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共11篇)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篇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xxx人语驿边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已经模糊不辨。渐渐进入梦乡,梦中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在静谧的雨夜中,江中的行船传来悠扬的笛声,桥上驿亭边也传出阵阵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注释

兰烬:指烛的余烬。古人用泽兰炼油点灯,称兰膏。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xxx: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2篇

是时候了,云板被敲起。

唱起我们的离歌,在空旷下安放被修剪过的,以及前世今生的枝枝叶叶。

——题记

1、除却天边月,无人知

她关**店门,把喧闹也关在了门外。杭州,最不缺的就是熙熙攘攘。白天如是,夜晚亦如是。

xxx,姓苏,单名苏,家道原本殷实,十四岁那年,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吞没了苏家所有的家财,为此郁结于心,卧病不起,药石无医,不久竟双双辞世,抛下xxx和xxx姐妹俩相依为命。

富贵时看惯了锦上添花的常事,如今孤女伶仃,贫穷困苦,竟没有一个亲友中送炭,伸出援助的手。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啊,xxx无奈之下,尽管百般不舍,也只好卖掉了唯一可以栖身的旧宅,筹了一笔不多不少的款子,在临街租下一个小店,以绣计为生,挣扎着。

“酒香不怕巷子深”,毕竟是书香门第,xxx的画工佳,绣艺高,绣品一经摆出,便被人们争相购买,特别是旗袍绣,那花那无不显露出灵气,穿在**小一姐的身上,在各式酒宴舞会上摇曳出别样的风情。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xxx已经***岁了,尚且待字闺中。不是xxx心高气傲,也不是自身有什么残缺。相反,xxx很美,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主要原因应该是xxx。xxx从小身体不好,弱不禁风的,还惹**一种怪病——好好的,会突然间口吐白沫,四肢一抽一搐,人事不省。为此xxx没少到处求医,所有刺绣赚来的钱都花在她身**,可是xxx中药西药的吃了不少,病情就是不见有好转。但凡现实男子,谁愿意娶个带拖油瓶的回去啊!所以,xxx的婚事,就这样耽搁了下来。xxx是极疼爱这个的,对是否嫁得如意郎君似是毫不在意,她眉宇间尽是淡淡,脸上看不到一点点的懊丧神情。

其实,有谁知道苏xxx的千山万水呢!日日靠窗而绣,那棵洋槐树郁郁葱葱的叶片,遮挡不住柔柔的眼波悠悠的思绪。每一一夜,对面墨香居都传来笛声,演奏频率最高的,是《梅花三弄》《寒江残雪》《中莲》。第一次听,xxx惊叹此人造诣很高,深得曲中味。自从遭遇变故之后,这些那么熟悉曲子已被红尘封印,xxx苏再次听到,顿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浮上来。尤其是曾经最爱的那首《中莲》。“xxx雨中莲,袅柔净瓶仙,碧波映弱质,幽幽暗香绵。”绵绵细雨中,xxx雨,出一水芙蓉,极其清凉。

自从有了这样清越悠扬的笛声,原本只为生计的飞针走线,便细细密密地绣进了女儿家隐秘的心事,一千多个静夜里,xxx已悄悄在心里绣**一个影子,“轻挑银针针针有情,漫捻彩线线线有意”,蹙眉舒眉皆为君。可是,女子的矜持和妹妹状况的顾虑,让xxx沉默成风中的水仙。

2、云中谁寄锦书来

墨香居老板xxx,二十九岁,北平人,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之气,反倒生得眉目清朗,举手投足之间风度翩翩。三年前孤身一人搬来,在xxx的素袖坊对面开了个墨香居,专门经营书帖。壁上挂满的“楷、草、隶、篆、行”书,每一幅都是出自本人手笔,气韵生动,形意合一,笔墨交一融,虚实相生,细细赏来,各有妙处,有博采名家之长,又独具特色*自成风格。杭州城里,为附庸风雅而一掷千金的主儿不少,加上xxx的书法本就独树一帜,所以墨香居的.生意自然很好,不过xxx由始至终都很淡然,开不开店门做生意全凭一时心境,加上身世的扑朔迷一离,于是经常成为三姑六婆的饭后谈资,更增添了几xxx。

本是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了店门相对,也混了个眼熟。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也会寒暄几句,无非是“今天天气很好”“又出去走走吗”之类的寻常话。苏xxx起有个报社的**这样形容过“杭州的女子,微笑皱眉都是一首诗”。而她在他眼里,该是不吧,生活的窘迫,迫使她远离优雅而忙于绣台和灶台之间,生活的细碎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有诗。

又是怎么样熟悉起来的呢,追溯起来,是因为xxx那次的失踪。那时候,她正给柳公馆的xxx太送旗袍,xxx太正在打牌,便等了好一阵。猛然间心神不宁,眼皮跳得厉害,惦记着家里的xxx,便放下衣裳连钱都没拿就往回赶。果然,xxx已经不见了!xxx急得到处找,直到天黑也没有找到。失神落魄地回到店里,却看到店里的灯亮了,心急火燎地推开门,发现xxx正好好的坐在桌子上,敢情听了什么好玩的,笑得咯咯的,身边是——xxx。xxx见了她,有礼貌地说:“xxx小一姐,xxx在街上发病,刚巧我路过,因为略懂医术,就简单处理了一下,看她有点饿的样子,顺便去吃了饭。没有及时通知你,请见谅。对了,你也没吃饭吧,给你打包了一份,应该还热着。”苏xxx:“谢谢xxx先生,我……”

