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第1篇
开头用“静女其姝”来写那位女子,表示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连同下面“俟我於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以至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那个女子见到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原来她是位天真、活泼、调皮的姑娘。这样一来,可真的急坏了那个满怀欣喜而兴冲冲赶来约会的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他想,这姑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有来呢?还是阴晴不定少女心,对自己变了卦而故意失约不来呢?这“搔首踟蹰”,既十分穷形尽相地写出了那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也借此写出了对所爱的少女的迷恋之深。
诗,总是浓缩的,跳跃的。第二章写那位调皮的姑娘看到践约而来的所爱急成那个样子,终于露面了,并郑重的把一支小草作为见面礼物送到男子面前。一支小草,并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送草是为了传情,同时也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有意要试他、逗他的意思。“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男子接过小草后的心理活动,也是一句风趣的答辩。“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赞美女子所赠的小草,又赞美赠草的人。这男子摸准了姑娘的心思,通过凑趣来表达自己的深情。
第三章是说女子又从牧场上带回一支荑草赠给男子。“洵美且异”男子的赞美比“彤管有炜”更加进了一步。最后一句似乎是对荑草说的,又似乎是男子的自言自语:“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这支小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所以,也就觉得他愈加美丽了。
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诗经静女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说:“《静女》,刺卫宣公纳伋妻也。”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第2篇
1、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2、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静女其姝——娴静的少女真美丽。
B、俟我于城隅——在城的角楼等待我。
C、爱而不见——她那般可爱,怎不让我瞧见。
D、搔首踟蹰——我挠着头,四下徘徊。
3、《邶风·静女》中的人物,不见其人,不闻其声,但能给人以美感,是什么原因?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第3篇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_薆_(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第4篇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第5篇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静女:淑女
姝:(shū)美好,漂亮。
俟:(sì)等待。
城隅:城墙角落。
爱而不见:爱,通_薆_(ài),隐藏、遮掩、隐蔽。
见: 出现 。
踟蹰:(chíchú)徘徊、犹豫。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yi):说,通“悦 ”;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8篇《《静女》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