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共6篇)

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 第1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 第2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 第3篇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因为永王李磷的案子被流放到夜郎一带,当时李白正走到白帝城,传来了**大赦的消息,李白被免罪**,李白非常开心,立刻乘船从白帝城回到江陵。

简析

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 第4篇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

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 第5篇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早发白帝城翻译李白 第6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夔州白帝城,遇赦得还。李白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下江陵,故诗题又作“下江陵”。 本诗是一篇富于意境的经典名篇,诗人把疾迅的舟行和*景色风物融为一体,通过飞舟疾下的画面生动表现了他获赦的喜悦欢快心情。

首句写早上开船时的情景:诗人清晨辞别江边山顶上的白帝城,此刻白帝城云雾缭绕,云雾在初升的太阳的照耀下显得色彩缤纷,非常漂亮。诗人从山下仰望,白帝城就像藏在彩云中间一样。“彩云间”三字,极写白帝城的高峻,为全篇写船下水行快做好铺垫。这一句同时交代了辞别的时间是彩云萦绕的早晨。诗人在这曙光初灿的清晨,告别白帝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江陵之远,舟行之迅速。“千里”形容路程之远,“一日”说明行舟之快。“千里”和“一日”,诗人用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做悬殊对比,更加突写了船快。更妙的还是“还”字,将诗人急于“回家”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隐隐透露出诗人遇赦还乡的喜悦。

三、四句转到对途中*景物的描绘上,实际上是对上句的具体描述。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何以“啼不住”呢?只因舟行如飞,*风光目不暇接,诗人听着不绝于耳的猿啼声,不知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轻”字再次强调舟行之快,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舒畅、归心似箭。“猿啼不住”与“轻舟已过”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锦绣山河图,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前进的胸襟和气概。

全诗洋溢着诗人经过艰难困苦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雄峻而欢悦,使人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