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解析 第1篇
桃táo花huā源yuán记jì
晋jìn太tài元yuán中zhōng,武wǔ陵líng人rén捕bǔ鱼yú为wèi业yè。缘yuán溪xī行xíng,忘wàng路lù之zhī远yuǎn近jìn。忽hū逢féng桃táo花huā林lín,夹jiā岸àn数shù百bǎi步bù,中zhōng无wú杂zá树shù,芳fāng草cǎo鲜xiān美měi,落luò英yīng缤bīn纷fēn,渔yú人rén甚shén异yì之zhī。复fù前qián行xíng,欲yù穷qióng其qí林lín。
林lín尽jǐn水shuǐ源yuán,便biàn得dé一yī山shān,山shān有yǒu小xiǎo口kǒu,仿fǎng佛fú若ruò有yǒu光guāng。便biàn舍shě船chuán,从cóng口kǒu入rù。初chū极jí狭xiá,才cái通tōng人rén。复fù行xíng数shù十shí步bù,豁huò然rán开kāi朗lǎng。土tǔ地dì平píng旷kuàng,屋wū舍shè俨yǎn然rán,有yǒu良liáng田tián美měi池chí桑sāng竹zhú之zhī属shǔ。阡qiān陌mò交jiāo通tōng,鸡jī犬quǎn相xiāng闻wén。其qí中zhōng往wǎng来lái种zhǒng作zuò,男nán女nǚ衣yī着zhuó,悉xī如rú外wài人rén。黄huáng发fà垂chuí髫tiáo,并bìng怡yí然rán自zì乐lè。
见jiàn渔yú人rén,乃nǎi大dà惊jīng,问wèn所suǒ从cóng来lái。具jù答dá之zhī。便biàn要yào还huán家jiā,设shè酒jiǔ杀shā鸡jī作zuò食shí。村cūn中zhōng闻wén有yǒu此cǐ人rén,咸xián来lái问wèn讯xùn。自zì云yún先xiān世shì避bì秦qín时shí乱luàn,率lǜ妻qī子zǐ邑yì人rén来lái此cǐ绝jué境jìng,不bù复fù出chū焉yān,遂suì与yǔ外wài人rén间jiàn隔gé。问wèn今jīn是shì何hé世shì,乃nǎi不bù知zhī有yǒu汉hàn,无wú论lùn魏wèi晋jìn。此cǐ人rén一yī一yī为wèi具jù言yán所suǒ闻wén,皆jiē叹tàn惋wǎn。余yú人rén各gè复fù延yán至zhì其qí家jiā,皆jiē出chū酒jiǔ食shí。停tíng数shù日rì,辞cí去qù。此cǐ中zhōng人rén语yǔ云yún:“不bù足zú为wèi外wài人rén道dào也yě。”
既jì出chū,得dé其qí船chuán,便biàn扶fú向xiàng路lù,处chǔ处chù志zhì之zhī。及jí郡jùn下xià,诣yì太tài守shǒu,说shuō如rú此cǐ。太tài守shǒu即jí遣qiǎn人rén随suí其qí往wǎng,寻xún向xiàng所suǒ志zhì,遂suì迷mí,不bù复fù得dé路lù。
南nán阳yáng刘liú子zi骥jì,高gāo尚shàng士shì也yě,闻wén之zhī,欣xīn然rán规guī往wǎng。未wèi果guǒ,寻xún病bìng终zhōng,后hòu遂suì无wú问wèn津jīn者zhě。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解析 第2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解析 第3篇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1)寻向所志: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