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白毛浮绿水,xxx青波。xxxxxx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xxx《望庐山瀑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xxx《山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xxx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xxx《替临安邸》
等闲识得东风面,xxx红总是春。xxx《春日》
朝辞白帝彩云间,xxx江陵一日还。xxx《早发白帝城》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篇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xxx。
注释:
还:轻快敏捷的样子。
峱:音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
并驱:并驾齐驱。
从:追逐。
两肩:两只大兽。
揖:作揖。
儇:音宣,轻捷,灵巧。
茂:茂美。
两牡:两只雄兽。
阳:山的南边。
臧:好。
赏析:
《还》描写两位猎人在峱山相遇,并驾齐驱,一同追杀,相互赞美,表现出勇武中的礼貌风气。诗写猎兽,二人只是偶然相遇,并驾齐驱,并无争逐,还作揖相赞,或者正是诗人力赞的精神。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3篇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xxx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赏析
此诗的开篇便不同凡响:“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前句写“清风”,凉爽的风对驱暑****为力,是指清风小而无力驱暑,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这句中的“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掉的意思。“屠得热”,既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情感。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时值酷暑,大旱不雨,小河干涸了,土地龟裂了,禾苗枯萎了,而太阳又偏偏不肯下山,炎气蒸腾,热得人们坐立不安。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人的感**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xxx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可见,“人固已惧江海竭”还包含的潜台词: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酷热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住了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河汉干”诸语,xxx奇,令人拍案叫绝。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后面四句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昆仑之高有积雪,xxx远常遗寒。”“昆仑”是**西部的高山,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蓬莱”是古代传说中渤海三座神山之一。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清凉世界。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这是极其自然的。如此清凉世界对饱尝暑旱酷热之苦的诗人产生的吸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不能将整个世界拎在手里同去,又怎忍心只身独往那清凉世界昆仑和蓬莱山呢?诗人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手提天下”诸语,想象奇特,气魄宏伟,富有浪漫**色彩。在xxx的诗集中,此相类的诗句:“长星作慧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xxx”(《龙池二绝》其一)。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4篇
关于诗经赏析
【作品介绍】
《兔罝》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xxx中逵”、“xxxxxx”,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题解及原文】赞美武士有才华,能捍卫国家,成为公侯的心腹。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xxx,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xxx中逵。赳赳xxx,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xxxxxx。赳赳xxx,公侯腹心。
【注释】
2、椓(拙zhuó):敲。丁丁(争zhēng):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
4、施(意yì):布置。中:语助词。逵(葵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
5、仇:同“逑”。
【白话翻译】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5篇
采薇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xxx?维常xxx。xxx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采薇的创作背景
《采薇》是出自《诗经·xxx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xxx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采薇解读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 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 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全都身 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xxx兵们 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和“财产”。
凭了这点**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 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 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 **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 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 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 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 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 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 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 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 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 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 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 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为 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 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 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 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 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 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 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采薇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xxx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xxx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xxx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xxx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xxx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xxx,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xxx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xxx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xxx。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xxx”,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xxx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 “来”与“往”、“雨雪霏霏”与“xxx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xxx《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xxx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xxx《xxx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xxx《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xxx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xxx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xxx》之五),等等。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6篇
叔于田,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
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
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
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注释:
乘乘马:音成盛,乘四马大车
骖:音参,车辕外侧两马
薮:音擞,沼泽地带
裼:音檀西,赤膊
暴虎:徒手搏虎
公所:君王的宫室
狃:音纽,反复做某事
抑:发语词
磬:音庆,纵马驰骋
忌:助词
掤:箭筒盖
鬯:弓袋
赏析:
《大叔于田》描述“大叔”乘车出外打猎的经过,赞美了大叔娴熟的驾御技能,高超的射技和英武勇敢。诗的描写突出了大叔射御的动作,火烧的场面,尤其是空手打虎的细节,刻划出一个生动、鲜明的贵族猎人形象。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7篇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xxx,才名颇炽,以至xxx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xxx题诗在上头。”虽然如此,但其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羁旅。一日,他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道为xxx评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xxx《黄鹤楼》为第一”的千古名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xxx。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窃以为,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扩展9)
——《诗经·东山》赏析(精选三篇)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8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xxx,维常xxx。xxx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xxx我哀。
【注释】:
【赏析】: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xxx,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9篇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xiǎn)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xxx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xxx?维常xxx。xxx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注释
(1)蔽:一种野菜。
(2)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3)莫:同“暮’,晚。
(4)玁狁(xian yun):北方****戎狄。
(5)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
(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候。
(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xxx:指农历十月。
(10)盬(gu):止息。
(11)疚:病。
(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 交战,作战。
(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 护.
