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汇总4篇)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第1篇

我所执教的《刻舟求剑》是北师版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设计中,各环节安排很紧凑,有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发言踊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老师一起探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等的教学氛围,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设置关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兴趣。还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先熟读译文,感知故事内容,然后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再尝试理解句子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多读少讲,精心**学生导读达标。我呢,将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品读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我这堂课中还存有不足之处,在“第四关——讲故事口头改编文言文”环节所提出的要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完成,应拔高难度,课下想了想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结尾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寓言故事编成小品表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飞的更高更远。还有在教学中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前面松,后面紧,使得拓展环节流于形式。

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老师们的深入钻研下,在专家们的引领指导下,我们和孩子们一定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8)

——刻舟求剑文言文和翻译合集2篇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第2篇

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9)

——刻舟求剑文言文阅读优选【1】份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第3篇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jù):立即,匆忙。

④契(qì):雕刻。

⑤、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那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就从他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进了,可是剑却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2)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范本二份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第4篇

原文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jù):立即,匆忙。

④契(qì):雕刻。

⑤、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

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那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就从他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进了,可是剑却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

启发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阅读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1)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通用8篇