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篇
xxx代:xxx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xxx吹雨去,xxx清瘦出云来。
写山,写景,抒情,喜悦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天色渐晚,北风xxx,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注释(1)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xxx的中岳。
(2)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
(3)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创作背
xxx神宗元丰二年(1079)xxx之交,诗人xxx耒赴任洛阳寿安县尉,途中作此诗。其《书曾子固集后》一文提到,此行先舟楫,后鞍马,又病六十日,辛苦劳顿,自不待言。然而劳顿并非始自今日,而是多年如此,所以说“年来”。诗人原任临淮主簿,据《临淮主簿厅题名记》记载,任职的三年中,文牍劳形,单调寂寞,唯有遇佳山秀水时,闷怀才豁然开朗。“年来”二句,写己为鞍马所劳,为尘埃所困,只有青山才可使自己惬意开怀。这是诗人宦游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xxx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xxx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2篇
唐代:xxx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xxx。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xxx了。
注释
⑴xxx: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xxx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xxx《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xxx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xxx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xxx而言。厌:满足。
有用(1366)没用(589)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3篇
(一)题西林壁
【xxx】xxx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鸟鸣涧
【唐】xxx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三)早发白帝城
【唐】xxx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四)夏日山中
【唐】xxx
懒摇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五)独坐xxx
【唐】xxx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xxx。
(六)鹿柴
【唐】xxx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七)咏华山
【xxx】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八)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xxx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九)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xxx西。
(十)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东南四五峰。
(十一)蜀道难·其二
【南北朝】萧纲
巫山七百里,
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
猿啼断还续。
(十二)武夷山
【唐】xxx
只得xxx酒一杯,
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
老尽曾孙更不来。
(十三)箕山
【唐】汪遵
薄世临流洗耳尘,
便归云洞任天真。
一瓢风入犹嫌闹,
何况人间万种人。
(十四)望岳
【唐】xxx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五)关山月
【唐】xxx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十六)长相思·一重山五
【唐】xxx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xxx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十七)终南山
【唐】xxx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xxx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十八)狼山观海
【xxx】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十九)虞美人·影松峦峰
【清】侯文曜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
望里依岩附壁,一样xxx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
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二十)望xxx首其一
【唐】xxx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十一)望xxx首其二
【唐】xxx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二十二)登太xxx
【唐】xxx
西上太xxx,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xxx更还?
(二十三)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xxx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xxx,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二十四)岘山怀古
【唐】xxx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xxx夜风。
(二十五)xxx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xxx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xxxxxx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二十六)六盘山诗
【清】xxx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
东连华xxx峰小,北拥萧关大漠平。
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
劳人至此深惆怅,樵xxx何处声。
(二十七)咏孤石
【南北朝】惠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xxx,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二十八)咏贺兰山
【清】胡秉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二十九)游终南山
【唐】姚合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xxx。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三十)题卢处士山居
【唐】xxx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三十一)焦山望寥山
【唐】xxx
石壁望松寥,xxx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三十二)山中
【xxx】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三十三)登大伾山诗
【明】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xxx云天北极,xxx更上xxx看。
(三十四)踏莎行·秋入云山
【xxx】xxx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xxx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三十五)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xxx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三十六)游xxx
【南北朝】江淹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三十七)望xxx首·其三
【唐】xxx
xxx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4篇
有关描写山的古诗大全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xxx《望岳》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xxx《题西林壁》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xxx《望庐山瀑布》
4、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5、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xxx《放言五首·其五》
6、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xxx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7、xxx如何?齐鲁青未了。——xxx《望岳》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xxx《望岳》
9、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xxx《晚泊浔阳望庐山》
10、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xxx。——xxx《庐山谣寄xxx虚舟》
11、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xxx庐山瀑布》
12、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xxx《xxx中望庐山》
1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xxx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4、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xxx《游泰山六首》
15、笑别xxx,何烦过虎溪。——xxx《别东林寺僧》
16、泰山嵯峨xxx在,疑是xxx涨东海。——xxx《早秋单父南楼酬xxx》
17、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xxx《自咏示客》
18、昼夜蔽日月,冬xxx雪。——xxx《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xxx《游山西村》
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xxx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xxx《观沧海》
22、绿树村边合,青山xxx外斜。——xxx《过故人庄》
2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xxx《题西林壁》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xxx《望岳》
25、青山横北xxx,白水绕东城。xxx《送友人》
2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xxx《山居秋暝》
27、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xxx《白头吟》
2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xxx《山居秋暝》
2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xxx《渡荆门送别》
30、相看两不厌,只有xxx。xxx《独坐xxx》
31、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xxx《社日》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3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xxx《望天门山》
3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xxx《三衢道中》
3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xxx《归园田居其三》
37、京口瓜洲一水间,xxx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38、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xxx《峨眉山月歌》
3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xxx《夜雨寄北》
41、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xxx《田园乐七首其六》
4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xxx《登金陵凤凰台》
43、寒雨连江夜入吴,xxx送客楚山孤。xxx《芙蓉楼送辛渐》
4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xxx《忆江南词三首》
4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xxx《书愤五首其一》
46、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xxx《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4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8、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xxx里《过xxx炊漆公店》
49. 孤山寺北xxx西,水面初平云脚低。――――xxx《钱塘湖春行》
50.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xxx《早发白帝城》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5篇
唐代:xxx
只得xxx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译文
(被称为曾xxx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xxx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注释
①武夷山:xxx在这首诗中,典故用的太多,读起来似乎觉得云里雾里。这是xxx的习惯,他的很多诗中都是如此。这首诗典故中,xxx夷山君被当地的少年怠慢,居然生气,肚量何其狭窄,为拒乡人求访竟以毛竹作机关,中者成疾,心肠何其歹毒。这样的神仙令人生厌,避之唯恐不及还求他作甚?