(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xxx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xxx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赏析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xxx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和“财产”。
凭了这点**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0篇
《诗经》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属于xxx。周孝xxx,xxx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xxx天水)。平xxx时,xxx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xxx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总结: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1篇
【原文】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xxx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xxx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xxx: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xxx: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xxx: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关雎》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xxx取悦她。
《关雎》赏析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xxx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xxx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2篇
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
xxx,以济世之才自负,因而看到xxx**忧外患时,“治乱兴亡之迹,xxx甲之事”(《上李中丞书》),想在**上有所作为。但因其人性情刚耿,不愿苟合取容,终使招排挤不遇,转向了纵情酒色的放浪生活,从而使他的诗歌形成了深广忧愤和旖旎风情间杂的风貌。诗人旅游历金陵夜泊于秦淮河时,写下了这样风貌的一首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
“商女”:歌女;“**花”即《玉树**花》,靡靡之音,南朝xxx主所作,后人视为**不祥之者。
诗中充满辛辣的嘲讽,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但这一句看似斥责“商女”,实则别有深意: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扩展3)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3篇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缁衣:黑色的衣服,xxx大夫xxx之服
敝:破旧
粲: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
蓆:宽大舒适
赏析:
《缁衣》叙写改制破旧并授予新衣,设置馆舍,劝人来归,表达了在位者招引贤能的愿望,正像《礼记》中引用xxx所说:“于《缁衣》见好贤之至”。但也有人根据诗的直接描写,认为表现的是家庭主妇的关怀。
最新范文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4篇
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滥,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xxx穷。
4、赏析“***头xxx,xxx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xxx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xxx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xxx,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xxx愁杀渡江人”。“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景生情,***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xxx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xxx、江首津、涉头津、xxx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xxx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xxx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xxx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xxx、xxx是好友,xxx、xxx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xxx、xxx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xxx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xxx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者**旧友的不满。后句用“xxx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xxx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xxx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xxx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xxx,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xxx当时的心情:对xxx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xxx、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xxx莺啼绿映红,水村山xxx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xxx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江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在江南的xxx大地上,更显出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边无际。
1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5篇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你翻开**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的,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显然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据我看来,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xxx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我们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xxx之,不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吗?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6篇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飘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出自] 春秋 《诗经·xxx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xxx,维常xxx。 xxx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注释:
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刚:坚硬,xxx菜的茎叶变老了。
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xxx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xxx,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彼尔xxx: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xxx,语助词。
