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1篇
xxx名作《绝句》赏析`
《绝句》
两个xxx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xxx船。
[浅注]
xxx:又称黄鸟,雄鸟羽xxx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xxx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xxx,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简析]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xxx(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xxx翠柳”xxx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xxx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xxx船”门前停泊的是xxx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xxx、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2篇
《诗经》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属于xxx。xxx时,xxx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xxx时,xxx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xxx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总结: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3篇
[唐]xxx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xxx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4篇
诗经·国风·卫风〔先秦〕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xxx妻。东宫之妹,xxx姨,xxx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xxx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xxx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xxx,庶士有朅。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xxx的小姨,xxx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xxx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xxx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qí):修长貌。
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褧(jiǒng):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齐xxx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
卫xxx指卫庄公。
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邢:春秋国名,在今河北邢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xxx维私:意谓xxx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xxx,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荑(tí):白茅之芽。
领:颈。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瓠犀(hùxī户西):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螓(qín):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xxx细长弯曲。
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敖敖:修长高大貌。
说(shuì):通“税”,停车。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xxx幩(fén):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镳镳(biāo):盛美的样子。
翟茀(dífú):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装饰马车的雉羽。茀,车篷。
夙退:早早退朝。
河水:特指黄河。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活活(guō):水流声。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5篇
[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1】陟(zhì):登上。
【2】岵(hù):有草木的山。
【3】父曰:这是诗人想象他父亲说的话。下文“母曰”“兄曰”同。
【4】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5】夙(sù)夜:日夜。夙:早。
【6】上:通“尚”,希望。
【7】旃(zhān):之,作语助。
【8】犹来:还是归来。
【9】无:不要。
【10】止:停留。
【11】屺(qǐ):无草木的山。
【12】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13】无寐:没时间睡觉。
【14】冈:山脊。
【15】偕(xié):俱,在一起。
【16】无死:不要死在异乡。
作品赏析:
此诗写一个远在他乡服役的征人,想象他的父母兄长在家乡正在思念他,抒发了主人公思念家乡的情怀。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常言: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人子行役,倘非思亲情急,不会登高望乡。此诗开篇,登高远望之旨便一意三复:登上山顶,远望父亲;登上山顶,远望母亲;登上山顶,远望兄长。言之不足而长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长。开首两句,便把远望当归之意、长歌当哭之情,抒发得痛切感人。
然而,诗的妙处和独创性,不在于开首的正面直写己之思亲之情,而在于接下来的从对面设想亲人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幻境:在他登高思亲之时,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的嘱咐和叮咛。当然,这并非诗人主观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处的自然表现。在这一声声亲人念己的设想语中,包含了多少嗟叹,多少叮咛,多少希冀,多少盼望,多少爱怜,多少慰藉。真所谓笔以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千载下读之,仍足以令羁旅之人望白云而起思亲之念。
这种从对面设想的幻境,在艺术创造上有两个特点。其一,幻境的.创造,是想像与怀忆的融会。汉唐的xxx孔疏把“父曰”、“母曰”和“兄曰”,解释为征人望乡之时追忆当年临别时亲人的叮咛。此说初看可通,深究则不然;诗人造境不只是追忆,而是想像和怀忆的融合。钱锺书指出:“然窃意面语当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季、弟)行役’,词气不类临歧分手之嘱,而似远役者思亲,因想亲亦方思己之口吻尔。”(《管锥编》,下同)如古乐府《西洲曲》写男“下西洲”,拟想女在“江北”之念己望已:“单衫杏子黄”、“垂手明xxx”者,男心目中女之容饰;“君愁我亦愁”、“吹梦到西洲”者,男意计中女之情思。《西洲曲》这种“据实构虚,以想像与怀忆融会而造诗境,无异乎《陟岵》焉”。别具赏心的体会,也符合思乡人的心理规律,因而为历代思乡诗不断承袭。其二,亲人的念己之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xxx在各章后曾依次评曰:“父尚义”、“母尚恩”、“兄尚亲”。这虽带有经生气息,却已见出了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从诗篇看,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母亲的“犹来无弃”,叮咛这位小儿子不要抛弃亲娘,这更多地从母亲这边出发,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以及“娘怜少子”的深情;兄长的“犹来无死”,直言祈愿他不要**埋他乡,这脱口而出的“犹来无死”,强烈表现了手足深情,表现了对青春生命的爱惜和珍视。在篇幅短小、语言简古的《诗经》中,写出人物的个性,极为不易,而能在从对面设想的幻境中,写出人物的特点,更为难能。这在后世同类抒情模式的思乡诗中,也并不多见。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6篇
诗经名句加翻译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选自《国风·xxx·关雎》)
翻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诗经最美30句经典总结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选自《国风·xxx·蒹葭》)
翻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选自《国风·xxx·桃夭》)
翻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xxx兮,美目盼兮。(选自《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xxx,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选自《国风·xxx黍离》)
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xxx。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6、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选自《国风·邶风·绿衣》)
翻译:细xxx啊粗xxx,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选自《国风·xxx·子衿》)
