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颜真卿(共3篇)

劝学诗颜真卿 第1篇

原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诗词赏析: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本出自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 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古人向往功名,经常引用到“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话。这几句话出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其实要说这是诗,连基本的韵律都没有,称之为打油诗也有些勉强。

劝学诗颜真卿 第2篇

劝学诗

颜真卿 【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赏析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 文嘉《明日歌》)

四、方法。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劝学诗颜真卿 第3篇

劝学诗

朝代:唐代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扩展阅读

《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扩展1)

——劝学古诗颜真卿(劝学诗颜真卿赏析 )

明天就是9月1日了,开学季来了。

诗词君想起2019年,华为应届生的年薪**热搜。

8名博士应届生,他们的年薪,最高的是201万,保底的也有万。

他们当中,有两人来自农村,靠勤学苦读走到如今。

多少人感慨: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故事。2008年,在安徽高考考场内,徐孟南在试卷上写下名字和考号后,就交**考卷。

他故意考了“零分”,以表达对高考选拔**的不满。

后来,没有**的他,只能在工厂做一些组装广告箱、制作井盖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折磨和苦闷之后,他发现校园生活才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十年后,他又重拾书本,参加高考,弥补当年的遗憾。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才明白:读书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诗词君也曾因为**而与自己喜欢的工作无缘,也曾因为工作能力而错失了许多好机会。

时常会想,如果能重来多好,我一定要回到高中课堂,好好听课,考一个理想的学校,让人生有更多可能。

每当此时,就会想起颜真卿的那一首唐诗《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一件辛苦事。

三更天时,点着灯火读书;五更天时,听到鸡叫就要起来读书。

读书虽苦,却是一个人上升的最佳途径。

北宋时,范仲淹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无依,母亲只得带着他改嫁。

范仲淹也随了继父的姓,改名朱说【yuè】。

家庭贫困,范仲淹在寺庙中苦读。

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煮粥,等粥凝固之后,用刀切成四份,早晚各吃两块,再吃一些腌菜。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三年。

寒窗苦读之后,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也认祖归宗,改回了本姓。

你所有为读书吃过的苦,最后都会转化成生活的蜜。

苦读的,不止范仲淹一个。

俞敏洪曾经参加过三次高考,他说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摆脱一辈子待在农村的“恐惧”。

“我在农村,一眼就望到头,哪怕我拼尽全力,也只是个被困在田里的农民。”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