维常xxx: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雨: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xxx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xxx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xxx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译文2: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梨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xxx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xxx骏高又大。将军xxx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xxx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xxx以勤归也。(《毛诗序》) 宣王之世,既驱猃狁,xxx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汉〕申培《诗说》)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xxx《xxx诗话》卷一)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xxx。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xxx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xxx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xxx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所以用倒叙手法写起。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正是这思乡之情和xxx赴难的责任感既矛盾又真实地交织着,也就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xxx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xxx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首诗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不少章既是叙事,又是抒情,读来非常感人,是历来为人传诵的著名篇章之一。因为诗中所写的是反对玁狁侵扰的战争,xxx兵们一方面表现出对长期出征的怨恨情绪,同时也表现出日夜戒备、英勇作战的精神。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xxx《xxx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的评价意思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xxx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xxx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xxx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7篇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
《关雎》是《诗词经·国风·xxx》的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xxx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xxx之。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词,对诗词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词。最近,我看了《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觉得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词歌就是《诗词经》,《诗词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词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词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词经,后来著有《毛诗词》,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词》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词序》。《毛诗词序》是我国诗词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词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词论的总结。
《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词。《毛诗词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xxx也”又有“作《关雎》诗词者,言后妃xxx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xxx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xxx贤,供奉职事,是后妃xxx也。”。说明了这首诗词是描写xxx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词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xxx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词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词,咏叹的是后妃xxx,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词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词,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词’。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通过以上《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描写看,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男女爱情的事情,而是歌颂xxx选择后妃的描写了。按照这样线索,我们不妨用用白话对《关雎》的意思作些分析:
《关雎》这首诗词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词的兴起,也象记叙文一样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诗词是叫起兴。第二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之想法,梦寐以求的急切心念。第三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以后的美满夫妻生活。关关的鸟的叫声,雎鸠是一种水上的鸟,后人称呼为鱼鹰,据说这种鸟发情时候是躲起来,不让别的动物看见,不象别的动物是公开追逐,在河之洲是说水中央或者水旁边的一块空地,雎鸠停在上面,窈窕是幽闲,娴静的意思,不是苗条。淑是贤惠善良的意思,逑是匹配的意思,这是说明xxx想得到贤惠善良的后妃,并且以雎鸠来比喻。窈窕淑女就是内心非常xxx,娴静,善良的女人。参差荇菜是不整齐的水草,左右是想方设法帮助的意思,流这里意思同求,得到的意思。因为,这荇菜是过去祭祀用的,谁可以向祖宗供奉这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如果德行不好的女子就不能采荇菜和参加祭祀活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写文王在深刻反思,想求得一位贤惠善良的后妃,日夜都在考虑,沉思,以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是想用自己的真诚去求,不是自己欲望想求漂亮的女人,而是想得到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大事的贤淑后妃。“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描写得到了荇菜可以采到的那样的淑女,琴瑟是古代二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之间的感情和谐,这里比喻后妃和文王配合默契,就象琴瑟之音,中正平和,友之是握手相互帮助的意思。“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xxx之。”芼之是选择拔取的意思,这句诗词意思就是说后妃带领其他女子,选择采集到荇菜到宗庙去祭祀,由于后妃有德行,宗庙里用xxx器来赞美她的德行。
所以整篇诗词来看,是xxx选择后妃的故事,他得到一位贤淑后妃来帮助治理国家大事和管理家庭,培养子女,也是给当时全国老百姓的一个择偶的标准,确实周朝兴旺800年,这同xxx的治理分不开。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乱世,xxx非常痛心,就是希望恢复xxx,继承周朝文化。一个家庭的妻子也好,一个国家的后妃也好,因为一个女人一生影响着二个男人,即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子女,从这样角度分析,诗词经中《关雎》确实不是简单地描写一般男女爱情的追求。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8篇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濛。果臝之实,亦xxx宇。xxx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xxx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濛。仓庚**,xxx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译文
