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第1篇
(一)、宣布活动规则: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
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
(二)、导入:
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
(师述):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一等奖,好吗?
(三)竞赛:
老师宣布:大公桥小学六年一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
1、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填:
(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背:
(1)、背一首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一首颂春的诗: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
5、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
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画(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⑴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⑵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