翻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选自《国风·卫风·木瓜》)
翻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xxx。
9、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小雅·采薇》)
翻译:而回想当初出征时,xxx轻飘动。而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xxx?(选自《国风·xxx·风雨》)
翻译:风雨xxx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然后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选自《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选自《xxx·关雎·序》)
翻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选自《小雅·棠棣》)
翻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选自《大雅·抑》)
翻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5、靡不有初,xxx有终。(选自《大雅·荡》)
翻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选自《小雅·鹿鸣》)
翻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选自《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选自《国风·邶风·击鼓》)
翻译:握着你的手永结美好,永不分离,xxx老。
19、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选自《国风·xxx·月出》)
翻译:月亮出来,xxx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选自《国风·魏风·硕鼠》)
翻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选自《小雅·鸿雁·斯干》)
翻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
22、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选自《诗经·xxx·野有蔓草》)
翻译: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
23、有女同车,颜xxx。将xxx,xxx琼琚。(选自《国风·xxx·有女同车》)
翻译: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跑啊跑啊似在飞行,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
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选自《小雅·鹤鸣》)
翻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2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选自《国风·邶风·静女》)
翻译: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26、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选自《国风·召南·摽有梅》)
翻译: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2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xxx。(选自《小雅·白驹》)
翻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xxx般美好。
28、死生契阔,xxx说。(选自《国风·邶风·击鼓》)
翻译:生死都与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
29、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选自《国风·xxx采葛》)
翻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7篇
[宋]xxx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xxx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注释:
【1】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2】暮景:傍晚的景色。杜牧《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3】xxx萧条,寂静。
【4】雨霁(jì):雨过天晴。
【5】xxx:月光。xxx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xxx流照君。”
【6】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xxx《对琴待月》:“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7】银汉:银河。xxx《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8】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9】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高启《题天池石辟图》:“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10】轩砌:屋前台阶。xxx《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
【11】素光:月光。
【12】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xxx《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xxx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13】杳隔:远隔。杜光庭《川主相公周天后土诸神醮词》:“志切匡君,难申xxxxxx;山川杳隔,空抆袁安之泪。”
【14】音尘:音信,消息。xxx《忆微之》:“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15】凝睇:凝望,注视。尚仲贤《xxx传书》第一折:“你看他嚬眉凝睇,如有所待。”
【16】厌厌:无精打采。
【17】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作品赏析:
上片先写夜景。“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xxx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xxx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xxx”、“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xxx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xxx、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xxx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千里,音讯难通。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接下来一句“相望同千里”,远承“xxx”,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月传情。典出自xxx庄《月赋》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与xxx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xxx不是xxx,他是没有xxx的旷达的,所以他“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乃xxx词中之佳作。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8篇
诗人与心爱的`歌女离别,难舍难分。以蜡烛作比喻,烘托人物间离别的痛苦。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全诗深沉含蓄,缠绵悱恻,流畅清爽,耐人寻味。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感伤色彩。这就是xxx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xxx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9篇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xxx飘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xxx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xxx。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xxx我哀。
注释:
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刚:坚硬,xxx菜的茎叶变老了。
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xxx盬(gǔ):征役没有休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花盛开的样子xxx,语助词。
