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巴山蜀水 第1篇
——描写巴山蜀水的诗歌
描写巴山蜀水的诗歌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梓州大地山美。
高秀挺立,
树木葱茏,
绿色连野,
集中体现了,
川中丘区的'生态特点。
如《望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
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
天河宿殿阴。
站在牛头山上,
向南远望,
树木森森,
鹤林寺的红墙瑠檐,
掩映其中;
阳光明媚,
春色如云,
飘荡山间,
高高的寺殿,
仿佛坐落在银河之中。
在《望兜率寺》中看到:
树密当山径,
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动,
闪闪浪花翻。
印台山上藤蔓青青,
树林茂密,
行进在上山的路径之中,
仿佛置身太虚,
云气飘然,
仙气浮动。
凤凰山琴泉寺的树木,
更是高大挺拔,
把长坪山装点得高秀幽蔚。
苒苒谷中寺,
娟娟林表峰,
走进香积寺:
含风翠壁孤云细,
梓州大地,
生态环境自然、优美;
香积寺翠壁含风,
丹枫背日,
分外葱茏。
梓州的水美。
涪江发源于,
松潘县黄龙寺主峰雪宝顶,
是绵遂大地的母亲河。
诗人笔下的涪江是:
竹风连野色,
江沫拥春沙。
涪江*绿竹婆娑,
接天连地,
景色清新自然;
江水滔滔,
淘洗沙岸,
春意融融,
涪江如此美丽!
泛舟江上,
放眼抬望,
花远重重树,
云轻处处山,
一片花团簇簇,
一片山清水秀。
江清歌扇底,
野旷舞衣前。
玉袖临风并,
金壶隐浪偏。
竞将明媚色,
偷眼艳阳天
携亲朋好友,
泛舟江上,
江水清澈鉴人,
沙岸暖暖,
**翩翩,
春日照暖,
歌声绵绵,
这番天上人间,
把春光也搅得,
有些暧昧了,
这自然是,
迎宾待客的好去处。
遥想唐代梓州大地,
花团锦簇,
人与自然**共生。
诗圣杜甫在《花底》中,
为国人描绘了,
一幅“花都图”:
紫萼扶千蕊,
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
何时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
堪留卫玠车。
甚至好颜色,
莫作委泥沙”。
春天的梓州,
城郭乡村,
万紫千红,
山野烂漫;
春雨润物,
红肥绿秀,
市民踏青赏花,
倾城而出。
久居城中的杜陵野老,
来到涪江河畔才发觉:
只道梅花发,
谁知柳一新。
枝枝总到地,
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
黄鹂不露身。
春回大地,
万物发生,
紫燕翩飞,
黄莺恰恰,
梓州故土一派勃勃生机,
“山花相映发,
水鸟自孤飞”,
明天的幸福民生就包括了,
人水**的美妙!
——刘禹锡的诗全集
刘禹锡的诗|刘禹锡的诗全集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九日登高》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3、《缺题》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4、《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5、《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6、《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7、《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春风。
8、《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0、《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11、《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2、《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杨柳枝》
***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4、《观云篇》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15、《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象六朝那样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精选25首)
刘禹锡的诗巴山蜀水 第2篇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年:从唐顺宗永贞**(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刘禹锡的诗巴山蜀水 第3篇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当上**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后来王叔文集团****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