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热门3篇)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第1篇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七夕》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关于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七夕唐代: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翻......

李商隐《无题》原文翻译【导读】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第2篇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扩展4)

——嫦娥古诗意思解释(嫦娥李商隐古诗的翻译)

嫦 娥

唐 /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厚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很后悔当初偷吃灵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品读】

在上古神话中,嫦娥是三皇五帝(说法不一,通常以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中帝喾(k ù )的女儿、后羿之妻,美若天仙,本称姮(h é n g )娥,西汉时为避讳(h u ì )汉文帝刘恒而改称嫦娥。

传说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王母娘娘赐其不老仙药,但他舍不得吃,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j ì ’y ú )仙药,逼迫嫦娥交出来,嫦娥不肯,情急之下吞服仙药,便飞上月宫,从此夫妻俩天地相隔。此诗中的嫦娥是另外一个版本的“馋嘴猫”,因为很想成仙,一不小心偷吃仙药,结果好奇害死猫。自己飞**广寒宫,却落得夜夜清冷夜夜悲,悔恨当初偷灵药。

诗作中的嫦娥是孤独凄美的,现实中的诗人是高冷悲凉的。李商隐,字义山,虽和杜牧组合为“小李杜”,和温庭筠组合为“温李”,才华横溢,名气很大,却无法以笔为刀,只能把满腔的悲情无力地泼洒成一纸诗歌。在大唐的晚照中,这个忧郁王子带着自己特有的凄恻迷离,缓缓而来,黯然而去。

李商隐的人生非常悲苦。少年时代遇到贵人相助,本应前途一片大好,却因为自己的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僧孺为首的牛*)和岳父大人王茂元(属于李德裕为首的李*)分别站位的*派敌对,李商隐身不由己卷入这场长达

40 年的**之中,被双方排挤。牛李**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后期的**危机,而李商隐的卑微怯懦、患得患失的性格也让他的命运之舟飘摇欲沉。人到中年,仕途无望,恩爱的妻子也病逝,使得原本性格柔弱的他,变得更加消沉**。在万念俱灰、无处宣泄的处境中,诗歌成为他的知己,他把自己一生的伤痛和哀思寄托其中,抑郁愤懑(m è n )地走完短短 45 年的人生旅程。他死后,朋友崔珏(j u é )哀悼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嫦娥》可以说是李商隐最孤独的绝唱,最幽冷的独白,诗人以嫦娥自喻,心灰意冷。嫦娥因冲动尝尽寂寞,李商隐为功名身心俱疲,二十八字的七言绝句,既写出自己身处乱世不想惹尘埃的尴尬,又讽刺了当时唐****旁落的可悲。而纷纭中的李商隐,究竟该如何释怀?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绘景烘托。夜深了,诗人从室内的云母屏风上看到烛影摇红,逐渐暗淡;无法入睡的李商隐,透过窗户看到室外苍茫的天幕上只有寥寥数星,璀璨的星河已经消失,黎明将至,连陪伴月亮的启明星也要沉落了。诗人的视角从室内转向室外,一个“深”字,一个“落”字,一个“沉”字,写尽李商隐内心的无助和伤感;一个“渐”字,又得知这样的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已是大势所趋(q ū ),这种悲凉在情境中就更加意味深长。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两句用典共情。诗人通过神话故事,以人写人,借月中嫦娥和尘世自我共同的心境编织出凄迷孤寂的情感,并能和上两句的明月星辰承接,由银河渐落到晓星沉没,继而由星到月,由月到人,在想象中道出自己的心思,抒*感,可谓经典。

嫦娥的“悔”也许就是诗人内心的百味杂陈:走过半生,寻寻觅觅,到底是靠才华,靠运气,还是靠他人?一个浮游在没落**的才子,步步艰辛,步步落空。夜夜难眠的仅仅是嫦娥吗?难道不是仰望星月的诗人吗?难道不是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落寞者吗?这种怀才不遇、清高孤冷、顾影自怜,与其说是一个人的命运,不如说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许许多多高洁之士的共同命运。

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隐,眼睁睁看着朝廷纷争、**削弱、国破家亡,却只能以婉约朦胧、含蓄隐晦的诗词为调(t i á o )剂,寄居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中,无限悲歌无限愁。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扩展5)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

李商隐诗两首,相信大家都有学到过的吧。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以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诗两首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马嵬》:

徒然听到传说,**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 第3篇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诗句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上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