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芣苢全文(汇总5篇)

诗经芣苢全文 第1篇

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诗经芣苢全文 第2篇

邶:音贝,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1.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微:非,不是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鉴:镜子。茹:度,或含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据:依靠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愬:音诉,告诉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愠:音运,怨恨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觏:遭逢。闵:病痛,引申为谗言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摽:音票,捶,打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芣苢全文(扩展5)

——诗经静女全文翻译

诗经静女全文翻译

诗经芣苢全文 第3篇

1、 导入(复习文学常识《诗经》)

或者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赏名**家的朗诵,在欣赏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调

2、 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多**展示)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玁狁(xiǎn yǔn)

寰宇( huán) 神裔( yì ) 肴馔(yáo zhuàn)

宅邸( dǐ )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归聘( pìn ) 四牡( mǔ )骙骙( kuí )

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整饬( chì )

有感情朗读文章

3、 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

(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叹;

内容比兴手法植物生长,时间流逝,

士兵焦虑痛苦与日俱增)

(二)、战争(未直写战争残酷,

而写战车马高大,侧面突出战争残酷)

(三)、归途伤悲(今昔对比,大雪纷飞,

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4、 析读课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①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离乡出征—生活艰苦

内心伤痛—厌战—思乡

②问: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小组讨论,交流,选**回答问题

或者看哪位同学手举的高,看起来比较活跃

或者找一个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来回答下)

表现:“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说好要归,迟迟不归,君问归期未有期

(好,请坐,这位同学找的非常仔细啊,

看来对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忧心忡忡,归心烧灼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今昔对比,大雪纷飞,

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

诗经蒹葭的原文翻译

诗经芣苢全文 第4篇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诗经芣苢全文 第5篇

采采: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