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1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选自唐 xxx 《柳河东集》)
《哀溺文》注释:
咸:都
绝:横渡
中济:渡到河中间 。济,渡河
寻常:八尺为寻,二寻为常,这里指平时
腰:挂在腰间
益怠:更加疲倦,疲惫
蔽:蒙蔽,这里是糊涂的意思
何以货:还要钱干什么?
货:财物,这里指钱
溺:淹没
吾:我
汝:你
遂:于是,就
《哀溺文》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的向他喊叫道:“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了!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结果淹死了。
我很可怜他。如果都像这样,难道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于是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2篇
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哪里,怎么。
①xxx,焉知死(《论语》)
译:生都还不知道,怎么知道死?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
③焉有仁人在位,xxx而可为也?(《xxx文之事》)
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3篇
唐代xxx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永:即永州。
氓(méng):古代指百姓。
咸:都。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善:通“擅”,擅长。
暴:涨
绝:渡过。
济:渡河。组词:救济。
中济:渡到河中央。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有顷:一会
益:更
后:落后。
怠:疲乏。
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
蔽:昏聩,不明是非。蒙昧
侣:同伴。
去:丢弃,放弃。
且:将,将要。
腰:腰缠。
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货:这里指钱。
《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中。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丢失了性命,再多的钱财也是无用。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4篇
原文:(xxx寔在乡闾,*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xxx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xxx。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xxx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xxx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翻译:xxx寔在乡间,以*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xxx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xxx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xxxxxx,躲在房xxx。xxx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xxx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xxx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5篇
原文:xxx召见(xxx),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翻译:xxx见xxx,很喜欢他,向他请教**的根本办法。xxx回答说:“**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xxx(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6篇
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
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xxx(xxx纳)产的庵罗(明代xxx于《本草纲目》中收录)、地中海南岸*产的鹘莽(Khurma,波斯人对椰枣的称呼)、xxx(Aqur,*语“亚述”xxx,即今天我们所知的美索不达米亚)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choghondar甜菜)、茴香等。
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_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他可能是唐朝抵达**最远的人;在xxx**,xxx:“其气候温,土地无冰雪。人多疟痢,一年之内,十中五死”,足以见*地区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唐朝。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7篇
原文:(韩)信数与xxx语,xxx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xxx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xxx长xxx,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_安所决耳。”
翻译: xxx又多次和xxx谈天,xxx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xxx,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xxx料想xxx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xxx听说xxx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xxx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xxx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xxx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xxx说:“xxx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xxx,这是撒谎。”xxx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xxx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xxx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xxx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8篇
原文: 后xxx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xxx,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xxx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xxx,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翻译:后xxxxxx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xxx(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xxx出身贫贱,与xxx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xxx一个人不敢来。xxx说:“xxx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xxx,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xxx做参军都尉。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9篇
1、纶:钓鱼的丝绳。
2、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
3、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
4、剖粒:剖开的米粒。
5、引:牵引,这里指钓上。
6、汩流:湍急的河流。
7、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父亲。
8、蒲且子:古代善射者。
9、弋(yì):射箭。
10、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
11、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
12、放:通“仿”。
13、聚沫:聚拢的泡沫。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10篇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11篇
一个叫xxx的人,字季直,性格质朴,木讷而又好学。有人想跟着他学习,他却不肯轻易去教,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说是:“书读够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跟从他学习的人说:“想学习却没有时间。”xxx说:“应该做到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xxx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时的空余时间。”从此,诸多儒生渐渐跟从xxx学习了。
1、遇:即xxx,三国时有名的学者。
2、性质讷:性情朴实,说话迟钝。性:性情。质:朴实。讷;(说话)迟钝。
3、好:爱好。
4、从:跟随。
5、学者:这里指学习的人。
6、而:连词,反而。
7、见(xian):显现,出现。
8、苦渴无日:意即“若无日”,苦于没有时间。“苦渴”是同义复词,即苦于。
9、苦渴无日:极为渴望(学习),但没有时间。苦:极为,极其。
10、或:有的,有的人。
11、岁:年。
12、时:时常。
13、xxx,众多儒生。诸,多。
14、稍:逐渐,慢慢的。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12篇
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文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晚年以*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此书被英国著名学者xxx誉为“*科技史上的坐标”。[2]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xxx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xxx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等。是个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作。
哀溺文言文翻译及寓意(扩展9)
——松喻文言文翻译
松喻文言文翻译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13篇
1.驾:车。
2.欲:想。
3.善:技术好,善于,擅长。
4.御者:xxx。
5.中道:半路。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7.数:频繁。
8.用:资用,指路费。费用,这里指钱财,资产。
9.为:为什么。
10.举:举动
11.信:信用。
12.广:扩大(土地)。
13.尊名:抬高声望。
14.王:指建立王业。
15.恃:仰仗。
16.方:正在。
17.之:到……去。
18.奚:为何。
19.焦:皱褶。
20.“申:通假字,同“伸”,伸展。
21.大行:即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22.离xxx远耳”:“王” wàng称王,指成为天下的共主。
23.季梁:xxx。
24.犹:如同。
25.魏:战国时代国名,疆城在现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地区。
26.伸:伸张,这里指扩展**。
27.邯郸:xxx,战国时代xxx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一带。
28.太行:就是太行山,坐落在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
xxx良:好。
30.吾:我。
哀溺文言文翻译 第14篇
原文: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xxx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xxx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xxx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xxx;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xxx。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xxx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翻译:xxx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xxx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xxx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xxx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xxx;*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xxx;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xxx、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xxx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