自我xxx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xxx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xxx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xxx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xxx正飞翔,xxx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赏析
被誉为**写实**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于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于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xxx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xxx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是主人xxx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xxx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xxx上飞……
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者xxxxxx,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裏没有雄赳赳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xxx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xxx的《新婚别》。xxx的现实**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的问号,留下一个**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经》的艺术美也一样,永远品味不尽,探究不完。因此,我们要继承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经》。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19篇
朝代:先秦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xxx?维常xxx。xxx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xxx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xxx骏高又大。将军xxx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一说指野生的豌豆苗。
(2)作:生出,冒出地面,新长出来。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归:回家。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亦作“猃狁”。北方****,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一说启是跪,居是坐,启居指休整。
(8)柔:柔弱,柔嫩。
(9)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语助词,又。
(11)戍:驻守。定:安定。
(12)靡使:没有捎信的人。使,传达消息的人。归聘:带回问候。聘,探问。
(13)刚:xxx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4)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一说指夏历十月。
(15)xxx盬(gǔ):征役没有停止。xxx,指征役。盬:休止。
(16)启处:与“启居”同义。
(17)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
(18)不来:不归。来,回家。
(19)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xxx何:是什么xxx,语气助词。
(20)常:棠棣,即扶移,木名。
(21)路:同“辂”,高大的马车xxx:语助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主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25)三捷:与敌人交战多次。捷,同“接”。一说指胜利,三捷,指多次打胜仗。
(26)骙(kuí)骙:马强壮貌。
(27)依:乘,指将帅靠立在车上。
(28)小人所腓:士兵以车为掩护。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29)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30)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此句形容装备精良。
(31)日戒:每日警备。
(32)孔棘:非常紧急。棘:同“急”。
(33)昔:过去,当初离家应征的时候。往:指当初从军。
(34)依依:xxx随风飘拂貌。
(35)思:语助词。
(36)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37)行道:归途。迟迟:步履缓慢貌。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xxx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xxx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xxx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xxx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不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为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xxx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xxx,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xxx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xxx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xxx。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xxx”,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xxx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xxx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xxx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xxx《xxx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xxx《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xxx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xxx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xxx》之五),等等。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0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xxx?维常xxx。xxx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1篇
小戎俴收,五楘xxx輈。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騧是中,骝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xxx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镦。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小戎:士兵所乘的车。
俴:音剑,浅的车厢
楘:音木,皮革
輈:音周,xxx輈,曲辕。 古时马车上的一根弯曲的辕。形式像房屋的栋xxx。上面有五处用皮条箍牢,所以称以五楘
游环:活动的环,古时车前四马连在一起就用游环结在马颈套上,用它贯穿两旁骖马的外辔。
靷:音印,鋈:音误,阴靷鋈续:车上饰物
馵:音住,左蹄有白花或四蹄皆白的马。
君子:此指在外从军的丈夫。
板屋:木板盖的房屋,这是西戎,xxx一带的民俗,比喻代指西戎。
騧:音瓜,xxx喙
骝:红黑色的马。
骖:驷马两旁的马。
觼:音决,有舌的环,
軜:音纳,辔绳
厹:矛,矛头为三棱形的长矛,
镦:音求,三偶矛下的金属套。
韔:音唱,弓囊
竹闭绲滕:用竹制的弓架,以绳系在驰弓之里
【赏析】:
《小戎》描写对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既写了思妇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却是对丈夫的赞美,并以此来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内心的慰藉。诗的构思层次显豁,先写兵车,再写战马,最后写兵器,这些正是从征将士的象征,而反复地描写其华贵、精美,又正是陪衬主人公的英武高贵,而性格又“xxx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带有后世儒将的特征,说《xxx》有华夏之声,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见其共性。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2篇
