着相思的信息:凤凰,使人想起萧史、弄玉结成仙侣的故事;鸳鸯更是比翼伉俪的化身。在这里,它们都是乐曲情绪的象征。“初停”、“欲奏”,表明一曲未了,又接续着一曲,不尽的琴声正如人的思绪一样绵长。

然而,这曲中情意该如何传送到亲人身边去呢?故而又有了“愿随春风寄燕然”的遐想。燕然,唐诗习用语,指代边地,暗指行人在极远处。接着缀一单句“忆君迢迢隔青天”,将心事道破,形成一个突兀的感情高峰,也是全诗的抒情中心。诗末四句作断肠之辞,“昔时横波目”的甜蜜回忆,更加剧了“今作流泪泉”的痛苦思念,末了向“迢迢隔青天”的亲人呈上自己诚挚的心;你若不能体会我的断肠之情,等你归来时就请这明镜作证吧,我的泪容,将永久地停驻在这面镜中!武则天有《如意娘》诗,诗中有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诗的结尾二句当由此化出。泪洒裙上,必会留下痕迹,而镜中人面却是不能长留的。诗说“归来看取明镜前”,将不可为之事说得那样斩截,这正是诗人主观感情的强烈表现。

这首诗或许是李白借了乐府古题来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李白于青年时代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褵,夫妻生活十分恩爱。但因李白长年漫游在外,聚少离多,双方自不免相思之苦。诗人将这种情思以代言体写出,不但想象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也含在其中了。

以前读李白的《长相思》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惊叹诗仙惊人的才华和浪漫的情怀。在经历了长长的人生后,重读这首诗,细细品味,被诗中的意境深深打动,更加深切地理解李白所要表达的那份最真挚的感情,理解那个情深意切的爱情故事……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5篇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译文

九月刮起了阵阵西风,月色阴冷霜花已凝成。

思念你更觉秋夜漫长,一夜里梦魂多次飞升。

二月里春风徐徐吹来,春草发芽春花儿开放。

思念你更觉春日迟迟,一天里几次回转愁肠。

我住在这洛桥的北面,你住在那洛桥的南边。

十五岁那年认识了你,可我今年已经二十三。

好像是那女萝草一样,它生长在松树的旁边。

蔓儿短又苦松树太高,盘旋往复够不到上面。

人们说人要有了心愿,心愿至诚老天必成全。

心甘情愿变作远方兽,寸步不离并肩走向前。

情愿变成深山的大树,异根而生却枝枝相连。

创作背景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16篇

《长相思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文解释】

太阳就要落山了,花儿好像含着烟雾,一片朦胧,月光明净就似洁白的绢,忧愁得无法入眠。刚刚停止弹赵瑟,手放在凤凰柱上,又拿起蜀琴想要弹奏鸳鸯弦。这首曲子满含情意,却无人能传达过去,愿它能随着春风寄到燕然山。思念你却那么遥远隔着青天。过去顾盼含情的眼睛,今天成了泪水的清泉。你要是不相信我相思肝肠寸断,回来时到明镜前看看。

【词语解释】

素:洁白的绢。

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相思之苦。诗人通过描写人物具体的`活动,利用推想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心情。而想用春风寄情更是一片奇情的表现。全诗充满了含蓄美,缠绵悱恻,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