②xxx酒一杯:xxx酒是传说中的仙酒。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道虚》:“(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xxx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③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xxx记》:“武夷山神号xxx,xxx二年,一日语村人曰:‘汝等以八月十五日会山顶。’是日村人毕集,……闻空中人声,不见其形。须臾乐响,亦但见乐器,不见其人。”
④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 “xxx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落往来,蹊径遂绝。”
⑤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这同样也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幔亭招宴”:相传xxx二年八月十五日,xxx与皇太姥、xxx骞等,xxx峰顶设彩屋、幔亭数百间,大会乡人。应召男女二千余人,沿着跨空虹桥,鱼贯而上。众乡人听见空中赞礼人称他们为“曾孙”,并命按男女分东西列坐。亭之东幄内奏“宾云左仙”之曲,西幄内奏“宾云右仙”之曲。接着饮酒,数巡之后,又命歌师彭令昭唱“人间可哀”之曲。歌罢,彩云四合。又听空中赞礼人说:曾xxx告辞回去。乡人下了山,忽然风雨暴至,虹桥飞断。回顾山顶岑寂,葱翠峭拔如初。“生毛竹”、“曾孙”这两则神话传说,xxx人祝xxx《武夷山记》里均有记载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6篇
一、《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xxx)
茅檐长xxx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登庐山五老峰》
xxx(唐)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三、《次北固山下》
xxx(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古风·其十九》
xxx(唐)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xxx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五、《望岳》
xxx(唐)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游山西村》
xxx(xxx)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7篇
xxx代:xxx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xxx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xxx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xxx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xxx的一种语言特色。xxx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_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xxx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xxx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xxx朝尤其是xxx,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xxx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xxx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8篇
原文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xxx首,其余四xxx西岳:华山;北岳:恒山;xxx:衡山;中岳:嵩山。
②xxx: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xxx首,xxx所宗,故又称“xxx”。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xxx:山色。未:不尽。青未: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xxx: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⑥荡胸:心胸摇荡。
⑦决眦: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xxx大眼睛。
⑧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⑨会当:定要。
⑩凌:登上。
【译文】
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大自然在这里聚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xxx。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xxx将来的`登岳。
首句“xxx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xxx首,故尊为xxx。“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xxx《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xxx《登东郡望岳楼》诗说:“xxx今青未,题诗谁继xxx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而诗人或许也钟情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xxx高,天色一xxx判割xxx的阴、阳面,所以说“割xxx”。“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xxx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xxx口语,意即“一定要”。如xxx《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xxx《北梦琐言》:“ 他日会杀此竖子!”即xxx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xxx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xxx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xxx起龙认为xxx“当以是为首”,并说“xxx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xxx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9篇
关于描写山的古诗
1、《题西林壁》
xxx·xxx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2、《望岳》
xxxxxx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巍峨的泰山,到底xxx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xxx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游xxx》
xxx·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xxxxxx
天门中断xxx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xxx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5、《晓行望云山》
xxx·xxx里
霁天欲晓xxx间,xxx峰总可观。
却有xxx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赏析:
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
6、《题天柱峰》
xxxxxx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xxx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xxx莲蕊斗开。
时访xxx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xxx》
xxxxxx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xxx。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xxx。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xxx·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钱塘湖春行》
xxxxxx
孤山寺北xxx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xxx白沙堤。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0篇
描写关xxx的古诗
1、《题西林壁》
xxx·xxx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xxxxxx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xxx》
xxx·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xxxxxx
天门中断xxx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xxx·xxx里
霁天欲晓xxx间,xxx峰总可观。
却有xxx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xxxxxx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xxx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xxx莲蕊斗开。
时访xxx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无题》
xxxxxx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xxx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次北固山下》
xxxxxx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1篇
描写山的古诗集锦
唐代:xxx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xxx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xxx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山
唐代:xxx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xxx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xxx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望xxx首·其二
唐代:xxx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柏林寺南望
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登太xxx
唐代:xxx
西上太xxx,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xxx更还?