维常xxx:是棠棣花。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雨:作动词,下雪。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xxx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xxx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xxx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译文2: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梨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xxx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xxx骏高又大。将军xxx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xxx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xxx以勤归也。(《xxx诗序》)宣王之世,既驱猃狁,xxx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汉〕申培《诗说》)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xxx《xxx诗话》卷一)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气势为xxx。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xxx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xxx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所以用倒叙手法写起。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正是这思乡之情和xxx赴难的责任感既矛盾又真实地交织着,也就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xxx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xxx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首诗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不少章既是叙事,又是抒情,读来非常感人,是历来为人传诵的著名章之一。因为诗中所写的是反对玁狁侵扰的战争,xxx兵们一方面表现出对长期出征的怨恨情绪,同时也表现出日夜戒备、英勇作战的精神。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xxx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xxx《xxx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他的评价意思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xxx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xxx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10篇
[先秦]诗经
xxx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xxxxxx。
xxxxxx,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xxx。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注释:
【1】xxx: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
【2】世:代。
【3】哲王:xxx智慧的君主。
【4】三后:指周的三位**太王、xxx、文王。后,君王。
【5】王:此指xxx。
【6】配:指上应天命。
【7】求:通“逑”,匹配。xxx《xxx诗传笺通释》:“按‘求’当读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xxx者,由其可与世德配合耳。”
【8】言:语助词。
【9】命:天命。
【10】孚:使人信服。
【11】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
【12】式:榜样,范式。
【13】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xxx以概之。xxx《经义述闻》:“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
【14】则:法则。此谓以**为法则。
【15】媚:爱戴。
【16】一人:指周天子。
【17】应xxx:xxx《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xxx’,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xxx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
【18】昭:光明,显耀。
【19】嗣服:后进,指成王。xxx《xxx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
【20】兹:同“哉”。xxx《xxx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
【21】来许:同“后进”。xxx《xxx诗传笺通释》:“xxxxxx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
【22】绳:承。
【23】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
【24】於(wū):感叹之词。
【25】斯:语助词。
【26】祜(hù):福。
【27】不遐:xxx《xxx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xxx声之转,犹云xxx也。”
作品赏析:
《xxx诗序》云:“《xxx》,xxx也,xxx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xxx云:“xxx者,xxx王之业而成之。”xxx《诗**传疏》补充说明:xxx,xxx也。文王以上,世有xxx,xxx继之,是之谓xxx。”宋代自xxx、xxx熹以后,释《xxx》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xxx《续xxx家塾读诗记》,或以为xxx乃不xxx,有偃武之意,或以为xxx即世修xxx,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xxx《xxx诗稽古编》、xxx《诗经补注》、胡承珙《xxx诗后笺》等均坚守xxx、xxx说,而xxx《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xxx之说。按验诗歌文本,xxx、xxx说不误,“不xxx”、“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其说出自陆奎勋《xxx诗学》。xxx以《尚书》等经文印证此诗,谓“‘xxx维周’,犹《长发》之‘濬哲维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继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顾命》所云‘命汝嗣训,xxx周邦’也;‘绳其祖武’,即所云‘答扬文武之光训’也;‘四方来贺’,即《康王诰》所云‘诸侯皆布乘黄xxx,奉圭兼币’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xxx应门左,毕公率东方xxx应门右’也”。xxx以为其所析“以经证经”,“不为无据”。
《大雅·xxx》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xxx、文王与xxx,第二章上二句赞颂xxx,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xxx贺作结,将美**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此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xxxxxx’’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xxx》那样精工的格式,不及远矣。而且此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有如连环。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xxx、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xxx·贝尔(Clive Bell)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xxx》,读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
先秦诗经注释及原著赏析5篇(扩展3)
——汝��(先秦 诗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通用一篇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11篇
诗经雨雪霏霏
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xxx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单字解释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雨(yù):雨为动词,雨雪指下雪像下雨一样,形容雪很大。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句子解释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xxx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内,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联想寓意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xxx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xxx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昔我往矣 xxx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xxx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xxx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12篇
《诗经·豳风·七月》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xxx。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xxx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xxx,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xxx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xxx,xxx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xxx无疆!