“xxx小一姐不要客气,举手之劳而已。”xxx温和地笑了,“以后叫我xxx吧,我也叫你xxx。”

他的呼吸里都裹了墨香,淡淡的,扑在她的脸上,眉间嘴角都是那种味道。她觉得一成了墨人,周身充溢着xxx店里的书卷香。她在心底低低唤了声“xxx”,才轻轻地唤出口“xxx”,却连耳朵都红透了,像极了五月的榴花。

一个弱女子在尘世间清清白白地讨生活已是非常不易,何况要给xxx请医治病,要想有些积蓄,是不可能的,所以,xxx自己负担起xxx的教育,教她读书识字。xxx总是说:“xxx,让我来吧,我可以教绣绣的。”xxx先是再三推托的,和人家毕竟不太熟,可是自己要忙两头难免会顾此失彼,后来又架不住xxx的央求,便首肯了。

自此两家走动得多起来。往往是xxx刺绣,xxx执了xxx的手,一边念一边教习,有时候xxx没有耐心的时候,xxx会捏一捏她的鼻子,故作恼怒地唤声“调皮”。xxx便妥协了,又乖乖地练起字来。

这样的日子,真好。是的,真好。**。xxx看了xxx一眼,刚好和他的视线相对。心照不宣。xxx赶紧低了头,可是脸上的那一点点红晕,慢慢地洇开去,洇成了一片风景。

而她,在风景中走着。

3、寒日xxx锁窗

这一日,墨香居大门紧闭,而xxx却没有过来。xxx正在门口张望,只听那边隐隐传来争吵声,xxx的一颗心“嘭嘭嘭”地跳得厉害,她想过去,又顾虑重重,在店里坐立不安,只下意识地绞动着手里的丝绢,丝帕褶皱,手指苍白。忽然“嘭”的一声,门开了,xxx冲过来,拉起xxx的手,对气急败坏尾随而至的女子说:“回去告诉他,我不回北平!我要留下来,我要娶xxx!”而xxx脑袋里一片空白,已是全无主意了,任由xxx拉着她的手,只是看着眼前这张与他有几分相似的面孔,心里揣测,这该是他的姐妹吧!

那女子上一上一下一下打量了xxx一番后,冷笑几声:“你要气死他么?气死他于你又有什么好处?再说,清儿呢?她可是等了你三年呢!”

xxx一言不发,冷着一张脸,握着xxx的手那么那么紧。一直到那个女子愤愤离去。

后来的一段时日很平静。xxx依旧笔走龙蛇在宣纸尽情**,依旧静夜里玉笛横吹,依旧专注教xxx功课,依旧与xxx月下漫步,xxx的询问几欲脱口而出,却又生生咽下。

就这么过着过着,清明就到了。xxx叫住了提着竹篮向路人兜售纸元宝的老妇人,买了一副纸元宝。“我每年都给烧这个,也不知他们能不能收到。若收不到,我何苦要烧?若收到了,为什么就不保佑绣绣,让她早点好呢?”xxx喃喃自语,愁云锁眉。xxx的病发得越来越频繁了,甚至有一天严肃地和她说:“xxx,我会不会很快就死啊,死了以后就可以和在一起吗?可是,xxx对我那么好,我舍不得xxx你呢!”小的年纪,大人的语调,让xxx的心玻璃一样碎了一地。如今回想起来只觉凄惶。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1份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3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xxx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xxx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xxx扶将;xxx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4篇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xxx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xxx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xxx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5篇

朝代:宋代

原文:

xxx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①“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xxx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②“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_,亦xxx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6篇

卜算子·兰 宋朝 xxx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卜算子·兰》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xxx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xxx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卜算子·兰》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xxx《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卜算子·兰》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意之词。全词咏幽意,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地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意地幽处深谷,与松竹迟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xxx《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迟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地,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意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意于春天xxx,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意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意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7篇

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好景多在闲时,风雨xxx何害?

明卓人月、xxx《古今词统》:末二句是中晚唐警语。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xxx奇《梦江南》、《竹枝》诸篇,合者可寄飞卿庑下,亦不能为之亚也。

《白雨斋词评》: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

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

厉鹗《论词绝句》云:“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xxx’。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8篇

原文: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xxx人语驿边桥。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xxx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注释

①兰烬:xxx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xxx:同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9篇

卜算子·兰

宋代 xxx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xxx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xxx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xxx《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xxx之词。全词咏xxx,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xxx《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xxx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xxx于春天xxx,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xxx《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xxx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xxx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0篇

梦江南·兰烬落

唐代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xxx人语驿边桥。

译文一: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xxx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注释一:

兰烬:xxx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xxx:同潇潇,形容雨声。

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译xxx:

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注释二:

①兰烬:烛火的灰烬,xxx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

③梅熟日:xxx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

④xxx:同潇潇,形容雨声。

⑤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驿边有桥称驿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梦江南·兰烬落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1篇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墙头呢?

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

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注释

xxx:即掉落的梅花。

砌:台阶。

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谬:不合情理的。

权柄:犹**。

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

主张:主宰;作主。

赏析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xxx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xxx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墙头的xxx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xxx:“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xxx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xxx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xxx,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xxx”,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xxx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xxx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xxx虽xxx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xxx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xxx梅花。

创作背景

嘉定十七年(1224)xxx为xxx令,xxx在今福建北部,在当时属荒僻之地。诗人为了抒发自己遭贬斥的牢骚,并对当政者有所讥刺遂作此诗。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