游终南山
唐代:xxx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xxx。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2篇
1、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xxx《望庐山五老峰》
2、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过崎岖盘道,xxx峰巅。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
3、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元·xxx养浩<登岳>
4、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xxx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
5、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xxx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xxx《登庐山》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xxx
7、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xxx《庐山诗》
8、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xxx
9、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xxxxxx<游泰山>其六
10、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xxx<游竹林寺>
11、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xxxxxx<游泰山>其五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xxx《题西林壁》
13、深秋访农事,东驰xxx途。——元·xxx士明<呈灵岩方丈>
14、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近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
15、仙人游xxx,处处笙歌发。——xxxxxx<游泰山>其六
1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xxx《望庐山瀑布》
17、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除xxx天台后,平流莫可群。——江为《瀑布》
18、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xxx,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xxx《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19、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xxx岱<泰山>
20、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xxx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21、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游含鄱口》
22、青云直上xxx天,峭壁凌虚万丈渊;破雾穿云盘道险,蜿蜒曲折石桥连;崔嵬孤突龙崖秀,诡异峥嵘牯岭悬;岚影波光仙境界,登峰造极峙江边。——《赞庐山》
23、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xxx庐山瀑布》
24、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xxx岱<泰山>
25、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xxx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xxx<泰山>
26、山行非有期,xxx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xxx雪。——xxx《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27、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xxxxxx<游泰山>其一
28、劲风湮细雨,xxx岚生;瀑布悬云际,清泉堕碧汀;蜿蜒松顶道,峻险石盘城;坐爱庐山秀,崖岩也有情。——《秀甲东南》
29、佛手灵崖作道场,仙人洞里祭纯阳;华胥梦里十年相,簪笏门中百味伤;漫步蓬莱羡美境,常游庐岭爱风光;千年苦守不离去,只为清醇一滴香。——《清醇一滴香》
30、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xxx孙鲂《湖上望庐山》
31、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xxxxxx<游泰山>其六
32、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元稹《庐山独夜》
33、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xxx<送天xxx还泰山>
34、苍龙昂首朝天啸,倚壁虬螭斗厉饕;尾扫石狮云水怒,爪擒方xxx风啕。——《远眺龙首崖》
3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6、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37、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38、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40、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xxx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xxx出云间。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3篇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游xxx》
xxx·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
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
《望天门山》
xxxxxx
天门中断xxx开,
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晓行望云山》
xxx·xxx里
霁天欲晓xxx间,
xxx峰总可观。
却有xxx忽然长,
方知不动是真山。
《咏江郎山》
xxx·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
撑持天地与人看。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4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xxx《绝句二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xxx《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xxx《滕王阁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xxx《念奴娇·赤壁怀古》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xxx《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xxx《卜算子·送xxx之浙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xxx《旅夜书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xxx《绝句二首》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xxx《画》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xxx草未凋。——xxx《寄扬州韩绰判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xxx《白云泉》
山远天高烟水寒,xxx叶丹。——xxx《长相思·一重山》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xxx《汉江临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xxx酒旗风。——xxx《江南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xxx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xxx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xxx《渡荆门送别》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xxx《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xxx《陋室铭》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xxx《归园田居·其三》
九曲黄河万xxx,浪淘风簸自天涯。——xxx《浪淘沙·九曲黄河万xxx》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xxx点愁。——xxx《长相思·汴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xxx《早发白帝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xxx《登鹳雀楼》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xxx继《枫桥夜泊》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xxx《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xxx《次北固山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xxx《鹿柴》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xxx《三衢道中》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xxx水流。——xxx《峨眉山月歌》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春水满四泽,xxx多奇峰。——xxx《四时》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xxx《登快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xxx《黄鹤楼送xxx之广陵》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xxx《登金陵凤凰台》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xxx《庐山谣寄xxx虚舟》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xxx潜赋》
描写山的古诗四句 第15篇
唐代:xxx
xxx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xxx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xxx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⑴xxx: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xxx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xxx首,xxx所宗,故又称“xxx”。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xxx: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xxx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xxx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xxx: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xxx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xxx: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xxx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xxxxxx为小,认为xxxxxx小”。
这首诗是xxx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xxx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xxx首,故尊为xxx。“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xxx《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xxx《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xxx”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xxx高,天色的一xxx被割xxx的阴、阳面,所以说“割xxx”。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xxx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xxx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xxx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xxx,句句写望岳,但通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