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翻译及原文(通用6篇)

礼记翻译及原文 第1篇

作为子女的礼仪,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温暖,而夏天要使父母感到凉爽,傍晚要为父母铺好枕席,而早晨要向父母问安,不和同辈人发生争执。做儿子的,要做到三命之赐而不接受车马,因此州、闾、乡、党的人都会称赞他孝顺,兄弟亲戚也会称赞他慈爱,一起做官的人都称赞他孝悌,志同道合的朋友会称赞他仁爱,和他有交往的人都称赞他讲诚信。见到和父亲志同道合的朋友,别人不说上前就不会轻易上前,不说退下就不会退下,不发问就不敢随便回答。这些都是孝子的行为。

礼记翻译及原文 第2篇

陪年纪大的人饮酒,年纪大的人递酒给晚辈,晚辈就要站起来,到xxx酒的地方去向长辈行拜礼而后接受酒。年纪大的人对晚辈向自己行拜礼表示谦让,而后晚辈返回到席位上饮酒,长者只举杯而没有饮尽杯中的酒时,晚辈就不能喝。年纪大的人赐给食物,晚辈或身份低下的人不敢推辞。如果在君xxx面前接受君xxx所赐的果品,其中有核的则要把果核放进怀里。服侍君xxx吃饭,君xxx将剩下的食物赐给你,如果食物是盛在可以洗涤的器具中,就不要倒在别的器具中;其余盛在不可洗涤的器具中的食物,都要倒在可以洗涤的器具中再吃。吃剩下的食物不能用以祭祀,父亲吃剩下的饭不能用来祭奠儿子,丈夫吃剩的饭不能用来祭奠妻子。

礼记翻译及原文 第3篇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②,服官政③;六十曰耆④,指使;七十曰老,而传⑤;八十九十曰耄(mào)⑥,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注释】

①冠:冠礼,举行xxx的仪式,表示已成年。

②艾:衰老,指发色苍白如老艾草。

③官政:指国家的政事。

④耆: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⑤传:谓传重,指把宗庙主的地位传给嫡长子。

⑥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礼记翻译及原文 第4篇

故君子式黄发①,下卿位,xxx不驰,入里必式。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cuò)②拜。祥车③旷左,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仆御妇人,则进左手,后右手。御国君,则进右手,后左手而俯。国君不乘奇车。车上不广欬(kài)④,不妄指。立视五雟(guī)⑤,式视马尾,顾不过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⑥,不敢授绥,左必式。步路马,必中道。以足蹙路xxx有诛,齿路马有诛。

【注释】

①黄发:指年老;亦指老人。

②蓌(cuò):半跪半蹲。

③祥车:死者生前所乘之车,葬时用为魂车。

④欬(kài):咳嗽。

⑤雟(guī):规,车轮周长。

⑥鞭策:xxx。

【翻译】

所以君xxx乘车遇见老人要凭轼行礼,xxx的朝位要下车,进xxx都以后不能赶马快速奔跑,进入里巷一定凭轼致敬。君主传召臣子,即便来传达诏令的人地位低下,大夫、士也必须要亲自相迎。穿铠甲的人不便行跪拜之礼,因举止不便、动作失调反而会显得失礼。送葬时的婚车要空着左边的位子。臣乘君车不要将左边的位子空着,在车子左边就一定要俯身凭轼。为妇人驾车时,仆人应把左手放在身前,右手放身后。仆人为君xxx驾车,将右手放在前面,左手放在后面并微俯身以示恭敬。君xxx不乘奇邪不正的车。在车中不大声咳嗽,不指手画脚。立乘在车上只能看到车轮转五周的距离,凭轼行礼时要看着马尾,回头看时目光不得超过车轮中心的圆木。在都城中用竹扫帚搔摩马身以驱赶马,车经过时的尘土不能飞出车辙。君xxx经过宗庙要下车,看到祭祀用的牺牲要凭轼行礼。大夫、士经过君xxx门前要下车,看见君xxx的车马要凭轼行礼。乘坐君xxx的车马,一定要穿朝服,xxx在车上,不能接受别人送给的拉手,在左边必须依附着车轼。牵着君xxx的马行走,一定要走到路的中间。用脚践踏了君xxx的马的草料要受罚,探问君xxx的马的年龄的人要受到责罚。

链接:

礼记翻译及原文 第5篇

早晚为死者痛哭的忌讳。按照礼的规定:不避讳同音的名字。两个字的名不必同时都避讳。得以服侍过父母的,就要避讳祖父母的名字。如果没有来得及服侍父母的,就不必避讳祖父母的名字。在君xxx的住所不用避私人的忌讳,在大夫面前要避君xxx的名讳。读《诗》《书》时可以不避讳;写文章时可以不避讳,在庙中祝告时可以不避讳。君xxx夫人的家讳,即使当着君xxx的面,臣也可以不避讳,这是因为妇人的家讳不出家门的缘故;服大功、小功期间可以不避死者的忌讳。进入他国的国境要先了解这个国家有什么禁忌。进入他国的都城要先打听当地的风俗。进入别人的家门要先问明这家的忌讳。

礼记翻译及原文 第6篇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①,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②事师,非礼不亲。班xxx军,莅④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zǔn)节⑤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yōu)⑥。是故圣人作⑦,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