[《诗经·豳风·七月》注释]
1.觱:(bì)
2.耜:(sì)
3.馌:(yè)
4.畯:(jùn)
5.萑:(huán)
6.斨:(qiāng)
7.猗:(yī)
8.鵙:(jú)
9.葽:(yāo)
10.萚:(tuò)
11.萚:(zuǎn)
12.豵:(zòng)
13.螽:(zhōng)
14.墐:(jìn)
15.薁:(yù)
16.苴:(jū)
17.樗:(chū)
18.穋:(lù)
19.蚤:(zǎo)
20.飨:(xiǎng)
21.兕:(sì)
《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这首诗是产生于西周时代的豳风。豳风,就是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地方的诗歌。
诗共八章。诗中的月数,xxx和xxx并用。“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是指xxx的一月、二月、三月、四月的日子。其余的月数(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xxx。xxx比xxx早两个月,xxx的一月,就是xxx的十一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就是xxx的十一月、十二月……
全诗以“七月流火”开篇,由第一年的xxx九月写到第二年十月,真实地反映了三xxx前奴隶的劳动生活和痛苦。“火”,即火星。古人认为每年xxx六月火星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就偏西向下了,所以叫“流”。也就是说七月以后天气渐渐寒冷,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
第一章写奴隶过冬的苦况。九月,奴隶主将裁制衣服的差事交给女婢,而女婢裁制出的衣服都归奴隶主享用。尽管北风呼啸,寒气凜冽,而奴隶们却没有衣服可以御寒,不禁发出了怎样度过、严寒冬天的呼喊。他们苦撑着度过严冬,还要准备好农具,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带着妻子孩子,捎着饭食,走向田间开始耕种,让农官看到高兴。
第二章写春天到临,太阳暖和,xxx啼叫,女婢拿着深口的箩筐,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摘柔嫩的桑叶。桑叶已经采得很多了,
可春天的日子偏偏很长,还不能回去。还特别担心和害怕,因为随时会被那些贵族恶少抢回家去揉躏。
第三章写奴隶拿出上年用芦苇做成的蚕箔养蚕,桑叶不够,还要带着斧头去砍桑枝,摘下桑叶。当伯劳鸟叫的`时候,就要纺丝织锦,并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为奴隶主做成衣裳。
第四章写日子一天天过去,季节也随着变换,四月狗尾草结子之后,五月蝉叫得令人发烦,八月是收获的季节又忙得团团转,到了十月草木的叶子就脱落了。十一月寒冬又得去打猎,抓捕狐貉,剥下xxx皮,给贵族少爷做皮袍。十二月还得参加大规模田猎活动,为奴隶主显示武功,打到的小野兽归自己,大野兽则要献给奴隶主老爷。
第五章写一年时间过得很快,五月蝗虫类鸣虫叫过之后,六月纺织娘又叫了,七月蟋蟀还在野外活动,八月就跑到屋檐下来了,到了十月更钻到床下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要忙着堵塞鼠洞,烧烟熏死老鼠;还要用泥巴涂塞北窗来抵挡寒风,奴隶一家人进人这样破陋的屋子度过严冬。
第六章写奴隶一年到头吃的东西。六月吃的是野生的李子和野葡萄,七月要烹煮葵菜、豆子吃,八月打枣充饥,十月才收成稻谷。但留下的稻谷要酿成春酒,用以祝贺奴隶主长寿。七月吃瓜,八月采吃葫芦,九月捡收麻子和苦菜当粮,拾取樗木做柴火。
第七章写奴隶九月忙着把菜园修筑为打谷场,十月收藏粮食入仓,可叹的是他们把所有粮食交给奴隶主之后,还要为奴隶主修整房屋顶,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子,修整好房屋,又得开始播种了。
第八章写奴隶为奴隶主打凿和收藏冰块,为奴隶主收拾场地,准备祭祀,举行宴会。
全诗反映奴隶们一年到头从播种、采桑、养蚕、纺染、收成、打猎、裁衣、修房,以至于凿冰和祭祀,都辛苦不停地为奴隶主劳动,换来的却是“无衣无褐”,终年采集瓜果野菜充饥和居住破房陋屋,生动地描绘了奴隶主和奴隶们的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他们生活的天壤之别。这与其说是奴隶们对自己劳动和生活痛苦的诉说,毋宁说是他们对剥削者的血泪控诉,使人们看到了奴隶社会的残酷和罪恶,看到了奴隶主的丑恶和无耻。
全诗按月序和季节的推移,分类叙述一年到头的农事辛苦和生活,毫不修饰渲染,但一件件、一桩桩,却真实如见。叙事之间,充满感慨、叹息之声,真是如泣如诉,造成极其感人的艺术效果。其次在描写衣、食、住等典型细节中,善于通过对比,造成强烈的对立形象,由此显示出叙述者强烈不满的意识和情感,令人产生鲜明的爱憎。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13篇
山有扶苏
诗经·国风·xxx〔先秦〕
山有扶苏,xxx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xxx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扶苏:树木名。一说桑树。
隰(xí席):洼地。华: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词。一说拙、钝也。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诗经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第14篇
[先秦]诗经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xxx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1】蔽芾:树叶初生的样子。
【2】樗:臭椿树,不材之木,喻所托非人。
【3】昏姻:即婚姻。
【4】言:语助词,无实义。
【5】就:从。
【6】畜:养活。一说是爱的意思。
【7】邦家:故乡。
【8】蓫:草名,俗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
【9】宿:居住。
【10】言归斯复:言、斯,都是句中语助词。归、复,即归回。
【11】葍:多年生蔓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饥荒之年,可以御饥。
【12】新特:新配偶。特,匹。
【13】成:借为“诚”,的确。
【14】祗:只,恰恰。
【15】异:异心。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