思乡是对家园的依恋。谁都会说家乡好。这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衡量家乡好的标准,显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那份梦绕魂牵 的亲情。家乡完全可能很穷,很落后,很寒伧,没有丰富的物产 和妩媚的山水,但这些对思乡人来说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xxx、长xxx、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人生体验,以 及由此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这些体验和亲情对个人来说一生 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复,也不可替代。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 如曾经采摘邻居的花朵而遭到责骂,背着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 顶恶作剧,放学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和东张西望,都可能随着岁 月的流逝而在脑海里突现出来,变成思乡恋情中的'一部分。
家园感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持久和强烈的冲动的来源。 久居家园不容易体验到这种冲动的强烈程度,也难以对思乡愁绪 有深切的感触。一旦脱离家园,或者丧失家园,方才体会到家园 的可亲可爱。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 恒主题。失去家园,既是失去了肉体的寄居之所,同时也是失去 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依。犹太民族为重建失去的家园,忍辱 负重,历尽坎坷,奋斗了三千年,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牺 牲。可见,无论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 一日无家园。即使没有实际存在的家园,必定会有心目中既神圣 又可亲的家园。
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在人遭 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灵上帝而成为人们精神 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 力量源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是可贵的。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3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蒙。果臝之实,亦xxx宇。xxx在室,蠨蛸在户。町疃鹿场,xxx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xxx其蒙。仓庚**,xxx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注释】:
慆:音滔,久远
蜎:音冤,虫卷曲
蠋:音竹,毛虫,桑蚕
烝:音征,放置
果臝:音裸;臝,音蒌。又叫栝楼,xxx葫芦科植物。
xxx:亦作伊蠨,生长在阴暗潮湿处。
蠨:音霄;蠨蛸:长脚蜘蛛
町疃:xxx旁边禽兽出没的地方,还有兽迹斑斑。
xxx:闪闪发光的样子。
宵行:即萤火虫。
鹳:水鸟,形似鹤。
穹窒:此指房屋。
我征:我出外远行的xxx。
聿:音玉,语助词
栗薪:束薪
仓庚:xxx,xxx
之子于归:指xxx想起妻子出嫁。
皇:xxx相间。驳:红白相间
缡:女子的佩巾
九十其仪:形容结婚仪式繁多。
其新:指当年新婚。
孔:很。
嘉:佳美。
旧:指结婚多年的老夫妻。
如之何:怎么样?xxx在路途中设想。
【赏析】:
《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的生活的渴望。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xxx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4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5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xxx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xxx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xxx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xxx的评论大有余音绕xxx三日不绝的意味。它的美还在于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xxx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xxx·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xxx鹿鸣》),xxx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xxx”(《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这里便是顺应自然由鸟儿的叫声自然想到那个日思夜想的“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这首诗的中心故事,全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来想象。反反复复的歌咏反反复复的追求,求之不得,在淡淡的忧虑中透露出这位君子对爱情积极美好的想象与不懈追求的精神。
“xxx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xxx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xxx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xxx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xxx·女曰鸡鸣》《xxx·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xxx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xxx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扩展4)
——诗经采芑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6篇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
xxx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xxx率止。
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xxx涖止,其车三千。
旗旐央央,xxx率止。
约軧错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xxx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xxx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xxx率止。
钲人伐鼓,xxx鞠旅。
显允xxx,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xxx**,xxx犹。
xxx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xxx如雷。
显允xxx,征伐玁狁,蛮xxx。
注释:
薄言:句首语气词。芑:一种野菜。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芑忙,从那边的新田里,采到这边菑田旁。
大将xxx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士卒舞盾操练忙。
xxx统帅自有方,驾起战车驱四马。
四xxx气昂昂。大车红漆作彩饰,
**帷子鱼皮箱,牛皮胸带与马缰。
采呀采呀采芑忙,从那边的新田里,采到村庄的**。
大将xxx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龙蛇大旗鲜又亮。
xxx统帅自有方,车毂车衡皮饰装,八个马铃响叮当。
朝廷礼服穿在身,红色蔽膝亮堂堂,绿色佩玉玱玱响。
鹰隼振翅疾飞翔,迅猛直上抵云天,忽而落下栖树上。
大将xxx来此地,战车就有三千辆,士卒舞盾操练忙。
xxx统帅自有方,鼓师击鼓传号令,摆阵训话军容壮。
威风凛凛我xxx,击鼓咚咚阵容强,整军退兵气势壮。
愚蠢无知那蛮荆,与我大国结仇怨。
想那xxx为**,谋划一定很谨严。
xxx统帅自有方,俘虏敌军必凯旋。
战车行进响隆隆,隆隆车声不间断,如那xxx彻天。
威风凛凛我xxx,曾征玁狁于北边,也能以威服xxx。
赏析:
大将xxx为威慑xxx而演军振旅的画面。从整体而言,此所描画可分为两层。前三章为第一层,着重表现xxx指挥的这次军事演习的规模与声势,同时盛赞xxx治军的卓越才能。第四章为第二层,犹如一纸讨伐xxx的檄文,表达了以此众战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7篇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对诗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最近,我看了《毛诗正义》和《毛诗序》,觉得诗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正义》和《毛诗序》,**最早的一部诗歌就是《诗经》,《诗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经,后来著有《毛诗》,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序》。《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毛诗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xxx也”又有“作《关雎》诗者,言后妃xxx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xxx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贞专化下,xxx贤,供奉职事,是后妃xxx也。”。说明了这首诗是描写xxx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xxx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xxx,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通过以上《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描写看,诗经《关雎》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男女爱情的事情,而是歌颂xxx选择后妃的描写了。按照这样线索,我们不妨用用白话对《关雎》的意思作些分析:
《关雎》这首诗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的兴起,也象记叙文一样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诗是叫起兴。第二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之想法,梦寐以求的急切心念。第三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以后的美满夫妻生活。关关的鸟的叫声,雎鸠是一种水上的鸟,后人称呼为鱼鹰,据说这种鸟**时候是躲起来,不让别的动物看见,不象别的动物是公开追逐,在河之洲是说水**或者水旁边的一块空地,雎鸠停在上面,窈窕是幽闲,娴静的意思,不是苗条。淑是贤惠善良的意思,逑是匹配的意思,这是说明xxx想得到贤惠善良的后妃,并且以雎鸠来比喻。窈窕淑女就是内心非常xxx,娴静,善良的女人。参差荇菜是不整齐的水草,左右是想方设法帮助的意思,流这里意思同求,得到的意思。因为,这荇菜是过去祭祀用的,谁可以向祖宗供奉这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如果德行不好的女子就不能采荇菜和参加祭祀活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写文王在深刻反思,想求得一位贤惠善良的后妃,日夜都在考虑,沉思,以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是想用自己的真诚去求,不是自己欲望想求漂亮的女人,而是想得到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治理****的贤淑后妃。“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描写得到了荇菜可以采到的那样的淑女,琴瑟是古代二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声音**,比喻夫妻之间的感情**,这里比喻后妃和文王配合默契,就象琴瑟之音,中正*和,友之是握手相互帮助的意思。“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xxx之。”芼之是选择拔取的意思,这句诗意思就是说后妃带领其他女子,选择采集到荇菜到宗庙去祭祀,由于后妃有德行,宗庙里用xxx器来赞美她的德行。
所以整篇诗来看,是xxx选择后妃的故事,他得到一位贤淑后妃来帮助治理****和管理家庭,培养子女,也是给当时全国老百姓的一个择偶的标准,确实周朝兴旺800年,这同xxx的治理分不开。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乱世,xxx非常痛心,就是希望恢复xxx,继承周朝文化。一个家庭的妻子也好,一个国家的后妃也好,因为一个女人一生影响着二个男人,即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子女,从这样角度分析,诗经中《关雎》确实不是简单地描写一般男女爱情的追求。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8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公元826年,xxx宝历二年,xxx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也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杨州邂遇。为此,xxx于席上赠诗xxx,xxx也写了一首诗酬答乐天。这就是《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此诗的颈联,诗句充满了对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睿理。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相蹉跎”之句,他认为同侪大都得以升迁,只有xxx在荒寂的和州空耗光阴。显然,他是在为xxx不*,正如他在诗中所说:“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大多。”对此,xxx怎样看呢?他去在酬诗中乐观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以物喻己,是他人生概括的二个物象,但诗句中却没有表露出怨尤,反而是在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意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xxx的豁达开朗,也一如他诗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颓伤,那是因为他亲历了人世**、目睹他人宦海沉浮后已宠辱不惊。
这首诗正是因此一句,成为流传后世的名篇,而这一句,更是为白居易叹服,“在在处处,应当灵物护之。”不过,由于其意象宽远,妙合哲理,后人则赋予其以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29篇
东方xxx,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折柳xxx,xxxxxx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颠倒衣裳:颠倒了上装和下装。古代上装称衣,下装称裳。
公:公室;
晞:音希,天刚亮
xxx:编篱笆,构筑园圃。
瞿瞿:惊慌失色的样子。
辰夜:早晨和夜晚。
夙:早。
莫:音木,古暮字
赏析:
《东方xxx》描写公室服役的紧急与繁忙,表达了当事人的怨怒。其中“颠倒衣裳”,暗中摸索穿错衣裳的细节短现了催逼的紧张和狼狈的情景。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30篇
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
xxx,以济世之才自负,因而看到xxx**忧外患时,“治乱兴亡之迹,xxx甲之事”(《上李中丞书》),想在**上有所作为。但因其人性情刚耿,不愿苟合取容,终使招排挤不遇,转向了纵情酒色的放浪生活,从而使他的诗歌形成了深广忧愤和旖旎风情间杂的风貌。诗人旅游历金陵夜泊于秦淮河时,写下了这样风貌的一首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
“商女”:歌女;“**花”即《玉树**花》,靡靡之音,南朝xxx主所作,后人视为**不祥之者。
诗中充满辛辣的嘲讽,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但这一句看似斥责“商女”,实则别有深意: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31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xxx秀《有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两只xxx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xxx《绝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xxx*《夜月》
xxx莺啼绿映红,水村山xxx风。xxx《江南春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xxx翁《游园不值》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xxx《望庐山瀑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xxx《登鹤鹊楼》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xxx红湿处,花重锦官城。xxx《春夜喜雨》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xxx《秋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xxx渔火对愁眠。xxx《枫桥夜泊》
诗经经典篇章赏析(扩展7)
——诗经关雎赏析汇总7篇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32篇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_狐,莫黑菲乌。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赏析:
本诗抒写人们的在危急的政局下,纷纷号召逃亡,表达发对残酷的暴正反的不堪忍受。《诗序》说:“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诗以恶劣的自然气候象征政局的暴虐,以狐狸、乌鸦比当政者,狐狸以赤,正如烈火,乌鸦以黑,正如黑暗。形象而又鲜明,既写出了时局的危急,双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后四句的反复,加深了主题,强化了情感,还能犹豫不决吗?时局已是如此的危急!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诗经全文及赏析 第33篇
诗经关雎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xxx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xxx之。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边捞。
善良美丽的姑娘,日日夜夜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挑选。
善良美丽的姑娘,鼓乐之礼娶回家。
赏析一: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