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 第1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打算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祭祀祖先、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子和瞎子的.吗?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赖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有我一个吗?你还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坐在朝堂之上,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奢靡的浪费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显赫的值得人们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假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的丑恶......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的丑恶嘴脸......
关于卖柑者言的原文及翻译导语:《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有名无实者......
卖柑者言原文赏析及翻译卖柑者言原文赏析及翻译1卖柑者言明代刘基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 第2篇
杭有卖果者[1],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2],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3],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4]?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业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5],果能授孙、吴之略耶[6]?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7][8],果能建伊、皋之业耶[9]?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10],坐糜廪粟而不知耻[11]。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12],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13]。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 第3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善于贮藏柑子,他贮藏的柑子经过严寒酷暑也不腐烂,拿出来仍然是光彩鲜艳,有着像玉石一样的质地、黄金般的颜色。可是把柑子剖开一看,里面却干枯得像破旧的棉絮。我很奇怪,就问他:“你卖给人家的柑子,是要使它来充实人家的器皿,去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只想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子和瞎子呢?你这种欺骗手段也太过分了!”
卖水果人笑着说:“我干这行当已经多年了,我依靠这行当来养活自己。我卖这些柑子,人家买它,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什么议论,为什么惟独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呢?世上耍弄欺骗手段的人不算少呀,仅仅是我一个人吗?您没有考虑过这些吧。现在那些佩虎符、坐在虎皮椅上的人,看那威武的样子,好像是真能保卫国家的将才,可当真能够拿出孙武、吴起那样的韬略吗?那些峨冠博带的文臣,看那气宇不凡的样子,好像真的是在朝廷之上辅助君王的重臣,可他们当真都能够建立像伊尹、皋陶那样的功业吗?盗匪四起却不知如何治理,百姓困苦却不知如何解救,官吏作奸犯科却不知如何禁止,法制败坏却不知如何整饬,白白地耗费国家的粮食却不感到羞耻。看他们坐在高堂之上,骑着高头大马,沉醉在美酒当中,饱食大鱼大肉,哪一个不是看起来高不可攀,使人敬畏,光明磊落得值得人们效法呀?然而他们又何尝不是些外表像金玉、内容却像破絮的人呢!今天您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却来挑剔我的柑子!”
我沉默无语,不能回答。回来想想他这番话,觉得他像是东方朔那样诙谐善辩的一类人。难道他是个愤恨世道、痛恶奸邪的人而假借柑子来进行讥讽?
【解读】
本文分为三段。首段写杭州卖柑者的柑橘表面上看很好,但是本质并不好,这正应验了“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这句话。第二段是卖柑者的自辩,文中用“笑曰”二字描绘了卖柑者的可鄙与欺世盗名。末段以两个问句束尾,有所寄托,余韵悠长。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 第4篇
(1)涉: 经历。(2)烨(ye)然:光彩灿烂的样子。这里指颜色鲜艳象刚摘下来时差不多。(3)玉质而金色:质地象玉一样润泽,颜色象金子一样辉煌。(4)贾: 同“价”,价格。(5)鬻(yu):卖。这里应是买的意思。(6)市: 卖。(7)实笾(bian)豆: 实,充实、盛。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品等物的竹器叫笾,盛肉食等物的木器叫豆,均为高脚器皿。奉祭祀: 作为祭祀的贡品。(8)炫: 夸耀。愚瞽:指傻子、瞎子。(9)业是: 从事这种职业。有年: 已有好多年了。(10)食(si): 同“饲”,养活。(11)子: 是对对方的尊称。所:所需的省略。(12)吾子: 对对方的尊称。(13)虎符: 虎形的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皋比(gao pi ):虎皮,这里指用虎皮做的坐褥。(14)洸洸(guang):威武的样子。干城之具: 指保卫国家的将才。语见《诗经·大雅·江汉》: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诗经·周南·兔置》:“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具: 才,这里指人才。(15)孙吴: 指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16)峨大冠: 戴着高冠。峨,高耸的样子,这里作动词用。大冠,原为武冠,这里是指高冠。拕:同拖。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带子。(17)昂昂:高贵的样子。庙堂: 宗庙明堂,这里指朝廷。器: 这里指有才干的人。(18)伊皋: 指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和皋陶。伊尹,商汤的贤相,名挚,他曾辅佐商汤攻灭夏桀,后被尊为阿衡(宰相)。皋陶,姓偃,相传他是舜时的刑官。(19)斁(du): 败坏。(20)坐糜廪粟: 坐着白吃国家仓库里的粮食。糜:耗费。廪: 粮仓。(21)醇醴(chun li):味道纯厚的美酒。饫(yu):饱食。(22)巍巍 高不可攀的样子。(23)赫赫:气势很盛的样子。象: 效法。(24)东方生:指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善辞赋,性诙谐,常以滑稽之言进行讽谏。事见《史记·滑稽列传》。滑稽(gu ji):诙谐、机智。(25)愤世嫉邪: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26)托:假借。讽:讽劝。指用含意深刻的话进行劝告或指责。
《卖柑者言》原文及翻译 第5篇
《卖柑者言》作为一则寓言杂文真可说是“言近而旨远” ,深刻地揭露了元代那些官僚们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
元代立国之初,蒙古统治者为了便于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把统治下的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以蒙古贵族的地位最高。他们在法律上又规定: 四等人中又据职业分为十等,这就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十等人中地位最尊贵的是官吏。他们是高踞于各族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南宋末年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称: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对于这种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曾塑造了楚州太守桃杌的形象,对元代的那些贪官污吏、权豪势要进行鞭挞。而刘基的《卖柑者言》则是用犀利的匕首层层剖析,揭示出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醇酒、食佳肴的将军、大臣实际上都是些不会用兵、不会治世的朽物,描绘了一幅元代封建官场的“群丑图”。
刘基的散文以富有形象性著称,《卖柑者言》就具有这个特点,“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简洁的文字,活画出柑的形质,而这仅是为下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将军、大臣画像作铺垫; 更精彩的是对那些名不副实的将军大臣的描绘,他们的外形不是“佩虎符、坐皋比”、“洸洸乎干城之具”,就是“峨大冠、拕长绅”、“昂昂乎庙堂之器”,堪称威武、轩昂,然而内质却是那样的平庸无能,这样,满朝文武的颟顸昏聩之状如见。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章,写得如此形象鲜明,使人不能不惊叹刘基堪是大手笔。
对比的运用是本文的又一特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本身就是鲜明的外形和内质的对比,刘基紧扣这八个字行文: 柑的外形之美与内质之丑的对比; 将军大臣外形之威武、轩昂与其内质五个“不知”作对比。层层对比,产生出入木三分的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这些对比看似信手拈来,但实际是经过审慎的选择,不然就不可能运用得如此确切,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